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9期   20201016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字里行间话质量

李兵
  文字是人类相互沟通的工具,是记录各种信息的重要载体;文字似乎又无足轻重,因为当今很多人运用起文字来,是那么随意。
  回顾一下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字里行间确实隐藏着不少质量问题。总结起来,基本可以归为几个方面。
  其一,出现错别字和错用、不用标点符号。这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最频繁出现的问题,频繁到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以至于看到这些问题,直接“脑补”出正确的用法而不屑于改正。这或许源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用拼音输入法时弹出的那一串候选让我们眼花缭乱。结果,我们用电脑聊QQ、用手机聊微信,一步步地走来,对错别字的容忍度越来越高,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越来越随意,以至于形成了文字运用的错误习惯。而生活中的习惯一旦养成,是一定会带入到工作中去的。所以我们发现,平时工作邮件的只言片语中出现了错别字,有时会在各种重要的技术文档和重要通知中偶尔也能发现错别字。
  其二,字体、字号使用随意,页面从不排版。随着近年来上级对文档格式的愈发重视,虽然正规文档中这种问题越来越少,但是其他一般性文档中,这种问题依然是普遍存在的。打开一篇文档,如果字体、字号、行距、缩进、页边距等设置不正确,虽然不耽误获取文档的信息,但是这文档读起来却那么“难受”,好似读到的是街边被随意塞到手里的小广告。这些问题大都是很容易发现的,改起来也是顺手的事儿,但为什么还是普遍存在呢?或许,是因为我们忘记了上学时老师反复强调的“字迹工整、篇幅整齐”,或许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要求的降低。
  其三,惜字如金,问题描述不清或不全面。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是源于不认真,那么以下就是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了。有一个笑话很多人都听过。消防队接到火警电话,问“哪里着火了?”报警人:“我家”。又问:“我是问在什么地方?”,报警人:“在厨房”。再问“我是说怎么去?”报警人:“你们不是有消防车吗!”。这个虽然是个笑话,在工作汇报中一旦出现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好笑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一连串的追问和回答,分散了精力、浪费了时间,徒增了许多成本。而这个问题又被电话、微信等其他沟通方式所隐藏,只有文字汇报、书写文档时才明显暴露,让人防不胜防。
  其四,堆砌文字,通篇洋洋洒洒但不知要义。信息时代写文档的好处就是有海量的信息可以随手拈来,“复制”“粘贴”运用起来十分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多质量问题。文档的作者虽然旁征博引,但是读者读起来却十分痛苦,感觉作者在东拉西扯,围着最痒的地方转着圈挠,就是挠不到最痒的那个点。最可气的是复制粘贴痕迹明显,各种格式错误甚至错别字被一并粘来,段落与段落之间没有丝毫过渡。在这种文章中获取信息犹如大海捞针,有种被文字窒息的感觉。
  其五,文字叙述有歧义。文字不像数字那样直白,如果运用不好,就会造成歧义,这是文字问题最可怕的地方。工作中,如果没有较真的人,那么文档的歧义往往会被一层层地传递和放大,最终可能影响设计或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字里行间的质量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不加注意,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对此必须加以重视。简单的问题,其实解决方法往往也很简单。首先是提高自身要求,在任何场合运用文字时都要注意规范,不要让自己打出、发送出那些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编辑文档时,顺手就把字体、字号和行距统一、缩进对齐,用不了两分钟,文档立刻赏心悦目。让自己创建的每一篇文档都是精美的印刷品,坚持21天,就能固定成为良好的习惯。其次是提高文字的运用能力,多读别人的文档,了解别人描述问题的方法。多动手练笔,把每一次口头汇报、工作邮件和写文档都当作练习的机会,不断检视、改正。这种机会很多,用不了多久,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都能归结到“不认真”或“不负责”。字里行间的质量问题也是一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我们进一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身边最小的事做起,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差错,坚持一点一滴地改进,我们的工作质量就能不断迈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