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50期   2021031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铆”在平凡的岗位上

张翼
  “铆”在平凡的岗位上
在人们的印象中,铆接这个工作单调重复,终日与小小的铆钉为伴,重体力付出的同时,伴随的是无休无止、震耳欲聋的铆枪冲击声,还没走近,已经想要离开。
  然而在航空工业昌飞铆装厂高级技师朱俊看来,这里有自己28年职业生涯的付出,是火热的工作岗位和为之挥洒的辛勤汗水,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曾经,在刚参加工作时,由于对这份工作的认识不深,朱俊在一次铆接中产生了超差,全部铆钉都被分解后重新铆接,这次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铆钉是在铆接中,利用自身形变或过盈连接被铆接件的零件。铆钉种类很多,而且不拘形式。随着航空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硬度铝合金成为飞机制造的主要材料,铆接成为飞机零部件连接的选择。
  “能在飞机上使用的铆钉,自然也都不同凡响。据测算,1平方厘米铆钉的面积上,要承受10辆小轿车的重量。平均每天要铆接六七百个铆钉,就像缝衣服一样,用铆钉‘一针一针’地将舱段桁条和蒙皮连在一起。工作量可想而知。”朱俊说,铆接是一项需要同时开动体力和脑力的工作,尤其是大量重复的工件,工作来不得半分马虎。100件活,往往在干到10多件到30多件的时候就容易疲劳甚至烦躁。一是重复劳动容易让人放松,另一个原因就是铆接现场往往伴随着大分贝噪音,长期保持注意力集中很不容易。
  “铆钉的种类很多,但无论哪一种,铆好后必须看起来横成线,纵成行,高低一致,钉头和镦头外形完美,这样,才能让产品看起来像工艺品。”
  虽然一天下来,经常是手臂酸痛,吃饭的筷子都不愿拿,但朱俊谈起铆接和铆钉时却如数家珍。“这是我的工作,时间久了,就有了感情。每个人都应该坚定地像一颗铆钉一样,‘铆’在平凡的岗位上,释放自己的力量。”
  把精力放在铆接的质量控制上
  铆钉以其工艺简单、便于拆卸、可靠性强等特点,得以在飞机上大显身手。航空制造中的铆钉不仅要采用强度高的材料,而且对其加工精度要求也非常高,达到微米级控制。
  赵金锋,昌飞交付验收总厂派驻铆装厂的检验员,2006年参加工作,一直在铆装质检工作岗位。
  “在普通人看来,钻个孔,打个钉,有什么难度呢,可确实有难度。”
  赵金峰说,铆钉的分类很多,铆接中也有很多关键的地方,刚刚接触,并不容易完全掌握,搭接的地方一旦不牢,不贴靠,铆钉就会松动,就会给飞行安全带来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曾经有资料报道,飞行中发现机体蒙皮大块塌陷,经检查,应该打50个铆钉的结构,只打了49个铆钉。”
  “作为一名检验员,随着工作年头的增加,对铆装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哪里容易出问题,哪里不容易出错,难点在哪里,接触多了心里就有数了。比如说镦头不允许有切痕,一般要将镦头安排在较厚的板材和较硬的金属一面等。”
  赵金锋说,铆装厂将铆接工艺规范制作成了巨幅看板,张挂在工作现场,各种典型操作都绘制了示意图,只要用心学,工作肯定能干好。
  “还记得以前,有一次检活,发现了超差,干活的职工竟然说超差是‘塞规塞出来的’。听说此事的工长气得对他说:‘你以为检验是牛啊,有那么大的力气。’过后,工长买了50把塞规,发给班组的40多名职工,并告诉大家,检验就一个人,你们这么多人,就‘塞’不过他一个人。”
  过去,职工往往是铆好了就交检,检验发现了问题就排故。现在,大家的质量意识都提高了,自己先检查一遍,自检、互检之后才是检验员专检。每个人干得工作都有等级评定,这不仅是责任,也是利益。
  “公司最近正在开展自动钻铆技术应用,作为一名检验员,我也特别期待自动钻铆和人工钻铆的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像以往简单的拼体力的工作,单一的板件加工,完全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差错。”
  谈起自己的期待时,赵金锋神采飞扬。“通过几架机或者更多架次的观察,对于简单铆接的自动钻铆,我们就可以抽检甚至免检了,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复杂铆接的质量控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