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8期   2020101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高质量管理为抓手 助推型号任务高质量完成

本报通讯员 郑奕 宋婉宁
  2020年,科研任务总量和技术创新难度刷新历史纪录;2020年,面临疫情防控和型号攻坚的双重考验。
  航空工业沈阳所聚焦主责主业,向“管理”要效益,从技术状态管理到精准预算,从供应商管控到目标绩效,以高质量管理助推型号任务高质量完成,打好“十三五”收官战。
  技术状态“显性化”型号研制加上“安全锁”
面对新一代型号研制“任务多元、模式多样、技术复杂、责任严格”的特点,沈阳所贯彻系统工程思想,压实技术状态管理,积极构建助力正向、高质、快速研发的“高速路”。
  依托型号研制工作,成立技术状态管控团队,建立飞机研制能力一体化监控体系,以及厂、所、军三方技术状态管控协调工作机制,保障研制工作顺利开展。对标国内外先进思想及经验,完善技术状态管理文件体系,形成覆盖全寿命周期、全业务范围通用型号的文件体系,实现可操作、可执行、可检查。建设覆盖全寿命周期各阶段,与研发流程、项目管理流程相协调匹配的、通用的技术状态管理流程,打通设计、制造、试验试飞流程。与信息化部门深入开展数字化工具建设,以信息相关流程驱动为牵引,建设技术状态管理平台;明确单一数据源,提高信息准确性,提高管理效率和型号研制质量。
  绩效管理“目标化”型号研制点燃“强引擎”
面对型号任务“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沈阳所实行了强项目管理模式,科研绩效也开始按项目架构进行管理,按任务目标进行考核,实行科研计划与绩效考核强关联、紧耦合。
  在强项目管理模式下,目标绩效被细化分解为每一条科研计划/任务并匹配相应的“工作量”,项目的上级跟下级明确任务内容、周期及工作量按计划严格考核。这样能激励团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源完成任务,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
  根据不同研制阶段,采用不同的绩效评估模式。在目标相对明晰的方案阶段,采用“定量控制”模式;在迭代性较为突出的详细设计、试验阶段,采用“总量控制”模式,同时辅以略微宏观的考核方式;在不确定性任务较多的试制、试飞和外场保障阶段,采用“定量+预留”相结合的模式,促进资源优化和质量提升,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
  预算管理“精益化”型号研制配好“小管家”
面对型号任务多项目并行的形势,沈阳所依托经营计划顶层牵引,升级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升科研成本精益化管理水平,确保项目高效协同,守住飞机研制节点。
  梳理明确各层级责任主体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责、权、利”,修订完善了《所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项目前端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精准性,实现事前算准,强化前端刚性管控。
  按照“项目谁主管,经费谁负责”的原则,捋清项目概算、预算、核算、决算链条,全方位监控任务节点与经费的执行情况,实现科研任务与经费间的动态更新与精准管控,有效防范科研超垫支风险。
  落实主机牵头责任,通过“调职能”“抬门槛”“抓评价”“重数据”“频清理”“强手段”六项措施强化军品供应商管控,促进供应商质量提升,进而促进型号研制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一系列举措的管理效能得到了有效释放。今年上半年,沈阳所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目标,守住了各项军品考核的节点;同时设计更改单数量下降、外场质量问题下降、问题解决率上升,获得部队和上级机关的一致好评。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沈阳所将持续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助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为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