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39期   2021012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起央企神圣职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改革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刘文波 袁新立
  “十三五”是波澜壮阔的五年!“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立潮头,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带领中华民族阔步走向全面小康,引领“中国号”巨轮驶向高质量发展航程,在新时代写就浓墨重彩的篇章。
  “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2018年10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表示祝贺,并对航空工业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这五年,航空工业在风雷激荡中努力拼搏,在勇毅笃行中写就华章。
  这五年,航空工业牢记建设航空强国的历史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各项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装备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锐意改革,努力拼搏,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央企力量。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经营质量与效益全面提升,利润总额、EVA等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在国务院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连年获评A级。2020年,航空工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685亿元,全年净利润156亿元,EVA78亿元。2019年国资委考核再获A级,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63位。
  强军首责航空装备发展实现新跨越
为梦出征,为战而强。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十三五”期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对以战斗力为唯一标准的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和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航空人的殷切嘱托,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航空工业的特殊使命,更是未来需要全体航空人共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在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航空人承担着重大责任,面临着艰巨挑战。
  对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航空工业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航空强国,航空工业成为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绩效优秀、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世界一流航空工业集团。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新时代航空强国,集团公司成为产业均衡、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绩效卓越、具有引领全球航空产业发展能力的世界领先的航空工业集团,擘画的新时代航空工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发着航空人的奋斗热情。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军品业务管理改革持续深化。航空工业党组认真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企改革大势,超前思考、顺应军队装备管理体制变革,针对突出问题,整合内部军品管理资源,对集团公司的军品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16年,航空工业确定了“集团抓总、主机牵头、体系保障”的军品科研工程管理总原则,增强了航空武器装备建设顶层规划、集中管控、统筹推进的能力;压缩了管理层级,明晰了对口关系,提高了协调效率,补齐了在装备规划论证、体系化发展、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短板,强化了军品计划与综合、科研、生产与保障全过程、全寿命统筹决策和协调管理的能力。2017年,航空工业军品业务“集团抓总、主机牵头、体系保障”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地生效。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装备体系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实现了从三代到四代、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从陆基到海基、从中小型到大型、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的跨越,航空工业能力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中国自主研制的战机,有太多的高光时刻。2016年7月6日,运20飞机授装接装仪式在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部队,中国进入战略空军时代。同年11月1日,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幕,歼20战斗机双机编队出人预料地出现在航展上空,这是由航空工业研制的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的首次公开露面,展示了空中滚转、小半径转弯、高速垂直爬升等一系列机动动作,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呼。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战术通用直升机直20首次亮相。中国战机“20家族”成员,齐聚一堂。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研制的航空装备多次在阅兵仪式上展示风采,成为阅兵仪式的焦点。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129架战机参加阅兵。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76架受阅飞机组成舰载直升机、反潜巡逻作战、预警指挥、远海作战、对海突击、远距支援掩护、制空作战等10个空中梯队,在受阅舰艇编队上方凌空飞过,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34型168架军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3型4架高端军用无人机随装备方队亮相……参阅机型数量、先进性和体系完整性创历史之最,全面展现了新中国航空工业近70年来取得的成就。
  聚焦主业民机产业体系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政治基础和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程中起到引领作用。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始终坚守航空报国的初心不懈怠,坚定战略自信与能力自信不动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不畏难,破旧除弊,真心改革,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强力支撑国家战略。航空工业不仅聚焦主业,在航空装备研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民机研制也蹄疾步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改善贡献央企力量。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民机研制生产稳步进行,重要民机型号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在AG600项目顺利实现三次首飞并不断推进的同时,“新舟”700也进入全面试制阶段;AC352直升机基本具备适航条款试飞条件,开展适航取证工作。“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先进民机制造体系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满足适航要求的设计、试验验证能力体系初步建成,民机结构件柔性制造及数字化柔性装备能力持续提升,C919、ARJ21实现大部件规模化大生产。截至2020年底,航空工业所属企业ARJ21部件交付速率达到年30架份,按计划完成“新舟”60、运12等的102项持续改进。“十三五”总计完成民机整机累计交付超2200架,较“十二五”增长47%。