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78期   2022071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京沪线“上量” 暑运隐现火热开局:国内民航走上复苏轨道

  尽管目前执行的航班量还不到正常时期的四分之一,但七月以来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的国内航线、同时也具有国内民航市场“风向标”意义的京沪航线航班量正在迅速得到回升,这也意味着上半年需求机会被压缩至最低点的中国国内民航市场真正意义上进入了一个触底反弹的阶段。
  京沪线“回归”
曾经在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防控局势最为严峻之时,一度“沦落”到每天只有一个往返定期航班的“中国最具含金量航线”京沪线,已经在京沪两地社会生产生活回归常态的努力之下,开始重新向“塔顶”攀爬。
  这条在疫情前每天航班量超过120个班次的繁忙航线,虽然短时间里仍难以恢复到正常的航班量,每天仍有大量航班呈“被取消”的状态,但相比上半年的“萎靡”状态,至少已经开始显露出诸多积极迹象。
  7月4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与旗下公司已经将京沪航线航班恢复至往返9对、共18班,选用了宽体机执飞且多为受旅客欢迎的整点时刻。
  东航方面表示,后续将根据市场进一步恢复情况,保持向上恢复的态势,京沪线有望在7月中旬逐步恢复至每天11对以上。
  而另一个京沪航线的“大户”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七月初宣布将逐步恢复京沪航线航班,根据国航公布的计划,7月第一周每天往返于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之间的航班约为往返各五个班次。
  另一家基地位于上海的民营航空公司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祥航空”)也已经从7月3日开始恢复每天一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之间的往返航班,虽然回归初期是使用单通道的A320机型执飞,但按照吉祥航空方面的说法,后期将视客流变化情况调整为此前通常使用的波音787宽体客机执飞。
  京沪线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国内航线中市场价值最高的航线。但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航空运输业在人员流动的限制下开始急剧萎缩,即便是京沪线也难逃冲击。这条在2019年全球最繁忙航线排名第七位、年运载旅客超过八百万人次的“热线”在2020年2月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即便全部换成窄体机执飞,每天航班量只有疫情前的十分之一,但客座率仍然一度下滑至不到10%。而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由于上海疫情防控形势的吃紧,两个城市之间更是几乎完全中断了定期客运航班的连接。
  上海在经历了超过100天的“静默”之后开始回归常态成为国内民航业在暑运到来之前再次试图回到正轨的一个契机。随着暑运的到来及民航业的持续复工复产,7月3日,东航单日航班量已恢复至1637班,再创今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7月4日计划执行的航班量也超过1600班,达到1626班。
  再度繁忙
飞常准报告显示,最近这一周里,全国民航运送旅客量692.5万人,日均达到98.9万人,环比上升15%,但与2021年和2019年相比仍有30%和46%的降幅。7月3日国内客运航班量达到10045次,已经恢复至2月航班量水平。作为国内最大的航空枢纽,在客运业务“停摆”超过两个月之后,也开始进入加速恢复期。进出港航班量、旅客量恢复上扬,呈现积极向好态势。尤其是6月29日国家宣布行程码“摘星”以来,上海始发航班迅速增加。
  东航方面透露,以7月1日为例,东航在虹桥机场共执行37个出港航班,均为国内客班。进入七月,东航针对暑运旅客旅游出行比例高等特点,已积极调整航线布局,加密部分旅游航线、恢复执行部分暑期季节性航线,满足出游旅客需求。特别是在内蒙、西北地区,结合当地暑期景点、线路的特点,计划新开浦东—张掖、浦东—海拉尔等航线,计划加密浦东—西宁、浦东—呼和浩特、南京—伊宁、西安—伊宁等航线。
  而中国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南航系”航空公司也宣布,在暑运旺季计划执行航班超16万班次,其中国内日均计划航班量超2200班次,主要涵盖新疆、西南、西北以及华东等热点目的地市场。 (王潇雨 黄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