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30期   20220114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坚持守正创新 坚定勇毅前行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

——在航空工业2022年工作会上的报告(摘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罗荣怀
  (2022年1月12日)


年度考核目标
科技创新 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计划目标,获国家科技奖15项,超额完成既定目标。装备发展
民机产业 完成10型研制,2型首飞,1型取得型号合格证。交付民机570架 ,国际转包交付额14亿美元,实现年度目标。
改革提升 全员劳动生产率34万元 ,同比增长12.6%,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经营业绩 实现全年净利润168.3亿元 ,利润总额219.9亿元,EVA 10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和23.7%,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2020年获国资委考核 A级。
2022年工作目标
科技创新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预期目标,获1~2项国家科技奖励。
民机产业 开展10型航空器研制, 2型首飞,3型取得型号合格证。交付民机605架,国际转包交付额14亿美元。
装备发展
改革提升
 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不低于8%。
经营业绩 实现净利润182亿元,EVA 108亿元,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增速相匹配,国资委考核A级。

2022年工作重点
抓好先进装备,支撑新质战斗力 
推进航空装备发展
完成生产交付任务
提升维修服务保障效能做强做大军贸业务
推进机载系统转型发展
抓好科技创新,打造领先创新力 
有序推进基础技术创新
推进航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发展装备核心技术
推进航空与新兴技术融合
提升工业技术支撑能力
抓好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形成产业新格局新突破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推进民机研制和合作项目发展
深化民用航空领域市场拓展
高质量推进国际化业务
抓好数智能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快数字航空建设
提升产业链数智化能力
推进试飞效率提升工程
抓好改革攻坚,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 
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高质量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国有资本调整优化
抓好基础管理,推动体系创优创效 
推进“十四五”规划和管理提升
推进全面质量提升工程
推进标准提升工程
提升抗风险能力
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推动低成本转型升级
加强安全保密
抓好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推进优秀干部培养选拔
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提升薪酬激励效能
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强化党建作用发挥
加强先进文化力建设
抓好宣传思想工作
做好巡视巡察工作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岳书华 摄
第一部分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航空工业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我们喜迎新中国航空事业创建70周年。我们研制生产的6型71架军机飞越天安门广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歼20、运20、直20等新一代航空装备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彰显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中国精神。顾诵芬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某型战斗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些必将载入航空工业光辉史册,激励航空人拼搏进取、不懈奋斗。
  一、年度考核目标(一)规划目标科技创新: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计划目标,获国家科技奖15项,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装备发展:略。民机产业:完成10型研制,2型首飞,1型取得型号合格证。交付民机570架,国际转包交付额14亿美元,实现年度目标。
  改革提升:成本费用占营业总收入同比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34万元,同比增长12.6%,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经营业绩:实现全年净利润168.3亿元,利润总额219.9亿元,EVA 10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和23.7%,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2020年获国资委考核A级。
  二、重点工作(一)构建领先创新体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发布党组“创新决定30条”。智航院投入运行,鲲鹏软件创新中心获批复,成立7家联合技术中心。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有望成为航空领域第一个国家级中心。组建新材料和结构快速试制与应用转化技术、沈阳地区厂所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国资委首批原创技术策源地。
  重大基础技术持续夯实。略。装备核心技术取得成效。略。新兴前沿技术赋能装备发展。重点布局量子信息、5G等领域。
  (二)建设先进装备体系,航空装备实现突破
  武器装备研制成果丰硕。略。生产交付创佳绩。首次实现“2323”均衡生产。
  维修保障能力提升。略。军贸实现新突破。略。
  (三)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攻坚创新创效
  改革攻坚实现阶段性成效。完成总体任务90.4%,超额完成阶段目标。完成“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等重点改革任务。中航资产实现结构优化,深化贵飞产业布局改革,融入成飞管理体系。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党委对重大经营事项前置把关和清单机制,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重要子企业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深化总部职能转变和职责定位。完成国有资产管理授放权17项,优化投资管理体系,推进后评价机制。成立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和产业链引导基金。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资本运作。完成9家商业一二类企业混改、11项资本运作,融资68亿元。上市公司市值涨幅超10%,3家突破千亿,8家创新高。
  (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发展提速