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通航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推进《关于加快通航产业发展的决定》,推动AG、AC系列为代表的通航产品取得市场突破。“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进一步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条,整合客舱资源公司,进入空客、波音线装供应商行列,国际合作转包生产在重要结构件领域实现突破。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为了加快民机发展、落实民机发展战略,以“新舟”飞机业务板块为主体,于2016年12月成立了专注于民机产业发展的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聚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协作精神、担当意识”的专业化民机队伍。五年里,作为航空工业民机主打产品,“新舟”60/600飞机的市场开拓与销售持续推进,目前共有100多架该系列民机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条航线上投入运营;依托“新舟”飞机的销售和运营,航空工业为用户累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超过3000名;“新舟”600F货机实现首架交付,进一步开拓了国产民机的服务领域。作为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新舟”700的研制在过去的五年里有序推进。2017年底,“新舟”700研制批产品在西安和沈阳两地同时开工制造,之后相继完成了机身、机头等大部件的制造;全机静力试验等关键地面试验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作为ARJ21、C919客机的主供应商,航空工业在“十三五”期间与客户保持紧密合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了ARJ21批生产大部件的保质保量准时生产与供应,以及C919试飞样机的大部件生产,为ARJ21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运营能力,以及C919地面测试和试飞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几乎是每年一大步,实现了快速成长:2016年7月23日,“鲲龙”AG600飞机01架机在珠海实现总装下线;2017年12月24日,“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圆满完成水上首飞。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AG600是继大型运输机运20实现交付列装、C919大型客机实现总装下线之后,我国在大飞机领域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上的研制空白。
  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首位。航空工业着眼未来,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自强之道,作为武器装备建设和民机产业发展“活的灵魂”。
  在从以技术追赶为主转向技术追赶和前沿创新并举的阶段,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航空工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科技和产业发展中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航空强国和现代化军队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以改革促科研,航空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对未来装备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重大需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新增一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和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推进共建融合创新中心、创新联盟、联合技术中心,形成产学研有机融合的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专利申请数位居央企前列。
  “十三五”伊始,航空工业就对集团内部的科研院所进行整合,重组设立新的中国航空研究院,加强战略性、前沿性和基础技术研究,整合组建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强化先进航空制造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顶层作用日渐凸显。2016年3月17日,航空工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宣布成立,中心围绕建立基于模型的设计制造协同平台、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和集成自动化系统、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生产线、航空工业供应链和客户服务平台、智能制造规范及验证平台、智能工艺装备研制平台、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研发平台七项重点任务,实施构建航空智能制造的应用环境和技术平台。2017年1月15日,国防科技工业航空技术创新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中国航空研究院举行。创新中心旨在凝聚行业内外创新资源,带领集团公司科研和工程团队,研发出引领性、颠覆性、全局性的技术成果,为航空科技持续跨越发展做出核心贡献,让“创新”成为航空工业的代名词。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积极面对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和新需求,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有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深入融合,研究制定了航空工业《智能制造架构(V1.0)》和《智能制造推进计划》;设立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体验中心”和“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软件研发基地”,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开发和产品的发展应用,形成面向全国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基础研究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在过去的五年里,航空工业在新一代直升机旋翼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直升机复杂结构关键零件国产数控机床和系统生产线示范应用”课题顺利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验收;低速风洞、低速增压风洞不但支持了型号研究,也为相关领域的民品研制提供了更有效的科研手段;突破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沉管运动姿态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助力国民经济建设。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坚持开放创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航空工业先后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实施“航空工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程”,提供科研基金用于基础创新成果的应用研究,3D打印、石墨烯、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数字化物流等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
