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25期   2020121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创新“集成”方法攻克化铣激光刻型“难题”

程琳
  蝴蝶只有挣脱束缚,破茧而出,才能飞上蓝天;工作中只有敢于创新,挣脱舒适圈,冲破原有模式,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在中航西飞热表处理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保障质量,一直是大家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不断优化流程,完善体系,提升产品质量。
  热表处理厂的化学铣切属于传统加工工艺,工人使用手术刀对零件上的保护胶进行刻型,然后再进槽化铣。刻型工序至关重要,是保证化铣区域精准位置的关键工序,但同时也面临着手工刻型效率低、返工多等问题。要改进这些缺点,激光刻型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势在必行。为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设备、改善加工方法,热表处理厂成立了以技术室副主任师孙新和工艺员刘泽帮、刘红雨为骨干的化铣激光刻型技术团队。
  团队以提升效率为己任,向传统刻型方式宣战。他们前往数控加工厂“取经”,学习编制激光刻型程序,了解编程要点,在试片上实践操作,反复推敲,调整参数。经过近一年的摸索试验,团队终于熟练掌握了激光刻型机的使用要领。如今,已有近百项零件使用激光刻型机刻线,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工人劳动强度逐渐降低。
  创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团队更大的决心继续攻坚克难,化铣激光刻型技术团队又萌发出了新点子。
  激光刻型设备在大尺寸化铣零件上的刻型技术已经成熟,在国产、转包等项目的大蒙皮上均有所应用,但尺寸较小的零件因机床柔性立柱之间的间隔要求而被限制,无法装夹定位。小型零件难以实现激光刻型,成为摆在化铣激光刻型技术团队面前的又一难题。
  为最大限度开发刻型机,针对平板小零件刻线问题,孙新想到了“集成”的方法,以合并生产的方式,对产量较多的小尺寸零件进行排版建模,整合成大零件,再整体编程刻型。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炸开了锅,之前大家从未听说过这种操作,加上零件的相关工序都需要上下游单位的配合,很多人并不认可。团队从之前的“独角戏”升级为“对台戏”。
  万事开头难。前期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人选择知难而退,也有人选择迎难而上。技术团队的这几个小伙子可不会就此罢休,认准的路一定要试一试。他们积极与上下游单位协商,分析利弊,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取得了大家的理解,共同完成了这一方案。
  热表处理厂为团队配备了精兵强将,队伍不断壮大,思路也就更开阔了,底气十足的他们发起了一场“创新”向“传统”的挑战。
  “集成”思想将小型成批零件集合成大型单个零件,既提高了机床利用率,又减少了小零件工艺余量,节省了原材料和工装。截至目前,已有30多项小型平板零件编制了整体激光刻型程序,并正式投入生产。
  同时,“集成”方法也便于零件的整体下料、成形、表面处理等,杜绝了工序浪费,对整个工艺过程起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这一创新思路的成功实践,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厂际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良性互动,达到了生产、质量、效率最优化,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终极目标。
  由点衍生出线,由线演变成面,不单单是一个环节的便利,更是多个步骤的共同革新。
  在中航西飞,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创新团队满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对产品高质量的追求,通过思维的激荡和碰撞,迸发出崭新的想法,用无怨无悔的努力践行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