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55期   2018101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与西飞共成长

航空工业西飞 范兆祥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从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我也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子步入中年,头上也增加了不少银发。但我很骄傲、很自豪,因为我见证了国家的发展、见证了航空工业西飞的发展。

我的家乡在阎良,成长在飞机城附近的小村庄里。我的村庄不是很大,一年四季庄稼长得很是旺盛。特别是春天,勤劳的农民为确保夏季小麦颗粒归仓,提前在一片预留的空地上种上油菜花。花开的季节,油菜花的黄色和小麦的绿色交相辉映,煞是美丽,令人陶醉在乡野之间。庄稼之间有条不到三米宽的泥土小道一直通往阎良城区。在那个相对封闭的年代,人们习惯将这座小城称为“一七二”。到了今天,仍然有好多老人这样称呼这座小城,照样能讲出一些那个年代的“小城故事”。

“蓝天、白云、小鸟、空中轰鸣的飞机”是这座小城的“四件宝”。那时我在农村上学,天晴的日子里每天中午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天,看看天上是否有飞机飞过。久而久之,使我对蓝天白云产生了依赖,使我对轰鸣的飞机产生了梦想,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开飞机、坐飞机、造飞机……

理想有时是带有戏剧性的。因父亲在西飞工作的缘故,在他退休的时候,我“子承父业”参加工作。当年正是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那时我16岁。进厂后,我被分配在机加总厂37厂干磨工,先到工段、再认师傅,一套进厂流程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从校园到工厂,两个不同的学习工作环境,比较起来与我的理想差距很大。在我的印象中,造飞机的工人应该穿的是白大褂、个个都像科学家、厂房应该像课本中描述的那样宏伟……怎么现实中的工人都穿的是蓝色劳动布工作服,地面是油污的水泥地,车棚旁边的小屋里一群工人围着火炉。理想与现实真的是差距很大,这是我对西飞的第一印象,当时我真的有点茫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和工友们熟悉起来,工作环境逐渐变得不再陌生,工作也进入了状态。从进厂到今天,随着时间的变化,从干一线工人到管理层,一干就是30年。在这30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和整个西飞的变化。从进厂时收入70多元到今天的7000多元;从当初梦寐以求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演变成了今天的“房子、车子、珠宝首饰”;从当初回家必经的羊肠小道如今是一条通天大道连接京昆高速;厂房里的变化更是举不胜举——

最大的变化要从2000年开始,那时候公司刚刚推行“一流环境”建设,现场全面推行6S管理,按照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的要求进行了定制管理,厂区的违章建筑拆除了,垃圾有人清运了,贫瘠的土地开始绿化了,厂房的颜色统一了,环氧地面替代了水泥地,节能灯替代老式的钨丝灯泡(如今部分厂房已经更换了LED灯),各种标识、色彩等标识替代了原有的杂乱不一,一个现代化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西飞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从2016年开始公司又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我所在的单位组合成了新的系统件厂。“万河之水始于源,参天大树始于根。”通过变革使公司的管理流程得到优化、流程缩短、效率更高;在2018年公司又在专业厂进行精益单元建设,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0世纪机加总厂机械加工设备非常落后,没有几台现代化的设备和设施,也没有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工人干活靠手摇设备,生产力落后、机构臃肿、效能低下,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拼命干、流大汗,工作苦、脏、累”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如今智慧工作,智慧攻坚,“高、精、尖”替代了“苦、脏、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航空人的聪明才智使西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安装了一台台现代化的数控设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变化之大令世人震惊。在今年的公司司庆开放日当天,好多退休的老职工回厂参观时,看到自己当年工作的场所时,由衷地感叹道:“变化太大了,大得我都不敢认了。”

当年我们为在运7-100型飞机跟前合影而感到自豪的时候,谁能想到今天的西飞借着改革的春风将200吨级大型运输机“鲲鹏”送上了祖国的蓝天!ARJ21、C919等飞机已经呱呱落地,它们犹如一个婴儿正在茁壮成长,这就是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果。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炯炯发光。惟有改革能留下深深的印记,惟有改革能创造幸福的生活,惟有改革能定义自身的价值。通过改革开放40年,我们缩短与世界的距离,好多行业跻身世界强者之林……新的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两个一百年”目标正在向我们招手。

如果再过10年或40年,我们的航空工业,我们的西飞定能发生更大的变化!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见证了西飞的发展,我参与了西飞的建设,我随着西飞的成长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