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185期   2017080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筑梦光电所 报国先锋行

预研路上的旭日朝晖

——记航空工业光电所劳动模范潘旭辉

周瀚之 摄

本报通讯员 李方亮 强冠杰

身材中等,笑容憨厚,说话条理清晰,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这 就是航空工业光电所劳动模范潘旭辉。入所的第10个年头,他站在了光电所劳动模范领奖台上。这十年是苦乐相间的航空科研之路,更是一条拼搏奋斗的劳模之路。

2006年参加工作的潘旭辉先后在多个重点光电产品型号中担任主任设计师,并承担着光电所“十三五”预研等多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他曾荣获集团公司和河南省国防科工局多项科技奖项,但他知道,投身预研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再创新,做一颗旭日,朝晖才能洒满险峰。
三个月,三十余项目

“十三五”开局伊始,我国各军兵种结合装备能力发展需求集中提出了一批预研项目,而项目申报情况直接关系着光电所未来产品和技术的占位。同时军口预研管理改革也使得项目申报更加激烈,这给光电所相关项目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面对首次参与竞标的陆军、火箭军等新技术方向和领域,潘旭辉善打“提前仗”。他提前了解用户需求,与项目团队一起讨论研究内容,论证指标体系,经多轮迭代及时形成汇报方案。除了“提前仗”,他所面对的更多是“急行军”。很多项目从指南下发到申报答辩时间非常短,他只能与时间赛跑。2016年8~11月,正是项目申报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大量的项目申报集中涌来,时间紧、任务重、人员更紧张,他只能告诫自己:沉住气,稳扎稳打,科学组织,精益求精,取得胜利。他组织调度室内人员,并协调兄弟部门技术力量一起封闭攻关。攻关期间,同事这样说:“他不是在单位加班就是在出差的途中,经常是一下火车就直接到单位赶紧编写下一个项目的申报材料。”

那一年,三个月内,潘旭辉组织参与了30余项“十三五”项目申报。这是光电所人的速度与效率,是众多航空人的责任和担当。最终,光电所在“十三五”项目申报中成绩斐然,在空军、海军、火箭军等各个领域均取得突破,成功申报

项目10余项,为光电所产品的未来占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个创新,一种态度

“要想在预研领域立足,拼的就是新技术的积累和创新,要的是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光电产品领域,潘旭辉这样说道。

某型产品竞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指标大幅提升的要求以及多家实力单位参与,作为项目主任设计师,潘旭辉带领项目团队与主机厂深入沟通,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紧盯核心技术问题,通过不间断地头脑风暴,查阅和消化大量国内外资料,新的方案在头脑中渐渐成形。他们采取的是不放过每一条可能的技术途径,先后拿出了五种不同的构型方案。面对五种方案,他们深思熟虑后决定突破传统路线,大胆尝试创新构型。两个月的封闭攻关,他们顺利完成了详细设计投产出图,一年内又完成了地面测试样机,在新技术探索和应用中一举占得先机。
“大胆创新,小心求证”说的就是潘旭辉的工作态度。近年来,潘旭辉带领团队积极借鉴国内外产品的先进设计理念,突破了系列技术难点,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同时,他还瞄准国内多型战机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多型新产品研制工作,为未来新一代光电产品研制进行技术储备和探索。

一个人,一个群体

“一个人成为劳模不算什么,让更多的人成为劳模,成为一个劳模群体,那才是真功夫。”谈起劳模这份荣誉,潘旭辉希望他的团队能涌现出更多的劳模。

身为预研人,潘旭辉知道身后必须要有一群预研人才能成功,所以他特别注意培养年轻人。对于新员工,他总是倾囊相授,把自己多年的系统研制经验深入浅出地讲出来,使新员工快速融入项目工作中。在同事眼里,潘旭辉亦师亦友,每次开会讨论,有他在,大家更是没有任何拘束,畅所欲言,争论中往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身为预研人,潘旭辉有自己的眼光与格局,他更关注长远利益和锻造团队的核心能力。在多个新项目申报并行论证时,他考虑周全、高效统筹,根据各人特点,分工协作,发挥各人所长。如今,他的团队战斗力越来越强。

无限风光在险峰。如果说航空科研是一座需要航空人永远攀登的高峰,那么预研领域就是一座充满艰难险阻的险峰,容不得任何犹豫和后退。有航空人驻足的地方,他们的道路注定如此:永远要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攀登一个又一个险峰,迎接一轮又一轮旭日朝晖,追逐一个又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