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809期   2022111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国航展直播间 大咖共叙航空产业发展

航空工业哈飞副总工程师 杨广朝航空工业试飞中心试飞员中心副主任 陈明航空工业试飞中心AG600飞机机长 赵生航空工业航宇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钟华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 徐军航空机载电力系统事业部部长,航空工业电源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卫平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向伟明航空工业西飞民机“新舟”60多用途飞机总设计师丁亚修

——2022年第十四届中国航展直播间采访实录摘编
编者按:
  2022年第十四届中国航展期间,中国航空报社新闻直播间邀请十几位国内国际航空领域知名管理者、技术专家、飞行员等,围绕企业发展与参展情况、航空领域新技术研发、市场展望、飞行试验等进行分享。本报以专版的形式对直播间采访内容进行节选呈现。登录中国航空新闻网,可观看完整采访视频。

波音与中国民航共成长
波音民机集团大中华区市场销售全球副总裁 高思翔
  波音进入中国50年,与中国的合作,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航空公司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波音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几乎每一步发展,也非常高兴今天波音已经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主力。
  波音在中国已经交付2000架飞机,第一个1000架飞机交付花了40年,第二个1000架飞机交付只花了5年,从这里能看出中国航空市场的发展速度。全球有超过10000架的飞机有来自中国供应商的零件,这也是波音与中国航空工业和民航深度合作的证明。
  疫情对全球航空业影响巨大,随着各国防疫政策越来越有经验,我们看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旅行一旦恢复,航空业恢复的韧性非常强劲,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波音有全系列的产品来帮助航空公司在疫情中渡过难关,因为航空公司在疫情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灵活性、效率和经济性,全系列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是帮助客户,在安全性、效率、可靠性方面提供最好的平衡。
  波音最近刚刚发布了2022年全球民用航空市场展望,预测整个中国地区未来20年将需要8500架民用飞机,我们对全球市场、中国市场非常看好。
  这次航展,我们与京东航空一起带来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737-800标准机身的客改货飞机。这架全货机就是由日常乘坐的737普通客机改装而成,我们在中国有13条737-800客改货生产线,占了全球所有客改货生产线的绝大部分。
  由于货运业务增长跟电商高速发展分不开,现在整个中国电商体量已经达到美国的2.5倍,是全球最大的电商,而且复合增长率也非常高。预计在未来几年,电商将会以较快速度发展,电商高速发展带来的就是整个快递业和物流业,快递和物流快速发展,需要全货机来支撑。现在,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都有越来越多客户选择将客机改成货机,波音刚好在货机领域有最强的技术实力和产品服务,在整个全球范围内,整个航空业90%以上的运力都是由波音的货机提供。

国产民用直升机发展空间广阔
  AC312E是哈飞研制的一款中型双发多用途直升机,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这款直升机在原先哈飞H425直升机基础上换装了大功率低油耗的阿赫耶2H发动机,也换装了高度集成的航电系统,2016年7月首飞,2019年12月取得中国民航的型号合格证,进入了国内市场。这款直升机主要的优势在于它的高温、高原性能比较优越,平原的经济性比较好。这款直升机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构型非常多,并且具有完善的本土化的售后服务体系,所以这款直升机在国内中型直升机市场有非常强的竞争力。目前在这款直升机上我们主要开发的应用构型有警用执法,首批交付的6架机用户大部分用于警用执法。
  未来的另一个方向就是搜索救援,这款直升机是4.5吨的直升机,可以加装搜索的设备,包括搜索灯、吊舱,包括绞车,还有空中广播。有了这些设备之后,在发生山体滑坡,地震、洪灾或近海的船只灾难或失事,这款直升机都可以实施搜索,可以定位受困人员,通过电动绞车透过救生员去救助伤员。
  还有医疗救护功能,随着经济发展,这个方向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刚才说的自然灾害情况下,有人员受困,有人员受伤或者有病患发生重大疾病时,我们有一个构型,加装了模块化式的救援单元、医疗单元,可以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后续还要开发通用运输、VIP运输、森林防火和其他构型。
  AC312E在这次换装大功率发动机之后,高温、高原性能比较好,特别是今年7月份和西藏的喜马拉雅通航公司签署了4架机的订单,未来可能很快大家就会看到AC312E直升机在青藏高原上运营。
  AC352是最大起飞重量7.5吨的直升机,它的运载能力更强、航程更远。AC352未来在近海运输,特别是搜索救援这方面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次航展上我们参展的产品主要是AC312E、AC352、AC332,哈飞也在探索未来的民用直升机,甚至未来的电动直升机或其他新概念航空器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推出新的产品。

