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58期   202104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航空报国守初心 航空强国担使命

——党领导下的中国特种飞机发展方兴未艾

运8-02架机推出总装厂。

空警200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空警500预警机试飞归来。运9运输机。停机坪上的空警500预警机。

本报通讯员 杨辰光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空军航空兵某师,看望慰问部队官兵,并登上某型特种飞机,进入任务舱察看任务系统,了解特种机工作流程和执行任务情况,并强调,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由航空工业陕飞自主研制的运8/运9系列特种飞机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军空中制信息权的主战装备,在历次的重大阅兵和军事演习中,均承担了非常关键的任务并表现出色。
  犹记得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由陕飞自主研制的13型15架运8/运9系列特种飞机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泱泱大国,猎猎苍穹,振国威、壮军威,令世人瞩目!
  1969年,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在陕西汉中这片三线热土上播撒下研制运输机的种子,陕飞由此诞生。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陕飞人前赴后继,坚守航空报国雄心壮志,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发扬“艰苦奋斗、激情超越”的陕飞精神,不断探索和攻关,在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基础上,陆续研制出预警指挥、察打一体、对抗干扰、情报侦察四类装备30余型特种飞机。其中包括空警200、空警500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等“明星机型”,填补了国家多项军事装备空白,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陕飞成为“新中国特种飞机的摇篮”。
  听党号召:好人好马支援三线
  1969年11月4日,党中央批准在汉中建设大型运输机企业,陕飞的历史从这一天翻开。按照“边建设、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建设大军和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三线建设的战略指导下,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从援建厂派来的干部、职工,从各大专院校接收的毕业生,从插队知青中招收的学徒工,和援建的解放军战士、地方政府组织的民工一起,从祖国四面八方,风尘仆仆赶赴七沟八梁、荒草丛生的秦岭山脉猫儿山下、文川河畔,开始了艰难创业。
  那个年代,创业者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饥食冷馒头,渴饮山泉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以三线人独有的豪迈气概,挑沙运石,搭路修桥,挖山掘洞,平整坡地,硬是打胜了“三通一平”攻坚仗,盖起了一座座厂房,安装起了一台台设备、型架,逐步打通了零件、部件、总装、试飞生产线,初步形成了运8整机生产能力。
  当时,部装、总装厂房主体才刚刚完工,窗户、大门还未安装,寒冬腊月的厂房,温度很低,部件厂房里,工人们搭起了帐篷,端来了木炭,为气密舱部件装配提供温度保障,熏人的气味让工人不得不半个小时出来透会儿气,你出来,我进去,我出来,你又进去,就像接力赛一样;总装厂房冬天就像个大风洞,寒雾迷漫,冷风嗖嗖,外面下大雪,里面飘雪花。厂房里没有吊车,也没有一架工作梯,但陕飞人发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铮铮誓言。他们“平地搭起脚手架,土法上马干总装”,经过艰苦鏖战,1975年12月29日将运8-02架机送上了祖国的蓝天,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史上当年转厂、当年安装型架、当年试制飞机、当年首飞成功的奇迹。1980年2月,运8原型机完成设计定型并正式列装部队,这一特种飞机改装的潜在平台开始形成产能,为后续特种飞机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心不改:困境中拿下“争气机”
  20世纪80年代,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陕飞的飞机产品订货严重不足,加之产品结构单一,基础条件差,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陕飞人在逆境中奋争,本着一要生存、二要发展的原则,对运8飞机开始改进改型,拓展产品用途和市场,于9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运8C气密型飞机,开拓了运8飞机新的发展领域,为后续特种机的发展打下平台基础。
