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16期   20180626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支肥村的脱贫之路

本报通讯员 冯智海

航空工业庆安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在肩负航空使命、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响应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主动承担起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早在2012年就已经把扶贫帮困的目光聚焦到了陕西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白水县尧禾镇支肥村。如今6年时间过去了,支肥村在庆安的帮扶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带着好奇心走访了这个即将脱贫的小村庄。

4月9日一大早笔者从庆安公司出发,经过了近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支肥村。顺着进村的柏油马路往里走,道路两边尽是一片片开满了花的苹果园,村子里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干净平坦的水泥路面,让笔者怎么也无法把这里和贫困村联系起来。

支肥村支部书记张来生告诉笔者,支肥村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700多亩、苹果面积3000多亩,现有村民463户。2012年庆安公司“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启动后,为村里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贫困户数量由原来的97户349人减少到了目前的49户147人,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正是脱贫的最后攻坚时期,庆安公司仍一如既往地和村里干部一起想方设法帮助支肥村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

据了解,庆安公司自2012年在支肥村开展“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以来,选派年轻管理骨干2人作为驻村干部,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1万元,先后帮助支肥村在村幼儿园建设、村民饮水工程建设、村柏油道路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扶和支持。此外,还赠送了电脑、课桌、幼儿用床、各类书籍等物资,为支肥村摆脱贫困奠定了基础。

支肥村大部分耕地面积都以种植苹果为主,苹果种植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村民90%以上收入都来源于此。在苹果园里我们遇见了苹果种植能手田兴和赵军,他们在向笔者讲述这些年种植苹果的经历时,指着身边的这条柏油马路感慨地说:“2013年之前村里都是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外地苹果客商的大型车辆都不愿意进村,我们苹果种得再好也没办法销售出去。庆安公司帮助村里铺设柏油路面之后,交通方便了,外地客商都愿意到村里来收苹果,而且价格比原来还高出许多,我们的收入也显著提高了,庆安公司的精准扶贫真是扶到点子上了。”

村民张志龙也是支肥村种植苹果的能手,他一个人承包的100多亩山地全部用来科学化培育新品种——矮化苹果树。这种果树必须采用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通过加大单位面积种植数量,以达到大幅提高单产的目的。据张志龙介绍,山地种植苹果采用了滴水灌溉和地膜等技术,掌握水的用量很重要。2015年,村里在庆安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抽水站和蓄水井,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水问题,摆脱了多年来“靠天吃饭”的局面。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给村民们提供了方便,也使山地有了用水的基本保障。

支肥村现有人口2000多人,幼儿基础教育一直是村委会领导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让村民解除后顾之忧,庆安公司于2013年投资13万元帮助村里建设了支肥村幼儿园。随后又陆续赠送了课桌、幼儿午休床、图书等多种物资。庆安幼儿园还利用暑假帮助支肥村幼儿园培训教师,每年“六一”儿童节还给支肥村的孩子们送来许多精美的礼物。现在支肥村幼儿园不仅解决了本村家长的后顾之忧,就连附近村庄的许多家长也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陈芳是本村的村民,他对农村有这样的办学条件感到非常满意,他的两个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孩子每天在这里能学到很多知识,他们也很开心。

李刚和盛建波是庆安公司派到这里的驻村干部。一年多来,他们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提起他们的名字,村里无人不知。对村里的贫困户,他们俩如数家珍,经常会上门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李刚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他向笔者介绍说,公司领导非常关注“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工会主席庞学礼每年都会多次来到村里了解情况,到贫困户家里进行走访慰问。精准扶贫就必须扶到点子上,扶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面对村里的现状,在经过深入调研后,他们认为村里百姓收入主要靠苹果种植,公司虽然多年来投入很多资金完善了一些基础设施,但每年1500万斤的产量,要顺利地销售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村民彻底摆脱贫困还是要在苹果销售上下功夫。

在李刚的倡议下,大家迅速组建了一支苹果产销服务团队,利用互联网推广销售村里的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苹果。同时借助“爱心·航空”扶贫项目快速高效地进行推广销售,即以“基地+N”的产销模式有效解决支肥村苹果产业改进过程中资金缺乏的困难,促进支肥村苹果产业稳步走向现代化、优质化、品牌化。在团队的努力下,苹果的销售已经初见成效。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这里绝大多数人都姓张,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村子里最早的建筑是一座清朝咸丰年间留下的房屋,虽然已经很旧,但主人说起它的故事时仍然津津乐道。村里的古城遗址早已被人们淡忘,但它依然用残垣断壁清晰地记录着这座小村庄过去的艰难岁月。这个昔日贫困山村里朴实的人们,如今正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开创自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