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1期   2020091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位老人和他的航空情怀

刘琳
  每天清晨5点多,在沈阳市皇姑区松山路上,都会有一位身着航空工业工服,胡须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慢慢走着。早上6点左右,天色渐亮。航空工业沈飞四号门的保安驻守在大门处,不时向远处张望。不一会儿,这个老人的身影,由远而近,慢慢走了过来。保安看见了老人,赶忙打招呼,“姚老您又来这么早啊?吃过早饭了么?”老人声音低沉沙哑,又中气十足的笑答,“呵呵,吃过了,你值班守护厂区辛苦了。”
  这是沈飞门口每天早上都会发生的对话,门口的保安已经习惯了在这个时间等待老人的到来。从开始的迷惑不解到后来的敬佩有加,每一轮门岗保安们都知道这位与众不同的前辈。老人叫姚志诚,虽然90岁了,但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单位,却不拿一分钱工资。
  姚志诚对自己的作息习惯极为严格,甚至近乎苛刻。每天晚上10时多准时睡觉,凌晨2点醒来,3点多起床,4点多吃一些简单的早餐,5点多准时走出家门。以前他都是骑车上班,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改为走路,大概一个多小时后走到单位。
  每天早上打开理化测试中心金相室,姚志诚就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开始一天的工作。“我在金相室平台上掌握了很多知识,获得了很多荣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离不开这个平台,还想继续工作在岗位上,不要一分钱,只要给我一身沈飞工装就行。”这位沈飞的老员工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劳动模范及优秀党员、航空工业部劳动模范、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航空用40CrMnSiMoVa钢”发明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始终忠于初心,坚守岗位,用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为祖国航空冶金事业做出贡献,是让人钦佩和敬仰的冶金专家。
  1955年9月,浙江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毕业的姚志诚被分配到沈飞公司,成为冶金专业的一名技术员。姚老先后为沈飞解决了上百项科研生产关键,其中十多项属于重大科研生产项目,为公司节约资金数百万元;撰写了二百多篇论文和技术总结,其中有的被中科院金属所选用,参加了国际断裂力学会议交流,有的被航空院校编入教材。他撰写的《关于高强度铝合金粗晶后裂纹的研究》等论文分别获得省、部级学会二等奖。他撰写的《铸钢中的冰糖断口及其原因分析》等学术论文,于1984年9月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断裂力学会上进行了宣读交流,引起全世界的冶金专家很大的反响和共鸣。此外,姚志诚收集整理的技术资料就有98包、300余万字,典型试样和缺陷标样达到400多件,涵盖了金相专业各个领域,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库和样品库。对于这些资料和样品信息,姚志诚全都手写了目录,方便大家查阅。
  前进的道路并不都是鲜花铺地,一帆风顺的。年轻的时候,姚志诚被说成是“走白专道路上的典型”而受到种种非议和责难,并因此受到全科大会的批判。批判会后,他照样学习和工作。当别人问他怎样想时,他说:“我们搞技术工作的应该钻研业务,我认为自己没有错。”
  姚志诚至今仍住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里,房子很简陋,客厅中仅有一套又旧又小的沙发,卧室有一个不大的双人床。沈飞公司要为他改善生活环境,被他婉言谢绝了。这位质朴的老人,对物质毫不介意,但精神追求却崇高无比。
  姚志诚1990年2月退休后,拒绝外单位的高薪聘请,主动向组织上提出,不计报酬,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经验和力量。从1990年退休至今已有30年,沈飞冶金系统10余个专业组都曾找他处理过问题:翻译资料遇到问题找他,攻关遇到问题找他,搞试验找他……经他手翻译的外文资料就有数十份,达10余万字。姚志诚以他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术和“爱厂如家,不求名利”的精神,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热心地无偿地传授给青年人,帮助他们早日成才。
  如今,姚志诚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沈飞人,扎根航空、立足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