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85期   2021072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实施“三举措” 扎实推进转产工作

张阳 袁萌
  航空工业计算所第六研究室作为产品批产主力室,面临着全年生产指标的不断攀升、批产与新品转产呈现高度交叉态势、交付节点集中、转产任务数量和技术难度大幅提高的压力。为实现转产任务顺利承接生产,同时减轻科研设计人员的生产压力、创建计算所良好的生产链的刚性需求,第六研究室摒弃老旧的转产管理模式,大胆突破,以管理创新“三举措”提质增效,扎实推进转产工作,保障转产工作顺畅有序,全力支持计算所科研生产的推进。
  组织保障 统一思想
第六研究室重新构建新组织架构,创建专门负责转产的中试技术团队。中试团队成员有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各类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具备一定的产品调测、排故、软硬件设计经验。中试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能最大程度保障从转产产品的总体负责到产品的技术状态与试制、三防与调试工艺的审查实施、产品的测试、试生产产品设备检测扩充等每一个工序的试产验证,保证产品的工程化批量化生产,使产品顺利进入批产线。中试技术团队凝心聚力、因地制宜、合理有效使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的特长,提高转产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做到交付与转产双重任务的均衡。党支部也通过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双向融入、同频共振的思路,让全员思想与行动保持高度统一,保障各项任务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将科学高效生产模式的长远目标融入党建工作中。
  建立制度 形成体系
第六研究室形成了转产制度与“三则运算”机制,形成了转、接产运行体系。中试技术团队依据转产任务,结合六室的实际生产、工艺要求,制定《转产产品的试生产规范(试运行)》《中试转产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转产工作:以“减法”优化生产资料审查,简化不必要、有干扰的信息;以“加法”完善工艺规程,不断使用、验证、修订工艺规程,形成有效指导批产的生产文件;以“乘法”落实生产问题的解决与举一反三,从设计转化到工程实践、从科研生产到实物小批次试产验证、从科研生产到优化流程的批产流程,形成项目转产评估报告。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不放过任何生产隐患,最终落实转产任务的工程化,力保后续产品顺畅批产,形成了可靠、专业的运行体系。在有章可循的制度及高效灵活的运行体系下,中试技术团队中的党员张高生、左清清、黄开臣在生产一线冲锋带头,积极主动与各个设计室负责人对接核实,制定解决方案。年轻党员刘勇、尚晓科、杨笑颖、杜晴飞紧密配合,全力以赴有序推进转产工作,为全所生产交付奠定基础。
  整合资源 统揽联动
中试验证过程中,团队遇见诸多问题,如专业技术人员的欠缺、设备陈旧老化、生产场地面积不足等需要逐一解决。中试技术团队克服困难,多方寻求帮助,不仅统筹室内资源,还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团队技术能力,并形成转产学习轮岗机制。中试技术团队成立后,不间断派年轻同志去各个科研室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与技术。通过学习历练,年轻同志不仅熟悉转产产品,提高试产验证效率,还参与转产任务的培训交流。在整个学习生产的过程中,学习轮岗机制帮助年轻同志快速成长,在试产验证完成后,不少同志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胜任转产任务的负责人。为了及时有效推进工作,中试团队策划组织每周二进行专项例会,对转产工作中的问题梳理、协调、举一反三,并得到领导、机关部门、各科研室的积极协助与强有力支持。
  今年转产的121项任务,中试技术团队已开展80项任务转产,占总任务的66%,其中56项完成了中试试制验证,转入批量生产,占总任务的46%,20余项任务完成技术状态审查;完成近400台整机、近300块模块试产验证与批产交付,极大减轻产线生产的压力,减少产线批产的问题与困难。
  创新就是突破,在开拓创新的“三举措”实施下,团队将会继续完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完善机制,稳中求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