“全、特、新、优”的广电计量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明志茂
  作为一家全国布局、综合性的国有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广电计量业务范畴非常广,在航空领域这一块我们也做得比较好。2019年,C919试飞时,很多国内的试验都在我们公司实施,也取得了良好的评价和效果。在航空领域,我们独有的HIRF(高强度辐射场)试验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家,在这个领域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技术研发和探讨、装备开发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编写的关于航空领域的标准有20多项,广电计量是国内首次采用燃油系统进行相关环境模拟实验的公司之一,通过积累的国内外大量的经验案例,编写了《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程序》一书,这也是比较成功的成果积累。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发展,必须人才先行。广电计量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了“从0到1,从1到有”的过程,现在发展到已经有40位博士,有30多名行业内的专家,500多名研究生,基本上65%以上是本科生,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工作是公司有效的资源平台。
  今年是广电计量第4次参加航展,参展也是向各界进行展示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字,“全、特、新、优”。
  “全”是我们研究的领域比较全面。除了自身的发展,我们和国内国外相关机构开展充分有效的合作,从产品研发到优势资源互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这是我们成功的一点。我们对细分领域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刚才提到的燃油系统,试验精度达到对标国际领先的水平,这是我们独有的特点。
  “特”是我们提供的服务有特色。公司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我们采用市场化运作,在全国主要城市经济圈布局60多家分子公司。在全国各地,我们都实行本地化一站式服务,不管是哪个航空公司,都可以在本地直接有效地进行对接,快速、周到、方便地进行计量检测相关的试验工作。此外,针对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我们会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专项研究,“特”也体现在这方面。
  “新”是我们注重在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在测试设备、测试标准、测试方法等领域,我们每年基本上都有100多项发明专利,以前做得比较多的就是新型专利,近几年发明专利做得比较多,在航空领域深耕多年,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优”是在技术储备上做到与时俱进、人有我优。随着国产大飞机试航的成功,国家相关产业会急速发展,这种局面会影响将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趋势,必须在新项目、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开发工作过程中做更多的工作,这一直是我们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前瞻布局。

