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76期   2021062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建立生产一线创新桥头堡 为实现标准化、精益化、智能化修理不懈奋斗

钟福强
  作为一名“90后”飞机外勤机械工,经过在航空工业昌飞直升机修理厂多年来的锻炼,我已成长为公司机械调试工位的负责人。
  在昌飞最初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很幸运有过不少与航空业高度发达的国外同行一同工作、交流的机会。虽然以前在书本上看过一些介绍国外制造业或者经典型号产品的书籍和文章,但能与他们这么近距离的交流互动,在开拓视野的同时我更看到了差距。置身于工人队伍中,如何通过创新改善自身工作技能成为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国外团队大量使用的专用工具工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看似费力的高难度工作在这些设计巧妙、种类繁多、门类齐全专用工具的支持下变得简单轻松。再回头看看我们常用的各种通用工具,在部分技术高明的老师傅手里确实使用巧妙,但是对于大多数一线普通工人来说,局限性很大。工作中的我也经常听到大家说:“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工具就好了。”身为一名一线操作者,我深知工具合不合适,操作者最知道。其实生产一线存在大量的创新需求,同时也不缺乏创新思维,但人员能力相对有限,可协调的资源不多,在开展复杂创新项目,特别是专用工装工具开发时,推进的阻力大。这时,打造一个一线创新承载平台的想法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经过反复沟通,在公司工会与40车间的大力支持下,“钟福强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9年3月初成立,团队现有课题组成员9名,保障组成员12名,包含一线操作者、工艺员、技术专家及车间领导。工作室秉承“凝聚智慧,攻克瓶颈,创新技术,培养人才,立足一线,服务一线,改革一线,引领一线”三十二字的宗旨,从一线出发,以品质提升、精益创新、标准化推进、B流程改善为途径,力求充分调动一线对于现场创新的积极性,深度挖掘一线好想法,并通过平台协调资源加以实现。
  经过两年工作的积淀,我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主持及参与设计了27款专用工装,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配合工艺室落实各类工具、工装、放置托架改造优化等数百项;为三种定检中因各种原因难以拆卸的部件提供了可靠的拆卸方案。通过推进一线创新活动,我们开始不再局限于某一工序或操作,而是以宏观角度梳理流程,同时结合目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做好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并最终总结出以梳理分析工艺流程为方法,以研发专用工装工具为核心,以实现标准化、精益化、智能化修理为目的,优化工艺流程,攻克瓶颈工序的创新思维。
  通过团队的努力,创新工作室在一线职工队伍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解决问题、分享成果的同时,也播撒下更多创新意识的种子。工作室号召更多的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作为时代发展中的“后浪”,将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为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作者系全国技术能手、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小链接:近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实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翻番,达到1.2%,实现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3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翻番,达到1600亿元;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翻番,达到14家;获国家科技计划立项项目数量翻番,三年累计数量达到1000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翻番,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