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94期   2018050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讲好航空故事 传承劳模精神

——航空工业成飞“劳动美 铸剑情”劳模精神情景报告会侧记

双人舞《爱》

歌曲《天空》

情景剧《我不是玉海龙》

歌伴舞《再一次出发》

情景剧《师傅说》

情景剧《我这一双手》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摘自十九大报告

本报记者 姜坤英 通讯员 田树华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劳模精神是其文化中的闪光点,更是其发展的无形资产。它所释放的文化力量,不断激发着员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并取得一项项新成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打造劳模文化,其核心是学习劳模事迹,感受劳模价值。4月27日,“劳动美 铸剑情”——航空工业成飞劳模精神情景报告会上,通过一名成飞记者拍摄的图片,11位劳模的故事串起了成飞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各具时代特色的劳模精神。近200名劳模、上千名员工现场观摩了报告会。

“劳动模范是60年来奋战在成飞各个型号研制战线的几代劳动者的缩影,是航空报国精神在成飞全体劳动者当中一以贯之的具象展现。”航空工业成飞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承志在致辞时介绍,成飞历史上评选、推举出的全国、省市、公司级劳模近500人,未来这个队伍还将不断壮大。

如此庞大的劳模队伍,是成飞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有太多的故事,在一个半小时内全部讲完是不可能的。如何进行筛选是摆在报告会筹备组面前的第一个难题。“一定要具有典型性、时代性。”担任具体活动策划的邵激扬说,他们在几百名劳模的故事中挖掘,尽可能照顾到共性和个性的体现,最终选取了11个劳模的故事进行分类、采访和剧本打磨。

劳模精神代代传承

“我叫毛仕富,65年从部队转业分到厂里,干上了钣金这一行,我这双手呀,握了一辈子木榔头,敲打了一辈子零件,敲得手掌上全是老茧……”一段歌舞暖场后,报告会从毛仕富的一双手开始讲起。航空工业成飞创建于1958年,建成于1964年,毛仕富在公司建成的第二年来到黄田坝,一干就是34年。他也是成飞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员工。新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不久,基础薄弱,航空制造大部分都要靠师傅们的手工作业完成,以毛仕富为代表的第一代航空人在辛勤的劳动中挥洒着汗水,歼7等型号飞机在他们手中打造,他们的精神也激励和鼓舞着成飞人在航空报国道路上不断奋进。“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演出结束,毛仕富对记者说。《我这一双手》通过讲述毛仕富、谢辉、林波三位分别从事钣金、装配、焊工工作的劳模故事,体现了技能工人用双手打造国之重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模精神贵在传承。《师傅说》《在路上》以刘时勇的四名徒弟、王太贵父子的故事,传达了劳模精神在成飞的代代传承,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在航空工业成飞产生了那么多的劳模,为什么一代代战机能够一飞冲天、扬我国威。

发扬劳模的创新精神

打造最精彩的故事

创新,不是一日之功。航空工业成飞一直关注企业文化创新的方式方法。“每年分配来的大学生学历越来越高,在员工人数占比越来越大,今天的年轻人对于文化的接纳又有着新的要求,所以在文化载体的表现形式上要动动脑筋。”邵激扬说,近年来成飞通过尝试举行微电影比赛、漫画、MV、歌舞创作表演等活动,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高涨。上下同心,使得企业文化充满活力并极具新意。情景剧《我不是玉海龙》是整场节目中最贴近年轻人生活的一个作品。“英国烧烤”“视频连线”等切中年轻人心理和沟通方式的语句,让五名“90后”演起来毫不费力,宿舍夜谈中情感的真实自然流露也是玉海龙带给年轻航空人的思考和影响。演员侯姜利说,每次和玉海龙的接触,都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在玉海龙身上他看到了沉稳与谦虚。五人与远在英国留学的玉海龙视频连线,微信那头的玉海龙令观众不由得感受到新时代成飞劳模身上所具有的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宣传劳模,要跳出传统方式的框架,力图在各个方面有所创新。劳模都是爱思考、勤思考的,我们也要有创新意识。不能脸谱化、杜绝千篇一律。这是这次文化活动必须遵循的大方向。《关于爱》讲述的是爱搞发明的“80后”劳模涂俊成。原来想以他当年利用中午15分钟与女孩吃午饭,最终赢取芳心的故事为线索,但刘俊毅在采访过程中却发现他们的爱情在彼此的理解磨合中,早已超越了表面的形式。涂俊成把雕刻机改装成3D打印机、将家中的书房变成工作室,妻子从不理解到进入到他的世界。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给剧本打磨以更多启发。于是,观众最后看到了两个人在演出中从各说各话的语言表达到心灵的默契交流的过程,巧妙的创意架构和舞台表演,传递出成为劳模的推动力离不开家庭的支持,这一最本真的特质。