  “三同”“三高”产业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布局,大力提升主业竞争力。“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分类改革精神,明确“军航与防务、民用航空、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业”为集团经济资源聚焦的四大业务领域,并据此重新核定直属单位主业范围。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聚焦主业转变。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直升机、无人机、任务系统等在应急救援领域应用取得进展。“十三五”期间,全国多地建立了航空应急救援中心,航空工业的产品为提升我国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地质勘探、科学实验等方面的能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的现代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工程建设、供应链集成等业务支撑制造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航供应链的健康运营为确保航空工业全线“双线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基于现有成熟平台,积极研制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保障设备。“新舟”60增雨机,是由航空工业与中国气象局在“新舟”60客机基础上经过改进研制的符合民航适航许可的大中型增雨机,具有负载大、升限高、续航时间长、抗结冰能力强等特点,既可满足不同科目作业的需要,又能作为空中试验平台开展大气科学相关试验。“新舟”60增雨机自2015年运营以来,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保障,2017年朱日和军演保障,内蒙古、东北、陕西、河南等地增雨作业及大兴安岭森林灭火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性能优良无人机平台系列,“翼龙”在“十三五”期间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2020年6月,“翼龙”Ⅰ通用平台在无人机应急通信保障演练中圆满完成了搭载无线通讯基站设备的首次系列测试。测试中,搭载无线通讯基站的“翼龙”Ⅰ通用平台在海拔3千至5千多米高度,以半径3千多米持续盘旋,成功实现超过50平方千米范围内,长时稳定的连续移动信号覆盖。2020年8月2日,“翼龙”系列中的“翼龙”-10无人机从海南博鳌机场起飞,利用机载仪器设备对三号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进行CT式“扫描”,并将测试数据实时传送回地面指挥系统,填补了我国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海洋综合观测的空白。2020年9月29日凌晨4时50分,“翼龙”Ⅱ无人机从贵州安顺机场起飞,奔赴四川木里,成功开展了全球首次大型无人机应急通信实战演练,航时近20小时,通过公网与专网结合、宽带与窄带融合、空天地一体化通信覆盖等创新技术手段,解决了断路断电断网的“三断”灾难现场通信保障难题。
  航空工业坚持“三同”(与航空制造业“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原则、按照“三高”(高端装备项目规模化、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高附加值项目服务化)方向有序发展非航民品产业,由规模扩张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聚焦主业“三同三高”转变,打造由航空优势技术和优势资源推动的产业集群。工业制造实现创新牵引与行业地位提升。印制电路板行业地位由全球排名前15升至前10,光电连接器规模效益持续双增长,中小尺寸低温多晶硅和液晶显示屏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排名第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评估。与一汽、东风、中车等央企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机器人、虚拟现实、操作系统、激光投影等项目市场拓展喜人。
  改革攻坚点面共进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在新发展阶段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扎实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新成效,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坚定不移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见效。瘦身健体、处僵治困、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融合发展实现“三个70%”战略目标,主机厂平均一般能力社会化配套率75%,产业融合收入占总收入比例74%,资产证券化率71%。自2016年5月启动瘦身健体工作以来,航空工业久久为功,压减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国资委考核指标,累计压减法人单位1001户,压减比例46%,涉及总资产2722亿元,回收资金573亿元。“三供一业”全面完成148家企业、464个项目、105万户分离移交任务。退休人员社会化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23万退休人员管理关系移交率、组织关系移交率、人事档案率移交实现三个100%。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基本完成,与通用技术集团合作组建医疗产业集团,实现稳步运营。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落实,在职职工安置率和大集体企业处置完成率达到双100%。56户僵困企业治理取得实效,“处僵治困”成果得到固化,困难企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超额完成阶段考核目标。“双百行动”和“科改示范行动”扎实推进,中航国际、通飞公司、机载公司,洪都集团和凯天电子成为综合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先锋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航空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部署,抓住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机遇,深入推进“1+N”综合性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航空主业,有序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强化管理基础,聚焦价值创造,集团改革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和新的进展。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集团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就必须持续深化改革,敢于正视问题,敢于刀刃向内。作为唯一一家被列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商业二类企业,航空工业党组明确提出要通过此项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创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2019年完成了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方案的制定上报并获得国资委批复,目前聚焦强控军品、总部改革、国企市营、资源盘活、创造价值等7个方面35项改革任务的多项改革举措已经全面启动。厘清党组、董事会、经理层事权分工,有步骤推进股权激励、优化薪酬绩效管理,通过有序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等,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早在2016年航空工业就开始了对集团公司总部的机构改革,严格落实“三定”要求,提升总部人岗匹配效率。经过调整,总部部门由15个减少到13个,项目办和管理办由26个减少到16个,处室由60个减少到49个,变交叉管理为垂直管理、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统筹、变部门综合负责制为首长负责制,优化总部机构职能,理顺内部管理关系和外部客户关系,大大提高总部整体管理效能。2020年,航空工业全面推进总部去机关化工作,通过治理体系的改革,进一步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实推向深入。2020年,航空工业整体设计投资公司试点,制定8个方面37项工作任务。调整国有资本管理授权放权清单,进一步加大授放权力度,对二级单位下放和授权国有产权管理审批权13项,优化决策程序5项。稳妥推进总部“去机关化”专项整改,打造“高效赋能型”总部,总部职能部门、人员编制压缩四分之一。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化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动首批9家军工科研院所转制。2020年7月31日,航空工业江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国家混改试点企业第一股”与“军工央企第一股”,中航无人机、航为高科、中航空管混改方案获得批复;机载、中航国际等实施股权多元化,对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铸牢根与魂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作为有着近70年红色基因传承的军工央企,航空工业一直以来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航空工业党组始终牢牢把握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条“生命线”,以上率下,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将其作为航空工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也是航空工业取得各项成绩、确保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的关键所在。
