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76期   201803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全国人大代表贾大风:

专业化发展是促进“老字号”国有企业改造升级的必由之路

本报记者 姜春艳 吴斌斌 梁晓英

“我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推动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另一个是如何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东安董事长、党委书记贾大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一直都是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虽然新时期以来东北三省很多重大企业进行了改革重组,但仍存在很多短板,比如体制机制不完善、结构性和资源性矛盾凸显,资源枯竭、创新能力弱等,破解难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老字号”国有企业遇到新时代,发展将如何破题?

“全面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不能再贪大求全,按照过去‘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运行,必须要聚焦主业,走专业化道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体制机制入手,从空间布局着力,向纵深发展,向专业集中,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真正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贾大风说。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计划经济阶段,因为当时特定的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这些企业在建立之时就体现出了“小而全”“大而全”的特点,同时担负着很多社会化保障职能,主业优势体现不够明显;二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阶段,很多国有企业开始了第二次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逐步转向了市场化发展道路,将人财物资源投入到主导产品上,慢慢地表现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新时期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三次转型升级阶段,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创新驱动,瞄准国际标准,努力实现专业化发展。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以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等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主,而且多是建国初期建起来的。”贾大风介绍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了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后来实际正式施工项目为150项,黑吉辽占了56项,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其中东安公司就列属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工程,是新中国首批六大航空企业之一。大浪淘沙,不进则退,随着东北经济的大幅衰退,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国有企业发展也显出颓势,在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带来的产业化浪潮中渐失话语权和竞争力。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依托国防军工企业优势,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民融合等等。

2013年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东北三省考察调研,要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即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要加速促进项目聚焦,不断扩大引资规模,大力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发展。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发展新形势,国有企业发展不能贪大求全,如果再按照“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去运行,实现全面升级必定会十分艰难。贾大风建议,国有企业若想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必须要聚焦主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德国制造业之强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一大批有‘隐形冠军’之称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走的就是专业化发展之路,它们技术集中、反应灵活、耗能较低,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将经营范围覆盖全球各地。”贾大风以工业强国德国为例分析说,依据社会化分工论,社会协作和分工越为精细和完善,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就越强,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分散投资风险,实现均衡发展。

“这需要国家在大的统一层面筹划。”贾大风的一个担心是,东北地区的这老国有企业,关系庞杂,有的属于国资委管理,有的属于地方国资委管理,还来自不同工业集团,仅靠他们自发建立专业化发展,构建整体供应链是很难做到的。

他建议国家出台区域产业政策,为区域产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做好指引,形成具有协作与分工功能的产业链条或者企业集群,不断健全与产品生产相关联的供应链机制与体制,进一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期望国家能够进一步加大对“老字号”国有企业的产业升级的政策引导力度,使其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目标和路径等,引导企业不断做好结构优化、专业深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积极推动区域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军民融合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的同时,打造军工企业专业发展优势,使其实现高质量、高效益运行;加快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帮助国有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等非重点、非核心业务,减轻企业社会化保障职能,促进企业瘦身健体、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