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78期   2022071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张鹏飞:埋头苦干 久久为功

本报通讯员 姬彬艳
  作为航空工业成都所强度部机体强度室主任,在飞机研制、试制、试验等每条战线都有他紧张忙碌的身影,“要对型号负责,要对科室负责,也要对共同奋斗的同事们负责。”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后,张鹏飞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信任比之前更重了。
  梦想召唤 “宿命”中的归属
张鹏飞在东北长大,在他长大的城市边缘有个空军机场,经常有飞机在学校上方腾空而起、声震寰宇、一冲苍穹,让他对那个保卫蓝天的圣地充满了向往。
  “可惜,由于自身视力我无法报考军校。”张鹏飞不无遗憾地述说着。在高考志愿指南中,他第一眼看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意识到这就是自己与飞机“结缘”的机会。“就是它了!”2002年,他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求学,是很幸福的事。”大学期间,他在学业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大三期间选择到航空工业陕飞参加了生产实习,这次实习让他和一线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也更坚定了他选择航空的信念。
  经过4年的刻苦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外推资格,可以选择到三大主机所攻读研究生。“可以独立自主做自己的飞机”让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航空工业成都所,从此,他与飞机强度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主动出击 全力统筹技术研制攻关
“要对型号负责,要对科室负责,也要对共同奋斗的同事们负责。”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后,张鹏飞也有担忧,因为他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信任比之前更为重了。而他所主管的几型飞机和项目无一不是有着迫在眉睫的节点,无一不是难啃的“硬骨头”。
  某型飞机静力机是研究室年度核心工作之一。张鹏飞勇挑重担、统筹全局、主动揽责,全面组织策划、优化某型飞机静力试验项目,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
  为提升效率,保证试验质量,张鹏飞通过落实“试验分类负责制度”合理分配资源,组织研发试验设计提效工具,统筹协调研究室开展静力机试验设计,相继完成了静力机配套文件的编写、试验工况筛选、顶层试验要求的制定,实现了几十份试验设计文件快速发放,并同步开展加载机体假件清理及发图工作。
  为全力推动试验质量与进程,张鹏飞变“被动应急”为“主动出击”,与试验单位开展多轮协调、身体力行,跟踪落实双方试验需求,确保静力机试验工作顺利开展。“在某型号飞机静力机交付前夕,试装试制工作压力倍增,感觉每天睡觉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试验。”提起静力机交付的关键节点,他仍忘不了当时的紧张状态。
  为保质保量达到交付状态,他全程守在配装现场,通宵达旦地配合试制及假件试装工作。“交付后,心里的紧张稍有缓解,但还没有达到松口气的状态。”交付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赴试验现场,又跟试近一个月,确保静力机顺利恢复安装。在飞机生产试制现场,他着眼大局,发挥韧劲,以技术为根本,以流程为依托,以节点为要求,全力统筹试验设计保障团队,协调全机试验期间的各项现场准备工作,最终按节点圆满完成首飞前全机试验工况。
  阶段性工作完成后,他并没有直接将工作“打钩”完结,而是持续推动后续试验按计划有序推进,主持完成机体强度研制总结及强度质量审查,为首飞作出重要贡献。
  某型飞机静力机试验刚一结束,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立即全力组织开展了某型飞机机体强度研制工作。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稳字当头”是他坚守的基本原则。“稳”是基础,“提高质效”才是根本,前期工作完成后,他带领团队综合应用试验大数据,在极短周期内优质完成强度敏捷发图,并参与完成了专项立项论证及强度适航文件编写等,为顺利推动某型飞机机体强度研制工作全力以赴。
  饱满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事不日毕,寝食难安。”“我是笨鸟,就得多飞一会儿。”他常常自嘲地说。
  披荆斩棘 做机体强度的探路者
作为一个强度人,严谨细实是刻在骨子里的烙印。张鹏飞深知强度“用数据说话”的内涵,并带领团队笃实践行。
  在技术工作中,他树高标准、立严要求,不仅坚持与团队共同反复研讨,每次都要对出手的数据几经推敲。尤其针对新技术、新方向,他充分利用专业的经验传承,带领团队从过去的经验中不断吸取养分推陈出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分析为引领,以数据为支撑,在航空强度专业发展的路上笃定前行。
  只要牵涉到技术工作,他永远保持着那股拼劲,主动、积极推动多项预研项目的研究,将每一个项目的细节做到极致,不断拓展专业技术能力。他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在持续组织强度专业完成多项科研任务的同时,他还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和研究,主持和参加多项课题。做研究时“念念不忘”的劲头是他最重要的品质,也正是这样的品质确保了相关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推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能担当、善作为,要有过硬的能力作支撑。为不断加强个人技术提升,他坚持制定阶段性目标,不断开拓以前不熟悉的领域,在和结构强度交叉学科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尽职担责,全力拓宽机体强度新发展方向。
  创新、奋斗、坚持、笃定、前进是他的可贵之处,在机体强度专业,他开阔思维、承担使命,奋力于破解高难题、创造新突破。
  凝心聚力 全力推动党建与科研“双融双促”
作为强度部党总支委员及第一党支部书记,张鹏飞在党建工作中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学史力行,全力推动党建与科研中心工作“双融双促”。某型号飞机在研制全线试点建立党的柔性组织,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他积极参与静力机试验临时党支部的方案策划。
  “我想抓住研制全线党的柔性组织的机会,充分鼓动大家的干劲。”他坦言,在临时党支部的方案获得正式批复后,他积极争取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的岗位,想以此为契机,不仅可以参加型号研制工作,还能全面参与到临时支部保障试验中心工作的任务中,使全体参研人员凝心聚力,共同推动研制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在担任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后,他主动担当,在支部计划制定、现场流程规章制度制定、现场先锋队策划成立、试验全周期质量流程管控、模范榜样树立、简报及宣传报道、服务保障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基础详实的工作,为全体参研人员以昂扬姿态保质保量完成试验中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试验现场,他更是身先士卒。“平时看着亲和,干起工作来特别干练。”提起张鹏飞,在试验现场一起奋战的同事们纷纷称赞他在试验一线所展现出的强大执行力。他把目标分解为计划,脚踏实地具体落细落实,充分起到了优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全机静力试验顺利完成,荣获临时党支部“突出贡献个人”。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使静力机较预定计划提前5天顺利完成首飞前静力试验任务,完美诠释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细致谨慎和工作量是个矛盾体,为解决这个矛盾,张鹏飞只有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平衡。“虽然很忙,但我觉得有价值。”他认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成绩所带来的成就感。”
  张鹏飞只是强度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殚精竭虑、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用辛勤的汗水为飞机平台身轻体健、茁壮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