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58期   202104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回首奋进路 逐梦谱新篇

姜洪法 卢新来
  1951年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经过几代航空人艰苦卓绝的拼搏奉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从跟踪仿制到自主研制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我国航空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自1956年正式创立以来,已伴随航空工业的发展步伐跨过了65载春秋。以航空科技情报研究开路,经过几代人筚路蓝缕的开拓与持续不断的探索,在软科学研究多个技术领域形成了数量与质量都值得肯定的多样性成果。也始终跟随着国防装备建设的步伐,不断奔涌在我国航空事业的浪潮中,为我国航空科技发展增辉添色。
  不忘初心,忠诚担使命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航空工业由修理和仿制起步,引进的数以吨计的俄文资料亟待翻译和整理。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四○所)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60年代,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国策的激励下,我国航空工业开始由仿制转向自行研制。中央决定成立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研究院建立了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四所)。
  两所近百名情报研究人员立志航空,报效祖国。他们编译飞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生产资料,加速飞机的试制;他们深入生产一线,帮助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助力型号试制攻关;他们持续不断开展先进技术的译介和专题研究,为我国飞机自行研制提供参考;从“三五”规划开始,他们在每个规划制定过程中,都编制一套规划参考资料,为我国航空科技发展提供支撑。
  改革开放初期,航空情报研究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指令性任务骤减。情报研究所干部职工坚守初心,在困境中拼搏,开展关键技术的跟踪研究,密切关注如海湾战争中航空武器装备的应用等热点问题,分析提出发展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技术途径。
  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中心前身之一的总体论证所(620所)成立,承担起了新型飞机、辅机和武器系统、重大航空科学技术项目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发展中心不断拓展和壮大“领地”,“孵化”新业务,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软科学研究的优势和开展中心支柱产品的品牌建设,加快整体能力提升。金航/兴航网建设、知识产权与专利研究、精益六西格玛研究、企业管理、财经研究、工程咨询等,一个个新业务领域的拓展都极具挑战性。发展中心干部职工不辱使命、顽强拼搏,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使命感,使一个个新业务由最初月下吹箫的冷艳,发展成交响乐的雄壮。
  脚踏实地,奉献做先锋
  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始终是发展中心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2月24日,航空工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郝照平到党建工作联系点系统工程研究所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时曾指出,发展中心从事的情报研究、战略规划研究、装备体系研究等主营业务都是全局性、总体性的工作,具有“人才宝地、智慧宝库、成果宝藏,创新之源”的特点。回首过往,发展中心的老一代科研人员,个个斗志昂扬,奋勇争先,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研究成果分量重、见解新,充满真知灼见。随着我国航空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业务如何调整,发展中心都时刻不忘引领航空发展战略的初心,秉承“竞争、创新、唯实、服务”的发展理念,发扬老一辈科研人员严谨治学、脚踏实地的学术作风,以引领航空战略发展为本,以为航空产业献言献策为荣。
  近几年,发展中心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流人才高地,为坚决实现“十四五”改革发展的高质量开局蓄智聚力。以新时代航空工业“干部工作体系、人才发展体系、薪酬激励体系”为指引,精准引才战略育才,持续深化人力资本提升。严格落实“二十字”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干部要求,落实上级要求推动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系统梳理发展中心专业技术体系,同步实施青年人才“淬火计划”,持续深耕中心学科带头人体系;依托研究院国家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平台,整合国内外优势人才资源;聚焦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业务,成立“领军专家工作室”;建立骨干技术人才交流机制,激发交叉学科融合创新活力;基于“长”、“家”分设明确职业生涯成长通道,持续完善中长期激励方式;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文化氛围。
  承接战略,创新求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对建设科技强国作出了全面布局。2021年初,集团公司下发了“十四五”及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三十条。发展中心党委认真学习领会集团公司战略部署,制定了创新发展“五原则”:一是要紧紧围绕主业搞创新,不是另起炉灶搞创造;二是要坚持业务创新为目标,持续为组织创造价值;三是要以开放式创新为导向,实现跨专业融合效应;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持续提升人员创新能力;五是要以树立创新文化为本,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围绕中心体系研究、情报研究、管理科学研究三大主业,做好业务融合与集成创新,做好新技术应用,整体提升中心业务能力,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持续保持创新活力。
  一是以装备体系研究“1+N”为抓手,创新装备论证新模式,加大科研手段与业务模式创新,通过数字化、模型化转型提升研究效率和质量,探索开发智能化数字化蓝军,增强成果可视化。
  二是以航空信息港建设为支撑,创新情报服务新方式,承接落实集团公司“创新决定30条”中关于“建立全球科技扫描监测和预警评估机制,定期发布新兴前沿技术航空影响分析报告”的要求,以蓝军建设、新兴技术情报分析、管理采办情报研究为牵引,精准服务各级人员信息需求。
  三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多措并举营造创新环境,要开门创新,实现强强联合;设置IPT团队,鼓励有志之士放飞思想;要加大自主投入,设立创新基金,为创新工作提供经费支持;要允许试错,形成创新氛围;要重视创新成果的宣传和应用,培养创新文化。
  继往开来,逐梦谱新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回首过去,我们秉承初心、砥砺奋进!展望未来,我们壮怀激越、铿锵前行!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年”。发展中心将在前期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认清战略大局,坚定战略目标,抢抓战略机遇。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决执行中央、集团公司各项改革部署,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做好航空工业的“耳目、尖兵、参谋”,推动中心“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研究院航空科技创新“领头雁”的目标贡献力量,为航空工业重大技术创新提供强力支撑。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