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35期   2021011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挤”进狭小地带

机尾里的“直升机4S店”店员

   贾宇是航空工业哈飞航修公司的一名外勤机械工,“直升机4S店”的一名店员。他正在机尾,也就是尾梁里,对直升机做例行检查。这个活儿不是每个店员都能干的,因为尾梁内空间狭小,而且一次检查需要半小时以上,大个子店员根本无法施展。检查的内容很多,表面是否有磕伤或裂纹、液压管路是否有渗漏、固定卡子的胶皮是否破损……贾宇会拿着手电筒一个不落地仔细查看。直升机到厂要检查,直升机维修完毕要检查并且不断调整,贾宇和同事们用一次又一次“曲身”铸就了直升机交付后的扶摇直上。 (裴根尾梁里的“检测仪”

   航空工业昌飞干部职工决战决胜,为“十三五”的完美收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昌飞试飞站机械师肖峥辉近1米8的大个子,蜷在直升机尾梁内狭小的空间里,利用灯带和手电进行直升机成品和电缆安装固定性检查,确保飞行安全。  (汤向伟装配“超人”郭友福

  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装配中心郭友福正在进行AG600飞机改装工作的溢水口框拆卸及堵孔工作。一边要在布满管路的空间里拆除紧固件,一边要忍着直冲鼻腔的丙酮胶漆酸臭刺鼻味,狭小空间里,他一呆就是一整天,汗流浃背。 

  左图是郭友福在进行4号溢水管与主起整流罩连接,由于需要从整流罩里面的溢水管上钻孔定位,没有合适的设备,他只能踩着外面的梯子,探进身子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蹲着进行装配作业。 (李小平

狭小中的精度

   某发动机外涵机匣铆接装配对铆钉孔的锪窝质量有严格的要求,锪窝的深度、垂直度将直接影响铆接的质量。航空工业制造院操作人员需悬空手臂,手持锪窝工具,以垂直于壳体的方向完成外涵铆钉孔的锪窝作业。在外涵机匣制孔锪窝工位,因机匣自身结构限制,工作人员需在平均直径0.9米的狭小锥形筒体内,完成近700个铆钉沉头孔的锪窝工作,并逐一进行检验,完成一台套外机匣维持作业姿势长达3小时。(游彦宇 朱珊)耐力的考验

  航空工业新航试验中心某产品的试验现场,因产品试验的特殊性,试验环境空间受限,试验人员必须在狭小的空间和规定的时间内更换试验设备和产品。看似一个简单的产品试验,更换一组产品往往需要1~2小时,始终保持一个姿势,对试验人员的耐力是一种考验。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日,完成一组产品的更换,汗水湿透衣背,但他们工作干劲依旧不减。 (李晓明“穿壁术”可以有 

  这是中航西飞转包项目英宇航320机翼翼盒总装架外,需进行翼盒内部平流胶的涂敷以及多余物清理、内部清洗等工作。

   由于操作空间限制,操作人员需从翼盒下壁板口框及翼盒后梁口框处钻进翼盒内部,涂胶部位需要工人身体扭曲地在狭小的半封闭区域内完成平流胶的涂敷,操作人员在翼盒内工作同时佩戴防护面具,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吸入体内。进入翼盒内部施工前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报警装置实时进行含氧量检测,确保环境安全。清洗和多余物检查时,需要将头和手通过下壁板上的小口框伸进翼盒内,胳膊不能灵活转动,需要时刻调整作业姿势,20~30分钟内进行人员轮休更换。受场地限制,拍摄都很难取景,只能选择一个作业空间相对大的环境进行展示。 (赵爽 李玉峰

趴着、蹲着、跪着,确保万无一失

   航空工业西飞民机操作人员正在给“新舟”700机舱地板下部的线缆安装、检查卡箍。

   集束后已经安装到飞机的线缆,十几根、甚至几十根一束,贯穿飞机首尾。为了固定线缆,每隔一段距离口就要安装一个卡箍,卡箍的安装靠人工一个个固定。飞机底部线缆都在地板框架下面,操作人员只能采用趴、蹲、跪各种姿势,将手从十几厘米见方的地板框架中伸下去。常常,这样的姿势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手上、手腕处,也经常被碰撞的一块块青紫。 (董静雯 张彬谁说壮汉没有“S”弯

  航空工业惠阳总装车间螺旋桨工段平台组负责进行螺旋桨的静平衡试验。操作工人需要准备工装、确定基准、准备产品、定位安装。

  为了将平衡轴准确无误地安装在螺旋桨桨毂上,完成轴与桨毂的装配,操作工人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长时间曲着腿、将腰弯成接近90度直角,侧扭着身子进行测试,有时候这个姿势一站就是10分钟。就这样,一个威猛的壮汉,在螺旋桨面前,摆出了最“刚毅”的S弯。 (郭丽娜钻进机床细细量

   段德进是航空工业哈飞机加车间的一名数控铣工,使用的设备是车铣中心。车铣中心是集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于一身的“高难度”设备,加工的零件结构非常复杂,精度要求也极高。为了保证零件尺寸,段德进常常要钻进机床内部测量零件过程尺寸,头顶机械臂、背靠机床门,相当“憋屈”。而且,因为零件尺寸精度要求高,段德进还要注意使用量尺的力度,防止划伤零件。这样的操作,一天下来要很多次。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产品质量,段德进做到了。 (裴根动作要诀:稳、准、快

   “左、上、右、下……”航空工业凯天光纤传感器设计员刘晨刚,准备把一束光精准打在两米外头发丝粗细的光纤上,这是制备高质量光纤光栅传感器关键一环。 

  他屏气凝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六面镜子、一张掩模板与光束保持绝对垂直,双手不能有丝毫颤抖,然后目不转睛注视着光束的“行动”,使光束在穿过多个镜子时路径和大小都没有一丝变化,确保光束与目标光纤绝对吻合。在此期间,光束若有一丝偏离,光纤敏感头的刻栅都无法完成,意味着产品的高灵敏性和可靠性将无法实现。 (苟潇冉 王林

  在密集的线路中、在狭小的空间里、在难以触及的地方……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不落下每一道工序,航空人用高难度动作保证每一架飞机的高飞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