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29期   2022011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打造航空工业战略人才力量和创新高地

——航空工业2021年人才工作综述


沈建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航空工业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战略力量,是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撑;航空武器装备的入役成军,发挥好人才作用至关重要。
  航空工业集团人才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才为本,以人才驱动发展,牢牢把握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定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使命担当;围绕新时代航空强国的使命战略和任务目标,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做强高端,做优结构,做实基础,做活机制,奋力建设一支与现代化高科技航空制造企业相匹配的世界一流人才队伍,为航空工业迈向世界一流建功立业,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航空工业的人才工作在国资央企中一直走在前列。航空工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开拓进取,人才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富有鲜明的特色。
  党管人才 把航向聚合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关键。把航向、聚合力,发挥党对人才工作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作用,逐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上率下,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机制。
  ——以党管人才为统领,研究制定航空工业“十四五”人力资源规划,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航空工业有效落实。
  政策引领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航空工业人才工作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出台两个顶层文件,全面推进新时代航空工业人才发展体系有效运行。
  ——全面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与单位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员工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政策。
  ——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核心,出台《关于建立完善新时代航空工业人才发展体系的意见》,精准回应组织、事业、员工共同发展的新要求。
  航空工业和所属单位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体系已经形成,工作体系的有效运行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拓宽渠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航空工业以国家航空事业为牵引,打造优质创新平台,集聚爱国奉献人才,在航空强国新征程上展现才华、绽放光彩。
  ——多措并举,全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在重点高校举办“以强军梦托起中国梦”大型宣讲活动;全国32所重点高校的近200名优秀博士生参加双选会;超百名博士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政策支持,完善制度,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制定《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管理规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支持办法》,给予工资总额单列;出台《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指导意见》,吸引优秀人才投身祖国航空事业。
  事业带动 激发人才“内驱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对于人才而言,物质待遇、激励奖励等措施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地方能否提供与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相匹配的事业平台,是否真正有用武之地。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布局。航空工业人才工作坚持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突出强军首责,聚焦使命任务,以国家重大项目为平台,大胆使用锻炼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近年来,航空工业以技术专家梯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技术专家队伍建设,聚焦高端人才、坚持高端引领,培养了一批在世界航空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领军技术人才。
  ——选优配强型号两总队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使用航空领域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4位现职院士均担任重点型号总师,70%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由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担任。
  ——大胆培养启用年轻人才,支持青年人挑大梁,不断培育青年科技人员。
  近两年新组建调整的9个型号项目中,50岁以下的总设计师5名,40岁以下的副总设计师12名,35岁以下的总师助理11名;出台《青年技术骨干管理办法》,航空工业直接掌握近4000名青年技术技能骨干。
  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一批优秀领军人才在履行强军任务中成长成才并持续发挥作用。科研人员“各显神通”,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释放,这样的科技创新环境令人期待。
  以育为本 多措并举“育人才”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坚持在“育”上下功夫,创模式、重实践,人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一方面以型号任务需求为目标,系统培养培育人才。以比武竞赛练兵和创新人才激励为抓手,持续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出台《培训工作管理办法》,系统盘点专家队伍,明晰人才缺口,绘制人才地图。
  ——分层分类定制培训课程,邀请行业内外顶级专家学者授课。
  举办重点计划类技术技能培训52期,培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2500人次;18家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开办基地项目100余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4000多人次。
  另一方面,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宗旨,不断提质技能人才。
  ——完善制度,完善《航空技能带头人管理办法》,通过选拔培养集团首席、特级技能专家,带动了全集团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模式,创新开展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事业单位培养紧密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幅缩短技能人员“待岗期”。
  ——畅通通道,在主机厂试点开展技能人才参评职称,让高技能人才也能评上“工程师”;积极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设立“世赛班”。
  航空工业5人获中华技能大奖、48人获全国技术能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3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大国工匠培育初见成效。
  创优环境 举贤重才“聚人心”
  木茂鸟集,水深鱼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动力。坚持在“留”上出实招,优服务、解难题,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既为人才开创茁壮成长的天地,又为人才创造温暖如春的生态,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航空工业人才工作以全方位多元化为路径,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建立技能竞赛制度、薪酬市场对标机制,坚持把激励放在优先位置,施行特殊人才特殊办法,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建立薪酬激励体系,实现主业领域、重点单位全覆盖。
  集团所属84家军品单位全部建立了特殊人才津贴制度,覆盖近6万名从事军品科研生产的核心骨干。
  ——实施中长期激励,创新开展人才长效激励机制。
  共79家单位92项中长期激励计划获批;中长期激励制度的有效运行为凝聚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提升企业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基于航空工业特点的薪酬管理体系”被国资委列入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项目。
  航空工业人才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组织、事业、员工共同发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全面打通,管理人才素质能力明显提升,高端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亮点纷呈。技术领军,航空工业现有院士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0人;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141人、特级技术专家390人、一级技术专家55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近3000人。技能领军,中华技能大奖13人,全国技术能手206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133人、特级技能专家380人,航空工业技术能手405人。
  人才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机制、人才政策的竞争。机制活、政策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在上级组织、机关和航空工业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集团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他们以更有效的工作、更完善的制度、更广阔的舞台,把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到航空工业伟大事业中来;航空工业人才工作制度更加健全、体系更加完善、机制更有活力、人才更有干劲,基本实现了“工作成体系、难点有突破、激励见成效”,为打造航空工业战略人才力量和创新高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