  “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以“1122”党建工作体系为牵引,深入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构建“1121”巡视巡察工作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作为航空工业党建工作的一大创新,“1122”党建工作体系旨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管控能力,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自2017年发布以来,“1122”党建工作体系的系统化思维、工程化方法、标准化模式已成为党建工作的主流思想,实现了党建工作对标开展、对标衡量、对标督查、对标问责,增强了抓党建的意识和动力,提高了抓党建的能力和水平,真正使党建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中见了成效,使党建工作更具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了航空工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引领,构建科学、高效、操作性强的工作体系,夯实基础。航空工业先后制定印发了《航空工业党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航空工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航空工业党建工作责任履行明细表》,将党建责任从党组一直明确到党小组,建立了全级次责任链。另一方面,带头落实党建责任,每年年初召开全集团党建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计划目标,部署全年党建工作。年中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促进工作落到实处,保证责任落到实处。
  航空工业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构建新时代航空工业干部工作、人才发展和薪酬激励三大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航空工业党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发挥好“火车头”作用,带动航空工业各级领导班子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把党建考核纳入整个干部选拔任用的评价体系、纳入整个责任制绩效考核体系,使党建工作真正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不断提高党建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2020年7月,为持续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强化航空工业各级领导人员自身修养,以铁的作风、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航空工业领导人员队伍,根据党内有关法规,航空工业党组印发《领导人员修身正己八项纪律》(以下简称《八项纪律》),进一步强调了航空工业领导人员在理想信念、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航空报国等八个方面的纪律要求。如今,《八项纪律》已经内化为航空工业领导人员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与此同时,航空工业在“十三五”期间第一次将打造先进文化力写入集团战略,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深入推进先进文化力建设,用先进文化力助推集团创造力,用先进文化力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用先进文化力凝聚集团向心力;加快推进集团文宣工作新机制的形成,以航空工业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平台依托,打造层级合理、高效可控的新闻舆论体系。
  航空大爱勇担社会责任
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央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又是民生事业的“顶梁柱”,承担社会责任是央企的先天使命。多年来,航空工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国家战略、国防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自觉担当,勇挑重担,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牵挂的一件大事。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航空工业就担负起贵州省镇宁、关岭、普定、紫云4县和陕西省西乡县的定点帮扶任务,同时承担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署的70多个县乡村扶贫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航空工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瞄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集团党组顶层谋划、扶贫现场指挥部一线作战、全集团各单位合力攻坚,全方位、立体式推进,资金投入持续增加,通过极具行业特色的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消费扶贫、劳动力扶贫、党建扶贫七大扶贫举措,从“输血”到“造血”,从“扶贫”到“扶智”,举全集团优势资源、集聚全体航空人合力,以蓝色大爱力量、科技产业力量助推地方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2~2019年,航空工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77亿元,在5个定点扶贫县建立85个产业项目,实现工业产业项目全覆盖。帮助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269万元,销售定点贫困地区农产品613.5万元。在定点扶贫县累计选派挂职干部22人次、驻村第一书记49人次,在非定点扶贫县累计选派挂职干部30人次、驻村第一书记88人次,驻村工作队队员147人次。培训基层干部1821名。目前,定点扶贫的贵州安顺镇宁、普定、关岭、紫云、陕西汉中西乡五县已全部脱贫摘帽,承接的地方政府和其他方面安排的70多个非定点扶贫县乡村也全部脱贫。
  去年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打了一场全民抗疫的大战。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航空工业党组进一步履行央企责任担当。2020年1月26日起,航空工业在第一时间组织航空工业通用医疗援鄂医疗队,先后10批次从9家医院派出84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1月29日,航空工业通过国务院国资委专用账户,向湖北省等疫区捐赠5000万元现金。集团旗下各单位也纷纷捐款捐物。航空工业旗下多家单位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修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2月中旬,航空工业响应国资委关于军工集团发挥央企顶梁柱、定盘星作用,承担疫情防控医疗紧缺生产设备研制生产任务的号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航空工业组织紧急启动的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全自动口罩机、压条机的研制。两型产品将按照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央企担当投放市场,缓解疫情期间医疗防护用品紧缺的状况,为国家公共医疗产能储备力量。
  “十三五”的征程风雨无阻,“十三五”的成就来之不易;航空工业用优异答卷为过去的五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十四五”的任务艰巨光荣,“十四五”的目标振奋人心。新年伊始,“十四五”大幕开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擘画了宏伟蓝图。摆在我们面前的既有挑战,更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仍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航空强国建设的关键期。
  展望“十四五”、放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需要继续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激发出更为强大动力。我们将锚定“十四五”规划和更为长远的目标,为实现航空梦、强军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数十万航空人的磅礴力量。“十四五”期间,航空工业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面向新时代、新目标,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对正党中央要求,以“建设航空强国、创建世界一流”为主题,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推进建设航空强国的伟大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