  产业结构和融合发展深化。完成主业清单,引导二级单位聚焦主业。压减企业94户,清理参股股权47户,回收资金600亿元。138户“两非”企业剥离,重点企业亏损治理超国资委目标。推进航空装备融合深度发展,与4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创“3+3+3”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机载系统转型全面提速。机载事业部实体化运行,主机厂所与事业部聚焦协同研发、集成交付、联合保障等业务,形成基于系统集成商供应链模式。机载系统向电子战、通信等领域拓展。
  推进民用航空装备发展。“新舟”600应急救援型等5个型号立项。AG600完成投汲水灭火任务系统功能验证、AC352直升机完成高寒和次高原试飞。推进ARJ21、C919大部件交付。实现CR929机体结构首件开工、A320机身系统安装首架交付。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无人机、航空模拟装备领域,实现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突破。红外探测等研发制造基地加快建设。“翼龙”和AR系列无人机在应急通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专显业务突破100亿元。封装基板业务增长近100%。中航光电、深南电路被认定为国家级单项冠军。汽车密封业务实现重组。规划建设服务主业合同额增长超20%,零售业务线上销售占比达到20%。
  国际化业务发展良好。营收1183亿元,同比增长10%。举办第二届空中丝路国际航空合作峰会。参加进博会、服贸会,成交较上年均有突破。4家国合基地通过评估,与意大利建立绿色航空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推进无人机项目,签署无人货机合作协议,培育智慧机场等精品工程,参与境外物流网络建设。
  (五)强化数智能力体系,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推进云平台、数据中心等研究,成立“数字航空”联盟。拓展应用场景,支撑疫情防控下跨地域、跨单位工作协同。
  数字化设计研发能力提升。略。数智化生产和创新能力增强。略。装备试验能力体系逐步完善。略。(六)完善AOS管理体系,夯实基础管理能力
  增强战略规划管理和运营管理能力。统一发布“1+4+N”中长期规划体系。适应航空发展趋势的战略规划体系列入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项目。发布AOS建设程序和16份指南,确定89项对标任务。成飞和自控所列入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深化审计监督和问题整改,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风险管理,违规追责制度进一步健全。合规管理由体系建设向体系运行转变。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高,化解境外疫情风险。维护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稳定。
  推进全面质量提升。完成二、三级单位方案评估以及集团牵总的75项任务。获7项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居军工集团之首。
  实现标准提升工程阶段目标。建立标准体系架构2.0及在研重点型号的统一标准,实施348项急需标准,促进基础产品统型。
  加强军品成本价格和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新型军品价格管理体系,创新“单位+项目双轮驱动”成本管理模式,建立“1+5+N+1”军品成本管控体系,推动全产业链成本控制。推进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体系落地,有序构建基于合同任务包的核算、预算管理体系和典型项目历史成本数据库体系,强化项目财务合规性管理,确保超支风险可控释放。
  健全完善“两金”压控长效性机制。重点推进军品的合同、定价、结算、考核等关键领域管理,严格落实“合同价、挂账价、付款价”的三统一,以自评价促管理提升,大力压降非正常类“两金”占用,同比清理压降超过20%。剔除相关因素后,“两金”绝对额增幅低于营业总收入3.7个百分点,“两金”占流动资产比率同比改善1个百分点。
  加强安全和保密工作。开展集中攻坚和专项整治,加强“三违”治理,未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推进二级单位安全保密管理合规运行,被国资委评为保密管理标杆企业。
  (七)迭代升级三大体系,提升人才管理能力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着眼效能提升,出台指导意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突出用工机制市场化和薪酬分配差异化,提高用工效率,增强激励成效。
  人才发展体系扎实推进。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全面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构建管理人员职级体系,召开集团人才工作会议,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人才队伍建设硕果累累。2人当选院士,歼15研制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6个集体、15人获国防科技工业先进集体和个人;2人获中华技能大奖、25人获全国技术能手。
  薪酬激励体系有效运行。因企施策用好用足激励政策,具备条件的单位中80%已开展中长期激励。基于航空工业特点的薪酬管理体系列入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项目。
  (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作用凸显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修订党组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围绕建党百年开展系列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航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展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回头看”、基层党建“一对标两深化”,强化基层基础,加强型号全线党建工作。构建大统战格局,坚持党建带群建、带团建,构建规范化工会工作体系,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
  加强先进文化力建设。强化文化力建设考核。组织创作《蓝天礼赞》等系列文化精品。召开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隆重表彰模范人物,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集团统一品牌授权,发布社会公益品牌和社会责任报告。完成《中国工业史·航空工业卷》编纂并提交终审。全面完成年度乡村振兴任务,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构建新闻宣传新模式和高效融媒矩阵,自有新媒体综合传播力居中国企业500强第七、军工央企第一,融媒体中心获新闻传媒业最高科技奖项。
  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和巡视巡察。持续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实现对直属单位巡视全覆盖,首次对总部部门巡视。强化巡察督导和培训,巡察覆盖率达91.5%。
  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质效。加强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查以权谋私腐败问题。推动廉洁风险防控措施落地。开展容错免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负面清单,严控文件会议数量。
  2021年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上级机关、各级政府、部队官兵和兄弟单位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集团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
第二部分认识体会和形势分析
