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39期   2017121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劳动者之歌

最美的青春叫奋斗

——记航空工业西飞杰出青年、机身装配厂技术室副主任薛翔

本报通讯员 周莉

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飞翔,是父母对薛翔的期望,因此给他取名“翔”字。而让自己制造的飞机翱翔蓝天是薛翔从小的梦想。

2012年,大学毕业的薛翔带着自己的飞翔梦,怀着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憧憬,来到了阎良,成为航空工业西飞机身装配厂一名工艺员。

多年来,薛翔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迅速成长起来。作风硬朗、勇于担当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2016年,某型机研制进入了关键时期,中机身部分改动量大、技术状态协调多、问题不断暴露,机身装配厂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为了保证节点,薛翔精心筹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他带领技术团队扎根生产现场,随时处理装配中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全力保障了生产进度,终于打赢了这场科研攻坚战。

2016年6月,某成品因安装位置更改引发的各系统装配问题不断,装配遇到了瓶颈。为了尽快解决该问题,公司多次组织工艺、技术、设计等相关人员进行多轮方案讨论,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为了能尽快拿出解决方案,那天早上一上班,薛翔就爬上了飞机,他对所有成品、系统和框架之间的相关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计算,根据相关协调关系,薛翔大胆地提出了对支架整体平移一个框位的方案,这样不仅能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解决了各系统之间因移动而造成的装配问题。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薛翔又在电脑上进行了模拟装配,预估了装配中会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方案。

早8时,薛翔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方案拿给设计人员,并详细讲解了装配方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经过试验,该方案不仅操作简便,降低了成本,而且节省了近一半的装配周期。

2016年8月,表现出色的薛翔被任命为机身装配厂技术室副主任,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面对“80后”和“90后”为主力军的年轻技术团队,薛翔始终把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放在首位。他持续开展学习培训,带领大家研究工艺文件,梳理流程,熟悉各类技术条件、问题处理方法等。同时他注意理论实践相结合,带领大家扎根生产现场进行全天跟产,遇到技术问题随时指导解决,培养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将团队成员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进行分享,他定期组织召开技术交流会,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技术问题,交流处理问题经验,使年轻的工艺员快速成长。如今,已有4位“90后”工艺员能独当一面,成为机身装配架外主管工艺员。

如今,薛翔带领着这支年轻的技术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7年10月,国庆节刚过,公司号召向全年任务目标冲刺。为了不影响总装厂的生产进度,薛翔和他的技术团队扎根总装装配现场,随时处理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要求做到“小事不过时,大事不过夜”。

10月中旬,设计下发了对飞机某系统安装支架的更改,该更改涉及16份设计文件,有106项零件需报废新制,更改量特别大。而该更改能否顺利贯彻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最终经过讨论,确定先选择一架机进行试验。该支架单机有6组,第一组能否试验成功对大家来说至关重要。
10月18日晚8时,要进行第一个组件的装配。正要开工时,设计人员与工人就先制孔还是先铆接出现了分歧。如果先制孔再铆接,铆接过程中隔板会发生变形,孔位有对不上的风险,虽然操作简便,但却存在质量隐患。但如果先铆接再制孔,铆接好的组件遮挡了孔位,准确定位难度很大。薛翔认真查看分析了装配现场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先制初孔,找准定位,再进行铆接,固定好之后,再制终孔的方案。这样操作虽然复杂,但却能保证装配精度,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晚上的装配也异常顺利,该组件成功装配,现场所有人都不禁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薛翔比较喜欢席慕蓉的这句话。薛翔说:“青春是美好的,而唯有奋斗才能使其光彩熠熠。我要用拼搏和努力,在这有限的青春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