助力试飞事业取得更大的突破
  AG600的试飞,我记忆深刻的还是陆上首飞,也是我和陈主任一起完成。这架飞机在国内还比较少见,因为它是水陆两栖飞机,飞机的阻力特别大,带来的问题是减速特别快,想增速也特别难。以前首飞前至少还有一些其他飞机可以做参考,但是这架飞机可参考的机型太少,所有东西都得靠首飞时去摸索,才能把这个飞机平稳地飞下来,把相关试验做到位。因为那天的天气不太理想,风大气流大,能够圆满完成首飞任务也是非常不容易。
  结冰这个科目有风险,但最难的是遇到符合试飞要求的天气。试飞ARJ21的时候,一 开始也在国内寻找合适的气象条件,但当时在技术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太少,没有成功。后来
  到了加拿大,运气比较好,遇到了需要的天气。那时在燃油很紧张的情况下试飞成功,在加拿大环球飞行了一圈,终于把这个云追到了。
  为了提供一款好用管用的飞机,当时试飞中心作为牵头单位,与各个单位合作,包括气象局等单位配合,通过“人影作业气象机”来寻找云团。最终,我们在国内找到了气象资源,而且按照相关要求,天气预测的准确率超过90%,这其中也突破了很多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自然结冰的试飞科目,为其他的飞机结冰试飞提供了宝贵资源,实现了自然结冰试飞的自主可控,令人自豪。
  这些年咱们国家在民机试航中的进步,我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最初大型客机试航很少,没经验,从ARJ 开始才逐步重视起来,试飞中心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是国内唯一一家把民机试航的整个过程规范化、体系化的单位。这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试航体系的发展意义重大。
  以前大部分产品都是买回来组装,现在是自主研制,特别是到了C919和AG600,像AG600已经100%国产化了。我们有信心,也相信中国航空工业会发展得更好。我们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修炼内功,发现更多成长机会
罗罗公司民航客户高级副总裁
  王璀
  罗·罗公司在全球有3个合资维修厂和独资维修厂,最近在北京与国航又成立了全球第4家,中国第二家的大修厂。我作为大中华区的负责人非常自豪,能够在整个行业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从未来的产能、未来的服务着手,去做这样重要的投资项目。这个大修厂我们和国航各占50%的股份,在北京顺义,将会维修一些主打产品:A330飞机上的遄达700发动机,A350飞机的遄达XWB发动机,还有B787飞机的遄达1000发动机。大修厂维修面对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客户,全球客户的需求都可以通过这家大修厂来完成。大修厂在本土,对客户需求响应速度非常快,另外对于维修成本可以更好地控制,从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角度说,对于国内客户来说发动机维修前后运输过程更加方便,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说我们认为都非常有竞争力,是中国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疫情的影响,我们的飞行小时宽体机的利用率相对低一些,目前正在不断恢复,全球大概恢复到了疫情前的60%以上。短期内在亚洲、在中国还面临一些挑战,但长远来看,我们对全球的航空业、对中国的航空市场还是非常有信心。
  每一次历练都是自身的提高,对于所有航空业来说,包括供应商、航空公司,大家都在修炼内功,在疫情带来的危机中找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在这次危机之后,从航空公司来说,从机队规划,大家变得更成熟、更多元化、更灵活,所以在机型选型和对飞机的规划中,我看到的趋势是大家对于机型的运用更灵活、更多样。
  这次在航展上我们带来了遄达7000的发动机模型,遄达7000是用于空客A330NEO发动机。从大中华区来看,今年台湾星宇航空接收的第一架A330NEO上,就使用了罗·罗的遄达7000发动机。
  低碳和减碳是我们未来的发展重点,罗·罗公司对于低碳出行和未来绿色飞行的技术展望和技术路线分三部分:
  第一是打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产品,现在主攻涡轮发动机技术,未来继续把涡轮发动机推向极致,能耗继续优化;第二条技术线路是SAF,可持续性航油,我们希望通过与合作伙伴在可持续性航油方面合作,从燃油角度提供更好的方案,带来减碳的效果;第三就是氢能和电动方面的技术。本次航展上展示的电动飞行方面的产品,包括飞机的一个吊挂,完全突破了涡轮油耗发动机的项目,采用纯电力驱动,尝试在绿色飞行、低碳方面的转型。

一定把碳纤维复合材料做好
江苏亨睿HRC首席财务官 葛逸宏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关键结构材料,这种材料在民航领域已经是一种主要的材料,在空客、波音这样的国外主机厂里已经是飞机一半以上的结构重量的组成部分。像一些无人机上甚至可以占到80%,国内也已经开始应用这个材料,可能离国外还有一些距离,但是也用得越来越多,正在快速追赶,甚至赶超。
  江苏亨睿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解决方案的提供,从材料工艺的设计开发到零部件设计制造再到向客户提供完整的制造甚至装配的解决方案。如今随着飞机产量的增加,尤其在无人机产品上,有些甚至可以达到年产数千的级别。把碳纤维复合材料做到了像钢、铝等金属制品的产量,这是我们比较优秀的领域。
  “十四五”规划里把碳纤维复合材料列为了关键的结构材料,它本身就是一种基础结构材料,将来在国民经济很多的领域都要用到。
  碳纤维复合材料根据它的机材分有两种:一种是热固型,一种是热塑型,目前绝大部分是热固型,这种很难回收,因为零部件里有纤维、有树脂,要把它们分开非常耗能,成本也很高。我们在过去十多年开发过程中,开发了一种能够把纤维跟树脂低成本、低耗能分开的技术,从而使得纤维可回收再利用,这是我们能做到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个就是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方向很多是热塑型,它的机材使用了可以回收的塑料,这次我们也带来了一个产品,是给客机制造的门边梁,用完全可以回收的复合材料制造,它的性能不输于原来热固型的产品,但是可回收性要远远高于原来的热固型产品。
  回收后纤维从原来连续的,一卷一卷的纤维编织成布,但回收后肯定不连续,所以要对这个纤维再处理,打散之后做成一些别的形式的零部件。有把它做成汽车里面的零部件、半结构件或装饰件,其实国内很多车型上也都可以看到我们用回收件制造的产品。
  另外,还可以用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因为回收的纤维会比原来的碳纤维便宜很多,就可以用在像建筑等等领域,甚至可以把碳纤维复合材料做到比金属制品还便宜。
  未来,我们要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这两个重要领域中的应用,助力航空工业发展,帮助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这是我们首要的工作,夯实和发展已经成熟的领域。
  另外,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实和钢、铝这些金属一样,也是基础结构材料,理论上可以应用的领域非常多,所以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怎样把它在更多的领域应用,包括像氢能源的储氢罐,包括风电、建筑以及轨道交通等,所以一定要把碳纤维复合材料做好。