报告会的背景图片也是一大亮点。照片中的劳模不是手拿工具的标准照,而是通过新颖的角度和构图,兼顾了故事性和艺术性的表达。邵激扬介绍说,达到最终完美的效果,也是经历了一番周折,第一稿出来并不理想。于是策划团队开会对每一张照片逐一进行点评,并对风格进行了统一。反复的修改和拍摄成就了观众所看到背景的唯美。

在工作中成才在文化中成长

“小的时候就知道厂里有这样一位劳模,父母说那时毛师傅中午吃点馒头就忙着干活了。”张帆与其所饰演的劳模毛仕富年龄差距较大,如何准确把握角色的特征,这名“航二代”在父辈对毛仕富的印象中寻找着表演的感觉。航空人演航空人,在情感把握和航空特点上具有天然优势。成飞的演出队伍均是业余的演员,他们演技水平的提高来自于历次活动的积累。“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去培训员工,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这样做。只是通过演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让他们在文化活动中成长起来。”成飞工会张军说。

“我怎么没看见妈妈呢?”前一天的彩排,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在台下寻找着表演人群里的妈妈。从演员的多轮筛选到组织排练,工会组织者付出很多,演员们也付出很多。平时的训练是在工作、家庭之余的见缝插针,要克服很多的困难,才能站在这舞台上,但谁都没有怨言。“他们都默默地处理好事情赶来排练,特别感谢他们。”平时组织排练的王毅对此深有感触。

“这两个月排练很辛苦,但其实也很有收获。”刘时勇徒弟冯攀龙的扮演者刘子震说。

时间见证一切

劳模精神在心中

两个月,无数次排练,细致再细致的打磨,使这场报告会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谢谢这次报告会,把我想对爱人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涂俊成说,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有时会有摩擦、误会,感谢爱人的理解,也希望更多人能够理解航空人对事业的那份执着和专注。台下新入职的一对情侣扈婷婷和由昊感触很深,他们是双职工,未来生活难免会遇到工作生活无法平衡的问题,两人默契地说今后一定要互相体谅理解,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整场晚会都是自己演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这样的力量最强大。”劳动模范、退休厂长侯建武在看完演出后说,劳模精神充实了我们的航空文化自信。

北航毕业的何玉金说,《我不是玉海龙》让他看到科技的发展对新一代的航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以劳模精神为引导,在成飞不断提升自己,像玉海龙一样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汪艳眼中,这些劳模很平凡,但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来托举战机的展翅翱翔,也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自己成为航空人很自豪,也要不断努力,从普通员工做起,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时间简史,这是成飞六十年的大道精魂。”“也许在更多维的时空里,我们的时间,就像积木; 也许在广阔的宇宙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瞬间;但我们的时间简史,依然不可被忽略。它与整个宇宙,平等。”透过李涛、杨卫芳、袁镜三位成飞劳模的《时间简史》,我们看到了时间留给这一方热土的厚重文化积淀。新中国航空工业67年的风雨历程,成飞是一个缩影,在这里走出的几百名劳模所体现出来的航空报国精神,折射出新中国航空工业每一发展阶段航空人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是中国航空文化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间飞逝、精神永恒。劳模精神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建设航空强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