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59期   20210420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敌后战场的那些神奇战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集中日军、伪军反复“扫荡”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针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了极为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并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灵活多样的战法。
  在山区实行“麻雀战”。这是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战法。在打击驻守之敌时,民兵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摸清敌人的各种情况,乘敌不备,突然袭击;在打伏击战时,我军民在敌人必经之路设下伏兵,引敌人入套,用排枪、地雷大量杀伤敌人;在阻击战中,我军民采取分散隐蔽的办法,瞅准时机消灭敌人。1938年7月刘伯承在《129师抗战一周年战术报告》中,专门提到“打麻雀仗”,从此“麻雀战”逐步得到推广。
  在平原地区实行地道战。1939年初,日、伪军经常在华北平原包围村镇,制造血案。受野外挖洞藏身启发,冀中抗日武装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展开对敌斗争。抗日军民想方设法将地道的通风口与地面上的建筑物、自然物,如烟囱、水井、墙顶等巧妙结合起来,在村边、街道、院落修筑了掩体和射击孔,并将其与地道连接起来。各抗日村镇逐步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这样,地道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坚固地下堡垒。
  山区和平原地区普遍使用地雷战。根据地军民武器装备比较差,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他们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各地群众就地取材,利用罐子、玻璃瓶、破铁壶等装上炸药,埋在进出道路、田边地头等敌人可能经过和触动之处。“踏雷”“绊雷”“子母连环雷”等,使敌人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因地制宜实行破袭战。1937年10月19日晚,八路军第129师第769团袭击被敌人占领的山西阳明堡机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毁停机坪敌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抗日战争中“破袭战”的游击战斗形式由此应运而生。
  在湖泊和水网地带实行水上游击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利用河湖、港汊复杂地形,采用拦河筑坝、设置水下障碍等办法,使日军汽艇难以行驶,而抗日军民的小木船则可以在广阔水域出没自如,寻找机会打击敌军。华中地区军民以独特的水上游击战保卫了洪泽湖革命根据地。他们布置水雷,或用烂网乱草封锁河口,敌人汽艇一旦进入封锁河道,乱草和烂渔网便卷进推进器,使其寸步难行。电影《小兵张嘎》就是以白洋淀地区雁翎队开展水上游击战为题材拍摄的。从1939年到1945年,雁翎队巧妙利用白洋淀水上优势,与敌交战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在铁道沿线开展铁道游击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广阔的敌后铁道线上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实力。鲁南铁道游击队是这种战法的典型代表。这支抗日武装于1940年在枣庄正式成立,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不断发展壮大,最多时人员达到400余人。他们挥戈于漫漫铁道线上,运用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
  (玫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