开发防护救生训练装备 形成完整谱系
  保障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是航空工业航宇的使命,从1965年建所至今,航宇数十年致力于防护救生装备和训练装备的研发创新。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弹射救生、空降空投、应急救援等防务领域装备的研制工作,为各型歼击机、轰炸机、教练机、运输机、直升机机组人员配备火箭弹射座椅、飞行员头盔、飞行服、降落伞、抗坠毁座椅等一系列产品。
  弹射座椅是飞机上非常重要的装备,但愿我们一辈子用不上它。非要用到时,必须确保万无一失。针对直升机,我们配备了抗坠毁座椅。直升机撞击水面或地面后,通过抗坠毁座椅的吸能器,吸收撞击的能量,从而减少事故对飞行员脊柱的伤害。倘若直升机入海,我们也有应急漂浮气囊,入水瞬间4个气囊全部充满,使直升机浮在水面上。
  航宇还开发了一系列防护救生训练装备,从最初基于飞行员装备的飞行训练模拟器开始,到弹射训练模拟器、伞降训练模拟器、水下逃生训练模拟器等一系列装备,形成一个完整谱系。
  基于防护救生装备、具有人机功效的训练模拟器,是一款仿真模拟器,可模拟真实的飞行场景,还配有夜间飞行模式。弹射训练模拟器,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只需一个动作即可启动弹射。伞降训练模拟器,飞行员通过演练、操作,可规避危险地域和障碍等。水下逃生训练模拟器,直升机带着一定姿态,以恒稳角度入水后,快速解开背带、从通道出来、将舱盖击碎,对于飞行员来说,这些逃生动作要全部演练。
  未来,在现有特殊场景训练基础上,航宇将大力开发基于人体、心理、生理机能增强和预防性训练装备,比如颈部肌肉增强模拟器等。此外,在实物训练基础上,航宇将开发基于VR、AR、MR、XR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训练装备。

三款明星产品 发力中小型无人机领域
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部长 朱石晶
  本届航展,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带来三款明星产品。
  智能化自主作业系统IAO,是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独立提出的一个关于工业级无人机产品的产品形态概念。该系统根据当前工业级无人机发展以及用户需求,形成一种产品形态,主要面向三个赛道。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城市赛道,航空工业金城作为国家队,通过IAO,将无人机的购买者、使用者、数据处理者整合成一个软件用户,为建设智慧城市带来无人机使用解决方案。
  “云影”60,是大型有人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一个载荷,即子机。可悬挂在
  大型有人机,如直升机,以及大型无人机的挂架下方。它的特点是小、可消耗、低成本。防区之外,可作为快速空中投放,用于侦察、反辐射以及作战效果评估,保障大型有人机及无人机的安全。
  “旋戈”120FH,是一款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学名为垂直起降固定翼混合动力型。它是针对军民两用市场所做的一个通用型平台,使用航空煤油或汽油,起飞重量达到120千克,载荷能力20千克。垂直起降是这款中小型无人机的特色。由于使用的门槛较低,可进行低空飞行,对使用人员要求较低,省应急管理厅或市应急管理局都可以进行配备。“比大的小”,反而形成了一种优势。