  一、对2021年工作的认识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多轮反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我们实现了“十四五”稳健起步、良好开局。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部署,保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快中提质,提前超额完成经济目标。二是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部署,航空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迈出新步伐。三是贯彻落实中央军委的需求,航空装备提速提质提效。四是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国资委专项改革任务,加速主业优化,提升活力效率。
  在实践中,我们也形成了发展经验和规律认识。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集团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将型号研制、装备发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重大事项纳入首责议程,进行科学谋划、全盘考虑、全面推进,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统筹推进。集团党组强化系统观念,充分把握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原则,促进计划落实、完善考核评价、保障资源供给,顶层谋划打造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创新形成“集团抓总、主机牵头、体系保障”军品业务运行模式,实现各项任务全局性统筹推进、一体化分工协同、集中性聚力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层层压实责任。集团党组强化责任意识,明确使命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推进各级主体全面知责明责、认真履职尽责。强化清晰的工作责任制度,以建立责任清单、签订责任书、落实第一责任人为抓手,各条战线一层一层传导压力,一级一级压实责任,有效落实各级主体政治责任、发展责任、改革责任,为改革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这些经验和认识既是实践带来的深刻启示,更是契合历史、经济和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必须在新征程的实践中不断坚持、丰富和发展。
  二、对2022年形势分析2022年我们将面对各种矛盾和风险相互叠加、困难和挑战显著增多的复杂局面。
  一是大国博弈和中美竞争持续加剧。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空天”“空海”话语权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责任。
  二是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日趋突出。我国面临着多重军事威胁、各种安全挑战交织的地缘政治格局。航空装备研制周期缩短、研发效率提升的趋势,对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突破发展瓶颈的意志力的要求,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三是经济压力和系统风险不断累积。我国经济虽然领先于全球经济率先恢复,但是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存在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落实中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产业体系快速转型升级,航空武器装备实现高速发展、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四是深化国企改革的窗口期明显缩短。对照深化国企改革要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的需求,要求增强改革实效,形成有效高效治理体系、把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挑战孕育机遇、压力激发动力。大国博弈为我们提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安全需求为航空装备跨越发展提供有利契机,各种矛盾和压力为我们深化改革注入强大动力。2022年集团明确以“创新年”为主题,推进各项目标和重大任务。

  做好2022年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就是坚定贯彻党的经济工作方针,遵循航空科技、装备和产业发展规律,就是在战略对手快速演进、对我实施压制的环境中,完成创新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变革。唯创新可发展,只有强化创新,才能发挥出领军企业的作用,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航空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价值链,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支柱产业。
  做好2022年工作,要敢于勇毅前行,就是形成前瞻力和鉴别力,成为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创新引领者。就是在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防范风险能力的同时,摆脱思想包袱,建立风险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全行业勇担创新风险,实现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就是建立风险创新体系,打造一支创新意志坚定、创新文化卓越的人才队伍,肩负起航空强国的时代责任。唯创新可领先,只有强化创新,才能实现发展的效率、质量和动力的变革,成为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领导者和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走出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2022年工作任务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平稳提升,持续打造领先创新力,推进“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完善公司治理、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军贸发展,实施全面质量提升工程,推动集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度达到预期目标,获1~2项国家科技奖励。
  装备发展:略。民机产业:开展10型航空器研制,2型首飞,3型取得型号合格证。交付民机605架,国际转包交付额14亿美元。
  改革提升: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不低于8%。
  经营业绩:实现净利润182亿元,EVA 108亿元,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增速相匹配,国资委考核A级。
  三、工作重点2022年工作以“创新年”为主题,突出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抓好先进装备,支撑新质战斗力
  推进航空装备发展。略。完成生产交付任务。略。提升维修服务保障效能。略。做强做大军贸业务。略。推进机载系统转型发展。做实机载事业部,做强雷达、光电、导航等领域,取得装备急需和战略市场新突破。
  (二)抓好科技创新,打造领先创新力
  有序推进基础技术创新。略。推进航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论证国家实验室。优化实验室体系。制定集团创新中心规划和实施方案。发布航空科技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科技+金融”融合。
  发展装备核心技术。略。推进航空与新兴技术融合。开展5G毫米波通信、量子导航等航空应用创新。
  提升工业技术支撑能力。发布工业制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支撑和引领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和能力提升。开展民机核心技术攻关。
