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19期   20201120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为科研生产抢得每一分钟

——航空工业成飞重点关键设备保障联合劳动竞赛纪实

陈茂刚 杨涛
  2020年科研生产任务异常繁重,各条战线的设备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行。为确保航空工业成飞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4月以来,成飞设备公司、复合材料加工厂、钣钳加工厂、数字化制造中心/数控加工厂4家基层工会服务中心积极发挥作用,联合开展了以“抓维护保障,促产能提升,全力确保重点关键设备状态完好”为目标的劳动竞赛。
  4家单位的参战团队敢担当、勇作为,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精心筹划,工作上落实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按预期实现了公司各战线“重点关键设备完好率大于93%,故障平均现场修复时间小于11天”的目标,竞赛总体目标圆满达成。
  设备管理精准有效
此次联合劳动竞赛保障范围覆盖70台重点关键设备、4家单位29个作业团队,共计415人参加。竞赛期间,设备公司保障团队从规范行业线管理着手,对公司重点关键设备进行全方位梳理,对重点指标进行跟踪管控,通过对重点关键设备状态、故障停机率、设备利用率、设备综合效率、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等指标统计分析,为使用单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加强巡检,不定时、不定期督查各单位日常点检、维保情况,督促各单位加强重点关键设备的保养维护。
  钣钳加工厂保障团队每天到现场对设备维护保养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数控加工厂保障团队制定重点关键设备专项保障方案,从设备精度、备件情况、运行监控、专项保障团队等多个维度提供支撑,加强精加工机床稳定性控制、精度检测保障,做到运行前状态检查、运行中实时监控、故障后快速响应。
  复材厂团队优化重点关键设备的保障方案,编制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办法、持续更新操作与维护保养标准、优化定检方式、实施基于数据采集的预防性维修等策略,确保了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缩短了维护与定检周期,显著提高了热压罐等关键设备的可利用率。
  竞赛活动以来,4家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各种管控机制,做好重点关键设备的运行保障,确保设备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技术状态,70台重点关键设备完好率超过93%的目标值,其中钣钳厂97.1%、复材厂96.43%、数控厂94.32%,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一站式保障服务到位
为保证重点关键设备一旦发生故障,维修保障能够及时到位,从启动联合劳动竞赛开始,各单位均形成了快速响应保障机制。设备公司坚持以客户为导向,成立了重点关键设备保障团队,对关键重点设备提供一站式保障服务,通过精简业务流程,从管理、生产、技术多层次分工,逐台落实责任人、执行专人专管等策略,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钣钳加工厂的维修人员实行24小时手机开机制,非工作时间设备紧急排故做到随叫随到,团队深夜突击抢修设备10余次,确保生产有序进行。数控加工厂梳理出了一整套设备高效保障流程,制定了专项人员保障方案,组建了3个应急保障团队,针对紧急零件加工机床,制定设备保障倒班计划,提供无间断响应。复合材料加工厂组建了生产关键瓶颈环节的两个设备管理与维护团队,成员扎根一线,通过制定关键设备风险分析与故障处理知识库等方法,提前预防、提前谋划,同时建立工段与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快速交接通道,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全力保障设备完好运行。
  现场修理及时高效
对于各单位的设备保障团队来说,突然响起的故障报修电话就是一级命令!各保障团队秉承“修复设备每提前一分钟,就是为公司科研生产抢得了一分钟”的理念,快速及时响应,让重点关键设备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功能。参与竞赛的4家单位维护团队全天候响应,护安全、保质量,助力科研生产,用最短时间、最优维修质量、最低成本,先后完成某重点型号项目研制瓶颈设备编织物缝合系统抢修、ML-2A蒙皮拉伸机大修改造、热压罐冷凝管道故障排除等任务。5个月时间里,共计完成关键重点设备修理任务58项,故障平均现场修复时间仅3.45天,远远小于目标值11天,最大限度地缩短了重点关键设备的停歇周期,为公司生产线正常运行抢得了宝贵时间。
  作为公司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制造资源,关键设备、重要设备、航空专用设备的及时保障始终是设备团队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竞赛虽暂告一段落,但使命始存,各参赛团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团结协作,奋勇前行,加紧研究、掌握重点关键设备技术,为公司科研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设备保障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