新特性材料 变地沟油为绿色航空燃料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霍尼韦尔提出“互联飞机”概念。
  2005年,霍尼韦尔买了一架二手飞机波音757,把它当作测试平台,进行各种改装,完成各项系统测试。现在,我们正进行“互联飞机”概念测试。
  通过卫星系统,我们可为客舱提供Wi-Fi服务。旅客在空中进行网上冲浪、购物、看视频等休闲活动,从而拥有更好的上网体验。驾驶舱的数据可实现实时传送,随时进行大数据分析,对航空公司运营、效率提升、降低成本、安全性保障起到很大作用。
  作为霍尼韦尔四大业务集团之一,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是国际领先的专门向炼油、石化、天然气加工和再生能源行业提供催化剂、吸附剂、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的供应商和授权商。以废弃的动植物油脂、油料、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林废弃物为原料,以可持续方式生产航空燃料。相较于传统的化石燃料,SAF燃料从原材料收集到最终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最高可减少85%。
  它独有的Ecofining工艺技术不仅能将地沟油、脂肪和油脂转化生产为霍尼韦尔绿色航空燃料,并且与石油基航空燃料以1:1的比例进行大规模混合以供商业使用,无需对飞机进行任何技术更改,就能满足所有关键飞行规格要求。
  当前,霍尼韦尔与中国相关企业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我们很高兴将双方的合作扩展到绿色航煤领域,为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助力航空业低碳减排。

航空工业建投民航工艺专业副总师、规划发展部部长 郑应平
  飞机维修主要是为了使飞机保持一个飞行的安全状态,时刻保障飞行安全。飞机维修在行业里,一般划分为四种方式:航线维修、机体维修、附件维修和发动机维修。大家看得更多的是机体维修,这四种方式和大家日常接触不太多,应该说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这一块整个产值占40%,剩下三种维修各占20%。据统计,国内目前维修机库应该是100座,90%由航空工业规划总院和建投设计。
  飞机维修机库的设计流程,首先跟客户、维修企业或者航空公司进行交流,了解维修的深度到什么深度?根据它的维修需要给它排出相应的工艺布局方案,这个基础上各个专业,建筑、结构才会配套进行设计。
  机库停放的首先是飞机,因为造价很高,功能不仅仅是停放飞机,更多的会对飞机进行维修,一般机库停放的飞机都高且大,机库尺寸也相应高大,所以建设首先对结构技术要求很高。机库有生产功能,上部会悬挂很多设备,
  包括地面有很多能源工艺,都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缜密的计划和考虑。
  从中国目前的飞机机队数量来看,到2021年底,我们国家有4054架飞机,波音、空客、中国商飞会发布相应的预测,这些飞机制造商都认为中国未来20年的机队达到9000架。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应该说维修业务量会翻番增长;2019年国内维修产值是872亿,实际整个行业的产值2000多亿,因为中国企业只占40%。未来随着中国维修技术水平的提升,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如果我们维修比例从40%提升至60%,又会有很大的增长;大家都知道,随着中国商飞的飞机投入运营,C919系列飞机未来整个维修生态系统,包括整个产业链,中国占的比重会更大。C919飞机从设计到制造,所有厂房设计都是规划总院和建投一起提供服务,未来C919投入商业运营相关设施,我们也会紧跟商飞的步伐。

探索新能源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8年,航空工业党组进行专业化改革,在机载系统成立了7个事业部,加强了机载系统力量。不久前,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首飞成功,标志着灭火功能型号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航空机载电力系统事业部为其提供了全新的电力系统架构,作出了电力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航空工业绿色发展之路怎么走?我认为,新能源将成为航空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当下,我们开始研究电力与推力相结合的项目。原来,电在飞机上只是一个负载,现在要用全部电或部分电产生推力,这是电力系统事业部交给我们的新使命。
  其中涉及几个技术路线,在摸索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共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即混合电推进。先用油发电,再用产生的电控制推力,油电可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循环。
  事业部同时推进纯电路线、混合电路线,包括串联、并联。本届航展,我们展示了新的科研成果,围绕电动飞机和电推力,为0.5~4吨级飞机提供电力解决方案。
  我们基于碳化硅的全向整流发电系统已超过5000瓦/千克,基于液冷的电驱动控制方案已超过20千瓦/千克,这些都是实测数据,目前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未来,我们准备翻过三座“技术大山”。到“十四五”时期末,我们面向5吨级飞机,实现300~500千瓦/千克电推力,总推力达1兆瓦;2030年,面向20吨级飞机,实现单机兆瓦发电,总推力达4兆瓦;2035年,面向40吨级涡桨飞机,提供12兆瓦的总推力,电力解决方案包含4~6兆瓦的整体电推力。

