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31期   2022011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他们坚守在外场

本报通讯员 白俊丽
  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政策升级后,航空工业一飞院外场技术保障党员团队还有25名技术人员、7名保障人员驻守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疫情不仅打乱了正常的轮岗换班秩序,还让他们变成了一支应急支援队伍,随时保证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截至目前,他们中坚守外场时间最长的4个月,最短的也有50多天。春节将至,党员们的坚守仍在继续。大家说:“在岗位,才是我们‘双线作战’中最踏实的姿态!”
  临危受命最后一棒说啥也要跑赢
现场带队雷志强有个习惯,每天在飞机起飞前要仔仔细细查看飞机状态。从停机坪北头到南头,一去一回,一来一往,不知不觉步数每天都在2万步以上。他被同事们亲切地誉为“铁腿”老雷。
  2021年12月下旬,重大会议召开在即,恰逢西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院内团队不能前往会议地点参会。雷志强临危受命,将代表一飞院完成参会任务。
  接到指令后,老雷二话不说,又拿出“铁腿”的功夫跑前跑后,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熟悉汇报材料、组织协调参会等工作,同时做好了会议汇报、回答专家提问等准备。一切就绪,老雷一行人肩负研制团队的共同期望,实现了项目年度任务的完美收官。
  说起这件事,有着22年党龄的老雷说:“这个时候,党员不上谁上?大家夜以继日跑了一年,这个‘接力棒’说啥也要跑赢。”
  千里之外就是要和团队并肩战斗
疫情来了,大家每天最关注两件事——西安疫情的动态变化与确保每天的保障任务高质量完成——谁也没提想家的事儿。
  “不是不想家,但总要有人留下。”这是大家说得最多的话。“我们还能正常工作,更要珍惜每一次保障的机会。这也是并肩战斗!”原计划的换班没有成行,加上年底用户协转任务重、考核多以及外场气温低等多重考验,这些都让坚守岗位变得更为艰难。“越是艰难越向前,不正是党员应该做的吗?”
  深冬的外场通常在零下7、8摄氏度。保障队员陈耀欢说:“每次技术保障下来,感觉头顶都冻得失去了知觉。”然而元旦期间,他一口气普查了十几架飞机,就为了确保新年开训任务。说起御寒的秘诀,他说他有“保暖神器”瓜皮帽。
  “看到飞机的时候,大家心里头啥时候都是热的。”陈耀欢说。
  最年长的党员徐兰宝就要退休了,面对液压的每个问题,他总是爬上爬下,回到办公室对着小小的故障单,摘下近视镜,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查看每个现象。“干劲不能减,眼花标准不降低,我们得确保飞机的完好率。”
  最让大家自豪的是,他们不仅确保了年度保障任务,还顺利实现了新年开训。“外场阵地,我们一样能打赢。”
  不管是谁代表的就是一飞院
年前,保障队员邰忠天也完成了一件大事。当时项目关键节点考核,没法派团队现场参会,他一边处理现场技术问题,一边与用户协调考核资料。抱定了双战双赢的态度,他憋着一股劲完成了任务。这边会议考核刚结束,那边又迅速转变角色投入保障现场。同样,按照组织要求,快速赴外地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的还有刘七五、严红……大家说,这样的“双线作战”,虽然忙得像上紧的发条,但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
  外场保障的角色再多,大家始终记得两条:一个是党员身份,“得冲在前面,得有个模范的样子”;一个是一飞院的人,“啥时候都不能给队伍抹黑”。
  越是困难,越是坚守信条:战时状态、一级响应、说到做到。屈建波不分昼夜精准保障,新兵阴笑笑应急处置、彻夜不眠,郭宏利轻伤不下火线一瘸一拐坚持保障……技术保障党员团队的故事说不完。温暖处处有:无论何时何地,有求必应。如果赶上排故,有凌晨一二时的时候,也有凌晨三四时的时候。蓝天车队不是在进场的路上,就是在接人的路上。有时候技术人员不忍心叫车。他们却坚定地说:“开车是我们的职责,你们保障飞机,我们保障你们!”
  当然,这些都与外场临时党支部的工作分不开:“坚持学习,不时送上温暖,始终将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
  在又一个起床号开启的清晨,技术团队早早开始了忙碌充实的一天。大家觉得:“坚守在最需要的地方,代表一飞院人的职业精神,就是对家乡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