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90期   2018042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读书与改变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 曲建东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里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这是我所见到的所有大师高尊评价读书最逼真的一句,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多年不见的朋友遇见我,总会说我还是以前那样,样貌没有多大变化,朋友无非是好心夸我,但想想其实是我读书太少。

读书可以改变容颜,那是因为相由心生。读书多了,认识的人和事多,心地自然就会变宽,发自内心的感念俨然显现于容颜。上学时,我不喜欢读书。工作后,我却越来越喜欢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写报告、搞设计,同样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思路的源泉,思路是设计的灵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一次,在地铁上,车厢里人很多,用拥堵来形容不为过。如此嘈杂的环境,却看见角落的座位上一位青年手捧着一本书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全然不受外界影响。我想这青年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人,正沉浸在书中广袤无边的世界,哪还顾得上这书外车厢里的小小一隅。

读书就要读中国书。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有中国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科学神怪、社会伦理、宗教爱情、武侠侦探、推理散文、手工乐曲、魔术化、学天文地理、历史园艺、美术汉乐、笑话哲学、童谣剧本、杂文相声、唐诗宋词等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难怪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最好是大家一起来读。在家里,带动孩子阅读,读古诗,学国学,讲历史,增长知识;在图书馆文化中心地铁食堂候机厅等地方,但凡有空闲的时间,都可以来读书,丰富视野,智慧予人。读书的家庭多了,国家就有希望;读书的人多了,民族就更智慧。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莫不是他老人家寄殷殷厚望于吾等后辈要多读书。周恩来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对算是少年智则国智的典范。当代的中国少年,又岂能无视乎?

读书还可以怡情雅趣。这是我开始读书并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也是我愿意读书的动力。我喜欢的是读书后怡情雅趣的那份任性,那份喜悦。我不喜欢像三毛那样一本书读上好几遍,逃学到墓地读书,在流浪的奔波中读书,夜半三更不顾及家人担忧而读书。我喜欢随愿而读,随缘而读。比如说,某次文化中心一堂文化讲座,就可能让我开始拜读苏东坡、毛泽东、辛弃疾、林徽因等人撰写的书籍,包括他们的传记。与朋友的一次闲聊,地铁里旁听到的某个热点话题,路过而偶遇的某一首老歌,或是正热映的某一部电影等,都可能是发动我开始拜读某些书籍的驱动力。记得有一次,那段时间给孩子讲起中国国徽图案的设计者林徽因,进而随缘到徐志摩。在图书馆,我本打算借阅一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书架找寻那美丽的康桥时却无意翻来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硬是别了康桥,把目光聚焦在了《飞鸟集》上。坐在书架旁边的沙发上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就像一只飞越丛林迷失方向的小鸟,对于泰戈尔大师的这部伟大诗篇我没能领略其中的意境,但那种不期而遇,随缘而读,怡情雅趣的读后窃悦让我现在想起都还感念不已,享受不已。说来也奇怪,我喜欢坐在地上读书,席地而读,觉得这样读书更踏实,更容易接地气。另外,我喜欢在夜晚读书,但绝不熬夜,即使是再好看的书,23点前必须合卷而眠。

自古以来,有关读书的评价很多,比如说孔夫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等,都极富哲理,但于我而言,恐怕更乐意接受三毛的感悟“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改变,才能与众不同;改变,才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