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33期   2017112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劳动者之歌

检验岗位上的百科全书

——记航空工业西飞“用户代表信任检验员”吴嵬

本报通讯员 钟雅瑜

在航空工业西飞总装厂房里,大家都有一位“老熟人”。只要操作工人加班,他一定就在现场进行过程质量控制。虽然年过40,他却依然勤于思考,“为什么?”是他的口头禅。带着问题不查清楚誓不罢休的工作态度,吴嵬在检验岗位上走过了9年。

1993年入职的吴嵬一直从事着机翼装配工作。由于装配质量高、装配经验丰富,2008年他被调整到部装检验站机翼检验组,成为一名铆装检验员,负责飞机固定前缘、固定后缘、外翼壁板及外翼翼盒总装等工序的质量检验工作。9年来,吴嵬始终以追求高质量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一边摸索一边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的飞机质量检验方法,得到了生产单位和用户的高度赞扬。

外翼是飞机上较大的部件之一,结构复杂,协调关系多,光工序就有500多道。吴嵬不仅要兼顾两个厂房里的机翼装配检验工作,还要随时到试飞站完成排故、贯改等相关检验工作。为了有效降低故障率,面对异常繁重的任务,他始终一丝不苟,每个部件都要进行两遍以上的检查、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放心。

某日早8时,厂房飞机吊挂接头正在等待预装配,工人们开始忙碌起工装定位工作。吊挂接头连接着飞机的发动机,所以安装精度要求极高。早9时,所有工装定位工作全部到位。为了确保所有吊挂都符合安装要求,吴嵬拿着塞尺顺着机翼反复地检查着每一个缝隙……“不对,B、C、D交点接头与翼盒下壁板表面间隙超差了。”吴嵬盯着手里的塞尺凝住了眉头,“为什么会超差呢?”他的大脑迅速地搜寻着答案……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吴嵬再次爬上飞机,与检验员魏炳莉、工艺员武一凡和张盛锐一同对壁板外形、交点接头零件外形逐个进行复查。前缘上翼面所有加强隔板、普通隔板等的复查工作需要手工测量140组数据,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仔细仔细再仔细。复查后发现壁板外形、交点接头零件外形完全符合要求,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大家又连夜开始对前缘所有上翼面隔板的外形进行全面复查。在飞机上测量上翼面前缘隔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前到后,随着型架高度的变化,需要变换着各种姿势来配合测量。凌晨1时,吴嵬依旧拿着塞尺蹲在飞机上复查着外形,时不时地站起来缓解一下早已蹲麻的双腿,然后又继续……每过一项他就会在手中的本子上详细记录数据。两天后,所有的外形复查完毕,经过数据分析,最终将问题锁定在了发动机吊挂A交点接头上,通过激光测量发现前梁工装梁托架下沉。由于问题发现及时,避免了重大质量问题的发生。

7月初,试飞院的停机坪上已是炎热至极,厂房里飞机更换前缘口盖技术单的工作仍在有序进行着。吴嵬在确认状态时发现前缘口盖连接的带板状态与技术单内容不一致,现场实际数据显示与数模里的数据有些偏差。他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告诉自己,如果依据设计给出的数据进行更改,将会造成前缘口盖上螺钉边距不足的后果。由于机翼承载着较大的载荷,如果边距不足,口盖安装后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一旦口盖发生脱落反吸入发动机内,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吴嵬立刻将现场实际情况反馈给设计员,并协助设计员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重发技术单。最终,该项任务顺利完成。到场的设计员不断地夸赞着:“多亏你把好关才避免了大事故的发生,这给后续设计改进和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你是当之无愧的‘预防把关之星’。”

多年来,吴嵬也始终坚持对用户负责、不放过一个质量隐患的准则。2017年,吴嵬完成了3426道工序的验收工作,提交军检项目12项,军检一次提交合格率100%,预防了多起质量问题,保证了产品的交付节点,被评为2017年“用户代表信任检验员”。正是他这份“细心做好每件事,凡事多问为什么”的工作原则赢得了用户代表的信任。而他长年积攒的“为什么”,使他成为了检验岗位上一本货真价实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