助力未来飞行更清洁环保
  GE品牌服务协议授权厦门太古发动机公司,维修CF34发动机。而CF34-10A发动机未来将装配在ARJ21新支线飞机上。
  中国商飞研制生产的ARJ21、C919均使用GE发动机。ARJ21的发动机是CF34,C919的发动机是LEAP-1C。一直以来,GE与中国商飞展开良好合作,本届航展与中国商飞签订了将近300台发动机的订单。
  ARJ21是一款成功的支线客机。装配CF34后,在西部地区,飞机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发动机运行非常稳定,载客里程和人数连创新高。当前,ARJ21 销售接近100架,我相信这个数据会越来越好。
  GE与航空工业也展开良好合作,2012年成立合资公司——昂际航电。合作领域不仅限于发动机,还有航电。此外,我们也为中国商飞提供全球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服务等。
  GE品牌服务协议授权厦门太古发动机公司GBIC,即GE品牌服务协议,意味着从发动机维修人才培训到航材提供,再到能力建设,厦门太古都会得到GE全方位支持。我们把厦门太古作为GE维修网络的一部分,纳入全球MRO维修网络。未来ARJ21在中国的客户,发动机无需送到国外,在厦门太古即可完成大修。
  未来的航空、未来的飞行,不仅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也应该是更清洁、更环保、更具可持续性,为此GE推出一系列创新科技。去年6月,我们与赛峰集团推出RISE项目。
  这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动机革命性创新技术验证,主要采用开放式风扇构架。眼下,我们正在进行混电技术、耐热高温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工艺验证,2025年完成地面和空中试验,2035年正式投入使用,到那时油耗和排放会再降低20%。此外,我们还与NASA 开展一款混电技术装置的发动机研制,未来将与波音共同研制混电发动机技术,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
  世界看好中国未来发展,我们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中国企业的承诺也是坚定的。

“新舟”60人工增雨机 实现高性能人工降雨增雨
  “新舟”60多用途飞机是在“新舟”60平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可满足各个行业应用的多用途飞机。
  “新舟”60人工增雨机,在“新舟”60平台上加装了五大任务系统——大气探测系统、作业播撒系统、任务集成系统、任务电源系统、空地通用系统,可满足用户高性能人工降雨增雨以及科研探测的需求。
  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它是一款装备比较完备的大气探测和人工播撒作业的高性能人工增雨飞机。其主要作用是进行人工增减雨作业,另外,也可用于科研探测和重大活动保障、生态环境平衡治理、森林火灾灭火等。
  航展上展出的“新舟”60人工增雨机,加装了全面完备的任务播撒系统,包括烟条、烟弹、液弹和暖云催化粉剂,即增加了人工增雨功能。可在适当天气、时机、部位播撒适当的催化剂,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另外,过量使用暖云催化剂,也可以产生消雨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不但可以降雨,还可以让雨下不来,拓展了增雨机的功能。凡是国家重大活动保障,尤其涉及天气保障,高性能的增雨作业飞机必不可少。2021年9月第十四届陕西全运会,4架增雨机在空中作业30小时,有效保障了开幕式的顺利进行。
  未来,“新舟”60多用途飞机还将拓展高效智能化播撒功能,在性能上增加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实现高原作业,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滞空时间更长。