  这一时期,为满足中国海上警戒的急迫需求,推进运8飞机不断朝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动化、系列化方向转变,在国内预警机尚未研制成功的情况下,陕飞与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密切合作,运8J警戒机的研制被提上日程。该型机是在运8C气密型飞机基础上局部更改外形、结构、系统和特设,加装警戒雷达及配套电子设备和系统,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而当时,陕飞连年亏损,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科研生产更是举步维艰。但是陕飞人清醒地认识到:干好了、干成了,陕飞就能“挺”过去,打了“翻身仗”。然而,情况不容乐观,没有研制经验可循,外部条件较为恶劣,怎么办?面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陕飞人痛定思痛,“这型机不仅陕飞需要,因为职工要吃饭;国家更需要,因为国防要安全,一定要拿下这项任务。”发出铮铮誓言后,该型特种机载机被冠以“争气机”的别称。他们说:“一定要给自己争口气,要给中国争口气。”
  1996年底,项目立项批复。陕飞提出“成在‘争气机’,败亦在‘争气机’”的口号,立下“大干80天,‘争气机’载机飞上天”的誓言。各单位迅速行动,按网络计划图倒排生产进度,层层落实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严格考核。无论是安静的设计室,还是喧腾的生产线,面对大部件对接螺栓无损检测要从常规30%提高至100%,适当增加换新量,更换成品和零件,对飞机前段、尾段进行大量改动,新制飞机中段,大量更改机载设备,重新设计敷设全机电缆等一系列困难,大干“争气机”载机现场始终如火如荼:管理一线,成立载机行政指挥和型号设计、质量、会计四总师系统,每半月召开一次总指挥会议,坚持处理问题“小事不过夜,大事及时协调,专题研究解决”;设计一线,技术状态迟迟不能冻结、更改频繁、分离界面难以划清,就采取先发一轮工艺生产准备图、等条件具备时再发正式图的办法,应对任务越干越多、时间越来越紧而后墙不倒的严峻形势;生产线上,凡涉及“争气机”的一切工装制造、零件制造任务均按指令性计划作为急件安排,对部件装配需要的零件倒排进度,专人跟踪争取时间。
  为啃下研制这块“硬骨头”,陕飞人舍“小家”顾“大家”,干在车间,吃在车间,睡在车间,不顾疲劳,连续奋战……为给国防建设提供能用、管用、顶用的武器装备,他们与时间赛跑,向自己的精力、体力发起一次次挑战。700多个日日夜夜后,1998年9月26日,“争气机”载机成功首飞,该型机也成为我国第一型进入现役的预警类飞机,开创了陕飞特种机研制先河,为后续特种专业飞机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运8飞机迈上了特种专业飞机领域的历史舞台,预示着运8飞机成为各型特种飞机研制首选的“空中平台”。
  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歼10飞机性能试飞以及为新型雷达、航空电子设备(系统)科研试飞和其他飞机领先鉴定试飞提供条件,陕飞又以运8C气密型飞机为平台,适应性改进电源、液压、军械等系统,增装部分先进电子设备等,改装成雷达电子试验机。该型机的改装成功,对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成功研发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20世纪末,军队对航空装备的订货略有增加,政府改善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陆续出台,航空工业也加大了对陕飞扭亏脱困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陕飞明确了“完善基本型、提高飞机使用性能;不断改进改型,探索运8飞机新用途;抓好系列飞机取证,开拓民机市场”的航空产品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航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不断创造新的改革发展奇迹。
航空报国:热血丹心铸“生命工程”
  进入21世纪,陕飞牢牢抓住国防战略调整重大机遇,争取到多项型号科研任务,实施组织机构和工艺布局调整,推进条件建设,开展技术攻关,确定了“生产改进一代,研制发展一代,预研攻关一代,跟踪探索一代”的运8发展新思路。“十五”以来,为适应未来局部战争和军事斗争需要,国家多种型号研制项目陆续上马,陕飞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研制任务。这一时期,电子对抗侦察机、电子侦察机、远距离支援干扰机、指挥通信机、心理战飞机等特种飞机如雨后春笋般在陕飞研制成功,尤其是被陕飞人称为“生命工程”的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陕飞提出用运8飞机作为研制空中预警机载机平台的设想。之后,陕飞加强技术力量,列专题到国内外科研院所多方面调研论证,形成运8飞机改空中预警机初步方案。20世纪90年代末,运8C气密型飞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空中预警机载机平台。
  该型机能否研制成功,直接关系到我国预警机能否突破封锁、以自主创新技术傲立世界,关系着陕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能否迎来“开门红”、能否承担起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责任使命。此时的陕飞有两个选择:要么利用现有平台改装,风险小、时间足、成功率高,可以轻松完成任务;要么对运8飞机进行全新改造,建立一种新型、先进的平台,为陕飞带来新的机遇。
  按照常规,研制一种新型飞机至少需要5年,然而留给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周期只有短短的20个月。完不成任务,企业发展将严重受阻,国防建设步伐也将受到影响。时任陕飞总工程师、运8飞机总设计师的欧阳绍修直面重压。面对“行不行”的疑问,他坚定地回答:“只要发挥航空工业全行业优势,没有办不成的事!”陕飞人亦庄严承诺:“军工人面前没有困难,只有任务,只能成功,没有失败!”