  (三)抓好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形成产业新格局新突破。系统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举措,全面推进贵飞产业布局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无人机系统、航空模拟系统、新一代通信等产业。建设标准体系架构,加快应急救援与自然灾害防治装备产业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完善产业管控模式和管理制度。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推动央地合作,深化融合发展政策研究和统筹推进。提升供应链和采购管理,优化研产协同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支撑担当产业链供应链“链长”。
  推进民机研制和合作项目发展。完成AG600、AC352、“新舟”700阶段研制目标,推进支线飞机、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发展平台建设。保障ARJ21交付及C919试飞和大部件生产。深化与世界级商用飞机制造商的合作。推动客舱公司稳定发展。
  深化民用航空领域市场拓展。构建航空应急救援解决方案,开展场景研究、创新合作模式、推进专项行动,实现重点应用领域市场突破。持续推动通航运营发展调整,深化与地方政府通航产业合作,加强通航运营安全管控。
  高质量推进国际化业务。推进“空中丝路”计划。推动无人机、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优化境外机构布局,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保障海外员工安全。
  (四)抓好数智能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快数字航空建设。略。提升产业链数智化能力。略。推进试飞效率提升工程。略。(五)抓好改革攻坚,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
  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改革举措,确保完成任务。深化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加大“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改革创新力度。加强资产管理创新,实现战略资产配置。
  高质量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权责清单,落实董事会考核分配职权,强化监督职责。加强董事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实现董事会制度全覆盖。
  加强国有资本调整优化。强化军工领域资本,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推动金融资本聚焦主业。将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
  (六)抓好基础管理,推动体系创优创效
  推进“十四五”规划和管理提升。强化规划落实保障,建立重大项目清单。开展管理标杆创建,完成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完善AOS管理体系评价。推进档案进馆。
  推进全面质量提升工程。构建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创新管理机制,狠抓问题归零与机载产品质量提升,强化监督检查和整顿。建立适航管理新模式,促进装备研制与适航工作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双融合。
  推进标准提升工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执行标准清单3.0版,完成500余项急需标准研制,支撑装备产品的统标统型。
  提升抗风险能力。落实经济业务协同监督机制,强化审计全覆盖指导监督。实现内控体系监督评价全覆盖,完善风险评估和报告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推进追责工作,对法治建设实施分类管理。提升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和合规管理。突出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应对。加强财务和债务风险管控。健全资金工作机制,防控风险。统筹安排债务和股权融资结构,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化解信用风险,守好底线。
  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实施年度预算管理和精细化核算。深入开展专项分类清理。加大考核权重,落实主承包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主责。赋职赋责赋权做实项目经济性管理团队,推进项目技术、进度、经费等统筹管理。
  推动低成本转型升级。完善成本价格管理机制,创新管理与考核体系。加快计划财务管控体系的转型升级。
  加强安全保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双碳”工作。总部通过保密认定审查,保障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稳定,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七)抓好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推进优秀干部培养选拔。坚持动真碰硬、突出刚性约束,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取得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提升三项制度改革和薪酬激励效能。
  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科技创新导向,推进“千名博士引进工程”“英才工程”,培育战略科学家、选拔卓越工程师。完善教育培训体系,落实支持基础研究、预先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
  提升薪酬激励效能。以三项制度改革评估为契机,推进市场化用工,理顺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统筹好增量人才和存量人才的薪酬水平,实现薪酬与价值、能力、贡献相匹配。
  (八)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强化党建作用发挥。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做好统战、群团和老干部工作。
  加强先进文化力建设。制定出台加强先进文化力建设的决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讲好发展故事。推进“十四五”品牌规划落地,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组织好国内外各类展览展示,选树先进典型并进行表彰宣传。
  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和意识形态考核督导。
  做好巡视巡察工作。对中央巡视整改再部署、再推进,确保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到位。迭代升级“1121”巡视巡察工作体系,开展内部巡视和巡视整改监督检查,完成巡察全覆盖。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两个责任”压紧压实、贯通联动。紧盯“关键少数”,加强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严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强化“以案三促”,做实“后半篇文章”。把一体推进“三不”融入治理。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正创新,坚定勇毅前行,笃行新时代航空强国战略、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责任,构建现代航空工业新体系,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