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79期   20180324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春天的荠菜

航空工业导弹院 罗学锋

提起荠菜,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当柳条的芽苞还没有完全舒展,最初窥视早春景象之时,最先破土的荠菜已萌动青春昂首向阳了。正如宋代诗人姜夔所描写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菜是一种很不起眼的小草,是田间地头最常见的野菜,民间习惯都把它称为护身草、枕头草、清明草等,一年生或是两年生草本植物。清明前后,荠菜在其它小草、野菜还未萌动的时候,就破土而出。

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吃荠菜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诗经》里有:“谁为茶苦,其甘如荠”的诗句,可见古人很早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唐朝时期,人们用荠菜做春饼,在立春这天有吃荠菜春饼的风俗。许多文人名士也对荠菜情有独钟,范仲淹在《荠赋》中写道:“陶家雍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官商角微。”苏东坡喜欢用荠菜、萝卜、米做羹,命名为“东坡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荠菜的价值,开始种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荠菜的味道微甘,细品有一种大地的气息,令人回味,令人神往。科学分析证实,荠菜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的含量,每500棵荠菜竟高达1680毫克之多,超过了其它各种蔬菜,甚至豆腐的钙含量。

和那些蓬勃旺盛的野菜不同,荠菜有一种孤苦的气质。荠菜冒尖的时候春还很早,冬寒未尽,大地也没有绿起来。它们零落地长在背阴的路旁,潮湿的墙根下,细细的绿茎,稀疏的三角型叶子,几点碎雪般的白花开在顶上,与肥硕油绿的植物相比,自有一分瘦弱纤细的美。

妻子喜欢吃荠菜,因为荠菜能让她想起故乡。在家乡,荠菜是报春的野菜,春风轻轻拂过,最早醒来的是荠菜。它匍匐在河边沟渠的坡地上,一团一簇的新绿,吸引着人们提着篮子,拿着铲子,寻寻觅觅挖荠菜。妻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初春跟随母亲采挖荠菜是她童年最深的记忆,这一点点故乡的影子,寄托着她无处不在的乡愁。而挖荠菜对如今身在城市的我们来讲已经很难得,一次偶然的经历则了却了她的心愿。

那还是去年四月初,当听说郊区的农博园除了有各色牡丹外,还种植有国外的牡丹品种。于是一个周末与妻子驾车前往,果然不虚此行。当时在园内不仅看到争奇斗艳、高雅富贵的各色牡丹,还目睹了珍贵的国外牡丹,包括来自西北的高大牡丹品种,可以说是大饱眼福。而在欣赏完各式牡丹准备返回时,在牡丹园一处空地上成片的荠菜花映入眼帘,不起眼的白色小花,虽然无法与丰腴的牡丹相比,但立刻引起了妻子的注意,没想到在城市一角,还有如此成片的荠菜。当时就像发现新大路似的,只可惜已经过了采挖时间,约定来年一定来采。今年三月初的一个周末,我和妻子如期而至,初春的阳光还略显羞涩,始终半遮半掩。到达目的地,成片的荠菜与周围含苞待放的牡丹、桃花等形成鲜明对照,妻子惊叹之余不知从何处下手,因为在家乡也虽有野生的荠菜,但没有见过成片生长的,说干就干,妻子一边采挖,我一边忙着装袋,不到半小时功夫,塑料袋已经装满,最后直到塑料袋实在是塞不下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荠菜作为开春野菜中的第一品,有多种吃法。回到家中,妻子忘却了劳累,将荠菜摘净,用开水略焯后,再用辣椒油凉拌,一盘可口的凉拌荠菜就完成,清新的味道简直就是一盘美味满盘春光,随后几日我们又包了一顿荠菜饺子,吃过后余香三日不去,真是品味悠长。

说实在的,荠菜的确普通,而荠菜花确实也不起眼,星星点点的小白花,既没有牡丹的富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浓,更没有腊梅的傲气。辛弃疾曾在《鹧鸪天·代人赋》中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让人们对荠菜充满了无限的怀想。可以说,当很多植物还未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荠菜已经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她是报春的旗帜,是野地里春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