运12无人化 未来可期
航空工业哈飞科技委副主任、技术中心主任李先哲
  运12未来将改成无人机,基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国家有关部委进行无人机产业规划,2035年建立包括载人无人飞行器在内的航空运输体系。二是运12已经取得中国民航局和FA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具备非常好的试航基础。
  将运12飞机“有人”改“无人”,可快速进行试航取证,并进入市场。航空工业哈飞已经着手布局无人机产业,将其作为重要主业和
  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我相信,产业布局将更加优化。
  如何把飞控、遥控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做到位,使其满足试航要求,这是我们“有人”改“无人”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目标,就是结合“双碳”,做绿色能源城市飞行器——UAM,它以eVTOL飞行为主,以电为动力。另外,还会做绿色能源,通勤飞机的动力要在氢能方面进行尝试。我们正在研制120kg的电动飞行器,它重约1吨,用于跨城飞行,可坐5人,5年内将做一些成果。运12无人化有2~3年项目研制期,3年可实现航线运行,无人机载人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实现。

不断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更高端的材料
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
  牛恒录上海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教研室副主任
  赵洪山
  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3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研发、生产铁技材料和铁技新材料,我们的主导产品有高纯生铁、超高纯生铁,应用领域广泛,比如高铁转向机轴箱,这个精密铸件由我们独家供货。我们和上海大学董翰团队合作,在高纯生铁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升创新高超纯铁新材料,在超高纯铁基础上,把非铁元素保留到目前的99.9999%,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国防军队等领域。
  航展上我们的展示主要有五个板块,四个主打产品,基础板块是刚才牛董事长介绍的基础原材料,是以高纯生铁、高纯纯铁作为原料,做了一些高性能钢铁材料,包括一些单兵防护陶瓷纤维。我们展品有四个:新型战斗车辆模块化的车身;单兵防护类;高功力密度发电机;装甲钢做的军用方舱。
  钢铁不是夕阳材料,而是个不断发展的新材料,但是新材料必须要有新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比如原材料纯度的提升,性能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的改进。我们一直在进步,希望能满足军工航空航天的需求。
  航展上,我们展出战车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材料,采用的是模块化,紧固件螺栓连接,没有用焊接。这个紧固件方便装配,两个小时就可以把这辆车拆掉,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更换新的,所以它是模块化设计。第二是可以升级,比如现在整个车底可以加挂一些装甲或新设计,从材料上来说更高强度和更高性能的材料,和新的设计加不同外挂装甲,可以升级到二级、三级、四级,所以从设计到材料这两块比
  较新。
  我们公司有个“披坚执锐新材料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上海大学、龙凤山,媒体有《中国冶金报》等单位,我们是产学研用媒。理念就是与兵工集团一样,执干戈以为设计,所以叫“披坚执锐”。
  我们公司主要是给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提供平台。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在研究、研发、创新铁基新材料方面做出了特色,政府部门对企业也非常关注,把我们作为全国的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冠军企业。尤其是与上海大学团队合作以后,在科学家新的超前创新意识引领下,在铁技基础材料方面又进一步优化。
  去年参加珠海航展,我们的展区是9平方米的展位,今年增加到120平方米,科研成果多了,团队也在不断壮大。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这很令人自豪。

模拟仿真器 完全自主可控
海特集团董事长 李飚
  海特集团是一家民营航空技术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三大项业务。一是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为军工央企型号研制提供服务;二是提供航空工程技术服务和航空技术服务,比如飞机客改货,固附件的大修、改装,飞行培训、乘务员培训等;三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海特集团根据国家航空技术发展需求而成立,目前在全自动飞行模拟器研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研制的电动垂直起降模拟器,在航展第一天就拿下了订单。
  海特模拟器技术发展的起点非常高。最初与美国柯林斯宇航合资成立安胜公司,参与完成波音737NG、空客320neo、波音737MAX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现在收购了外方股权,并且把核心技术留在中国,为祖国仿真模拟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项技术可应用于多型号、多机型,它的成功可复制到多个领域。
  现在在电动飞车、电动飞机、无人驾驶领域,海特模拟器技术得到应用,未来会有更多技术延伸和突破,在VR视景系统领域作出更多成绩,真正推动航空产业发展。
  未来,我们要使这项技术更安全、便捷,易于操控,让中国老百姓都能享受新模式交通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