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67期   2021052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走在时间前面

——记航空工业制造院先进个人张桢

朱珊
  “哪一次项目攻关对你来说最困难?”“下一个。”面对提问,张桢笃定地说。作为军品项目管理负责人,需要一个最强大脑。电脑、电话、笔记本,是张桢的三点一线,每天面对的是电脑中一张张技术攻关计划表、一个又一个电话和笔记本上的密密麻麻。从原材料到工装设计,从制造到交付,从成本管控到供应链评估……每个时间节点的跟进,每个细节的把控,都在他的计划之下,他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转“形”挑战,乐此不疲
“成熟了”,这是张桢转型之后最大的感受。
  从事热成形专业的他专注于技术攻关,他的工作曾经只是项目中的一环,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成了项目管理者,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回忆起刚刚来到军品项目部,“那时候两眼一抹黑”,什么是程序文件?怎么做计划?自己要干的零件在哪个部位?从头学起,着实是个挑战。从此他的书架上多了很多本书,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恶补”了很多知识。
  军品项目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管理,整个项目的交付情况、经费预算都由他负责。“最开始的输入要搞清楚,否则,后面就白干。”这是他久经沙场的实践经验。如今堪称“老手”的他,面对很多项目管理,已经游刃有余,但2020年的开局却着实让他捏了把汗。
  两个型号任务的攻关几乎同时开启,而他正是这两个项目的管理负责人。三个月从发图到首飞,“材料、工装要到位,各种程序要走通,工艺要保证万无一失,任何环节都不允许有丝毫差池。”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从统筹原材料投产、工装设计、制造、交付计划,到与工装制造供应商联动,确保各装机产品按节点开工;从全面策划费用预算,制定成本管控方案,加强成本控制,到实行分层例会制度,梳理技术状态,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他要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利用资源,终于保证了首飞交付。
  交付的时刻他看似平静,实则如释重负。因为紧迫的节点让他无暇分心,更无畏压力。所有项目结束后,他才长舒一口气,转身迎接下一个挑战。
  造飞机也需要“搭桥”
说起攻关,离不开管理、技术,更离不开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而党组织正是连接纽带。
  2018年,制造院军品项目部党支部开始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新路子——党建项目化,由此开启了和沈阳所的结对共建之路。党支部书记找到张桢,“你思考一下我们的党建项目化的工作如何具体开展”。接到这一任务的张桢有点懵,完全没有概念,思想上也有些抵触:“型号与党建有什么关系呢?党建项目化怎么搞啊?”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他迎难而上。
  作为联络人,他迅速进入角色。事事时时思在前,做在前。一方面根据共建需要,积极为支部出谋划策,组织策划设计紧扣主题的共建LOGO,以及以飞机制造技术各专业方向为讲授内容的总师讲堂,打造共建品牌,聚合团队力量;另一方面敢于担当,充分调动内外资源,服务和帮助科研人员把设计需求搞清楚、把技术数据做扎实,多维度细致深入,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老本行”。“支部共建重在‘共’字,共建活动的联络人就要做承上启下的枢纽和沟通内外的窗口。”他就像一剂催化剂,在他的催化下,共建双方的沟通顺畅了、信任增强了、感情加深了,搭起了合力攻关型号的桥梁。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沈阳所结构部部长介绍,张桢认识了机电部部长,在聊天过程中谈到了制造院与沈阳所某项对口专业,随后组织对口专业进行了交流,双方经过深入详细论证后,签订了技术协议,打开了另一扇与沈阳所合作的大门。如果说共建是一座架起制造院与沈阳所的沟通之桥、信任之桥,那么这项技术协议的成功争取,使得共建之桥产生了辐射效应,升级为了“立交桥”。
  “党组织只要找准与项目的契合点,不断创新方法载体,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人、鼓舞人和团结人的作用,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就会得到大大地提升。”通过这次支部共建,张桢深深地认识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实质是互融互促、同频共振的关系。在型号研制的历程中,不仅仅只有进度、质量等这些刚性的要求和管理才能确保任务的完成,更需要精神的力量来激励激发研制团队的创新创造活力。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于创造。对于张桢来说,任务来了不怵,想办法一定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