  至此,陕飞历史上规模最大、工作量最多、技术难度最大,被称为陕飞“生命工程”的空警200预警机研制任务全线铺开。研发初期,恰逢“非典”肆虐,项目工作却一刻没有停下。500人的研制团队,不到1年时间,完成了常规2~3年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工装设计和制造任务,实现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如国内第一次大型整体壁板设计和工艺加工,中型运输机上第一次采用助力操纵系统,第一次采用大过盈螺栓和复合材料螺旋桨,第一次采用系统集成综合航电和数字式的刹车系统……陕飞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和极限挑战,让可全天候、全疆域使用的空警200预警机成功首飞,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瑞典和以色列之后第五个具备预警机整机研制能力的国家。在创造特种机研制奇迹的同时,陕飞人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同样能做到。”
  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运8飞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有了质的飞跃,结束了中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预警机的历史;不仅为运8飞机新平台的建立和后续特种机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航空强国:特种飞机发展任重道远
  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极大增强了陕飞走特种机系列化发展道路的信心。这一时期,以反潜巡逻机、技术侦察机为代表的多型特种飞机成功研制并列装部队,特别是反潜巡逻机、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为适应海军军事斗争的新形势,陕飞借鉴空警200预警机研制技术、运8其他型号特种飞机成熟技术和研制成果,立足国内研制任务系统,贯彻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要求,降低研制风险,成功研制出满足反潜巡逻作战任务要求的专业飞机。运8反潜巡逻机满足了第一代岸基反潜巡逻飞机的作战使命,具有技术成熟、性能先进、全寿命周期费用低等特点。它的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先河。
  ZDK03型预警指挥机是一种中型、全天候、多传感器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它可在指定区域飞行,监视、跟踪和识别空中及海面目标,形成预警情报;向地面指挥机构分发情报和接收地面指挥机构的上传情报;按照地面指挥机构的任务分配,指挥引导战斗机实施空中进攻、防空作战或配合陆、海军对地、海面支援作战;必要时,可接替地面指挥机构,独立对战斗机实施指挥。该型机是根据用户要求研制的出口预警机,具有监视范围大、指挥功能强、预警时间长、续航性能好、综合费效比高等特点。2011年11月,实现了国产预警机的首次出口,国外用户对该型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尽管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特种飞机,但陕飞人始终保持清醒:“21世纪的今天,谁失去了天空谁就失去了明天。我们绝不能躺在既往成绩单上裹足不前,必须要以最快速度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升特种机整体研制技术能力。”
  秉持这样的认识,自2010年开始,陕飞人在预警机研制上开始“进阶、升级、打怪”:即克服诸多“拦路虎”,实施空警200预警机改进,换装新型预警雷达、任务子系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决心开发研制一款新型中型预警机——空警500预警机。从立项批复到完成设计定型,陕飞攻克了加装预警雷达后气动外形变化、稳定性降低、失速特性变差等一系列难题;通过平台的系统优化,解决了飞机操稳特性变差的问题,为飞机主要品质达到一级标准和风险科目试飞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该型机还适时引入适航理念,设计过程全部采用三维在线设计,首次在国内大、中型飞机上采用控制增稳技术,产生了全新设计气动外形等一系列最新成果……使中国预警机的性能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运9医疗救护飞机是近几年陕飞研制的专用医疗救护特种飞机,主要承担空中医疗后送与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运用军机转运急重病患者,是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也是国家强大能力的体现。专业化的医疗救护飞机是执行这类任务的首选。该型机与其他五型特种飞机组成支援保障机梯队,参与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2018年12月,该型机参与空军空运医疗后送训练考核,首次在演练中公开亮相,后续多次参与空中医疗救治任务,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十三五”期间,陕飞飞机交付数量较“十二五”增长近40%,连续4年完成航空工业均衡生产任务目标,还提前实现了“2323”均衡生产高级目标。营业收入、利润和EVA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快速增长,设计研发、制造技术、生产管控、服务保障和供应链管理等核心能力持续增强。与特种机系列化发展配套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的数字化部装线、总装脉动生产线、整机喷漆厂房、数控加工厂房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基于MBD的设计制造及质量检测技术体系,国产化铝合金材料,搅拌摩擦焊、数控调姿定位、机器人制孔、自动钻铆、数控弯管、机器人焊接、数字化测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也在特种机研制中得到全面应用,陕飞的特种机研制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按照航空工业“两步走”发展目标和中航西飞规划纲要的指引,陕飞提出“到2035年建成产业体系完善、技术先进、运营管理高效、业绩卓越,国内领先的军民用运输机和特种机研制生产企业;到2050年建成产业发展均衡、引领创新、运营管理科学、业绩卓越,国际一流的运输机和特种机研制生产企业”的“两步走”发展目标。同时,制定了“一心使命、两维融合、六智目标、九大工程”的规划纲要,擘画了一幅恢宏壮丽的未来发展蓝图。
  步入“十四五”,军队装备体系建设对特种机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陕飞将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发展思路,逐步从被动改进改型式发展向主动创新求变型发展转变,积极研究用户作战使命、探索前沿技术、沟通用户需求和未来产品发展方向;推动能力建设由任务能力型向体系效能型转变,全面建设“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绿色化、智能化”新型制造能力;以产品发展为牵引,逐步构建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高度融合、协同开放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特种机研发能力,用一流的特种机装备武装一流的人民军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航空智慧和航空力量。本版摄影 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