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33期   2021010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国航空工业市场化的“开拓者”

——写在朱育理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

航闻
  1月8日,是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朱育理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一年前的今日,朱育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3年6月26日~1999年7月1日),因为朱育理和他的同事们载入史册的工作,而被称为“一个时代”。是朱育理和他的同事们,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由政府职能部门向企业转型的新时代,这个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丰碑上。
  朱育理担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期间,是我国国有企业处于最困难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部由政府职能部门转为特大型企业的转型期。
  在总公司成立大会上,朱育理手里捧着两个证书,一个是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任命朱育理同志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一个是由时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刘敏学颁发的工商企业营业执照。朱育理说:“这个营业执照与个体户摆摊的营业执照大小一样,但我觉得,右手拿的营业执照比正部级总经理的任命书分量要重得多,因为我们今天就集体下海了,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进入市场了。”
  从上任伊始,朱育理就和党组同志一起研究怎么搞好航空工业,并很快形成了一套思路。从总公司成立到后来拆分为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朱育理走完了中航总的一个完整的历程,在不断的摸索中,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市场化打通了一条开山之路。
  他提议并组织制定了“科技兴业”的战略思想,“突出主体、加强两翼、发展经济、振兴航空”的指导方针和三大两高(大集团、大产品、大商贸,高科技、高效益)的发展战略;组织制定了“航空工业腾飞计划”,以为期10年的滚动计划统领全行业航空产品、非航空产品、三产的发展;提出“控股公司试点方案”报请国务院批准;拟以资产为纽带,对全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体制结构、资产结构、人才结构和治理结构等进行改革与调整;实施了“航空凝聚力工程”,以统领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实际、思路清晰的航空工业发展思路。
  正确而清晰的思路,带来了不俗的成绩。
  航空产品研制生产取得重大进展。航空武器装备研制实现了更新换代。批生产完成了军用飞机、发动机和战术导弹的生产任务。民用飞机方面,运7、运8、农5、运12等取得很大进展。在国际合作方面,组织领导了某型飞机生产的对外谈判、签约,组织领导了AE-100支线客机的立项(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这些项目的引进和生产,对提高航空工业的设计、制造能力,增强部队的作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朱育理担任新型战机行政总指挥,花费极大的精力,该型战机于1998年底实现了首飞,此后成为我国空军的主战飞机,壮大了空军的战斗能力。
  民品和市场营销取得明显突破。大力推进了“军转民”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形成了以微型汽车、微型汽车发动机、摩托车、空调压缩机、纺织机械等一大批支柱民品产业。
  科技、质量工作进一步加强。“八五”期间取得45项重大科研成果,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第三代战斗机的主要关键技术,大部分已应用于型号研制和改进改型;“九五”预研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提出了“重视质量、一票否决、文明生产、企业文化”等思路,在全行业树立了“质量立业”思想,100多个单位获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连续5年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处于领先水平。
  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朱育理担任总经理的时候,就提出进行控股公司试点,他说,试点的主要目的是要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龙头,对航空工业进行大力度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该试点方案1998年获国务院批准。虽然由于航空工业的体制又面临一次新的变革的原因,而未付诸实施,但在此期间,中国航空工业还是有4家公司上市。1993年6月,飞亚达(SZ000026)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994年9月,深南光(SZ000043)在深交所上市;1995年3月,生产销售液晶显示器(LCD)及其模块等电子产品的深天马(SZ00005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7年9月,航空工业第一支H股深圳中航实业(HK161)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些探索,都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开了先河,成为后继者的一笔财富。朱育理还在总公司设立了总会计师制度,加强了财务管理,对后来航空企事业单位改革起到了先导和启迪作用。
  朱育理推动企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军民分线和一分为三的结构调整,启动了以建设机载五大中心为目标的机载企业调整。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有24个单位完成集团公司模式和国有独资公司模式的改造。接手中航总总经理一职时,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朱育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员增效、下岗分流、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要求,组织推动了航空工业系统实施大力度的改革,妥善处理了一批困难企业,特别是三线困难企业职工安置问题,推进了工作的开展。
  朱育理还在行业内率先组织实施了“航空凝聚力工程”,使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地、全面地加强,并取得显著成效。针对大多数单位班子年龄老化的问题,把选拔年轻干部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基本实现了“五四三”梯次结构。
  总公司期间,航空工业在市场经济的挑战中保持了较快发展,全行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几年内,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49亿元,年均递增20%;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29亿元,平均递增17%。共实现利税60多亿元。另外还成功地参与举办了1996、1998年的珠海航展,举办了两次世界华人航空研讨会,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在香港又成功举办了中国航空工业成就展,这一次次的活动,扩大了中国航空工业在全球的影响。
  从朱育理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中国航空工业开始经历市场的洗礼,也在市场的风浪中逐步做强做大。
  如今,“十三五”收官,航空工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航空装备实现了从三代到四代、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从陆基向海基、从中小型到大型、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的全方位跨越。航空工业的发展没有辜负朱育理同志的倾心奉献。
  航空工业开启了“十四五”建设航空强国的新征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已经开始实施,航空工业肩负着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改革挑战。朱育理同志敢于先行先试、敢于改革拓展的精神,将永远是航空工业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