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11期   2020102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向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致敬

罗京华
  阅读向来是消磨时光的利器,在大学期间,我因此而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从被动阅读的原点,我渐渐对各类书籍均饶有兴趣,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多有涉猎,不过对书籍精髓的理解或一知半解,或浅尝辄止,实感惭愧。然而幸运的是,阅读的习惯得以长成,已成为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细细回想曾经阅读过的书籍,印象较深的有司马迁的《史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培根的《随笔集》等。但于众多书籍中,我更乐意也更具底气分享《道德情操论》的精彩,这是尊重深受其益的内心选择,并以此作为真诚的读者向亚当·斯密这位伟大的作者的伟大思考致敬。
  若讲到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所构建的古典经济学体系,特别是文中所提出的那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概念,虽历经二百多年时间的涤荡,至今仍是近乎所有经济学著作的座上宾,因此,他赢得经济学大师世界级赞誉,则无疑是意料之中的。兴许恰恰是他的这一赞誉太过耀眼,让人们不经意地忽视了他在伦理学方面做出的杰出成就,《道德情操论》则是他的伦理学思想之花,经过他的不懈思考与辛勤写作而结出的丰硕果实。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以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学思想,他没有采用对思想的宏观要旨进行概述的方式,而是从个人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可见可触,一步一步引领大家寻求幸福生活之路。这不仅体现出亚当·斯密智慧的卓绝非凡,更是体现出他对知识的无私赠与的宽广胸怀。
  全书共分七卷,第七卷是对道德哲学体系的总结与评析;前六卷则是亚当·斯密以不同视角,在不同层面精心演绎自己的伦理学知识体系部分。不敢奢望自己能将亚当·斯密的智慧闪光点一一为大家点亮,仅仅希望通过自己蜻蜓点水式复述亚当·斯密某些重要论述,以勉强构成一幅不至令人那么讨厌的智慧风景画,可激起大家翻开亚当·斯密这部经典传世之作的兴趣,去切身体验大师的风范与才华,我则欣慰不已。
  亚当·斯密开篇以论同情作为自己思考之旅的起点,他笔下的“同情”有别于通常所理解的“怜悯或体恤”,而是用来表示对任何一种激情的同感。激情是在某些场合似乎可以在转瞬间从一个人身上感染到另一个人身上,并且在知道什么东西使主要当事人产生这种激情之前就感染他人。正如他举例所述“在一个人的脸色或姿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的悲伤或快活马上可以在旁观者心中引起某种程度相似的痛苦或欣喜之情,一张笑脸令人赏心悦目,悲苦的面容则总是令人伤感”。亚当·斯密仅用这两个词就清晰地解释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于此基础上,判定了行为合宜性的标准,说明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如何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旁观者同情。论述了由肉体与想象产生的激情区别所在,论述了友好的、不友好的与自私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激情。并进一步论述了野心的起源与社会阶层的区别,在阅读这一章节时,确有拨云见日、醍醐灌顶之感,一扫自己心中先前的阴霾,因为每当思考社会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机器如何运行时,都会有些不知所向,但亚当·斯密却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告知我们迷雾般现象背后的心理学至明至简的本质。他于第二卷中聚焦行为举止所产生的有益或有害结果,以此评判其是优点还是缺点,指出了感激与愤恨、报答与惩罚的概念内涵。这不正是我们生活当中必须面对处理的吗?人人都是渴求能找到最为正确的办法来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但事与愿违,我们往往会为自己错误的做法而悔恨不已,不是因为我们偏爱错误,而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做才正确而导致了错误。在这里,亚当·斯密用一系列明晰的概念、鲜活的例子,诲人不倦的方式教导我们牢牢抓住一直飘忽不定的行为规律。作者用一些简练的语言、简明的逻辑为我们答疑解惑,在他的引导进程中,读者感受到了阵阵春风拂面的温润,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
  第三卷转而论述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及责任感。此卷内容不再一一赘述,但亚当·斯密在此似乎特别青睐借用箴言或故事来表达观点,与人印象深刻。他借用墓碑上的铭文“我过去身体不错,我想使身体更好,但现在我躺在了这里”戏谑贪心或野心未得到满足所产生的痛苦;他用一个先令的故事揭示吝啬鬼和真正节约、勤勉的人的品质之间的差别。由此略见亚当·斯密呈现出冷幽默特质的一面,颇有趣味。第四、五卷被亚当·斯密安排用来论述效用、风气与习惯对美的影响。篇幅虽短,内容确是精彩纷呈,“唤起和保持人类勤劳的动机源于人类天性的欺骗”这样的论断也许会让你惊奇不已;“眼睛大于肚子”这样的谚语也许会让你忍俊不禁;当你发现谨慎这种美德是由较高的理智与理解力与自我控制这两种品质结合所构成的,也许会对谨慎的认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为拥有这种美德而感到自豪;在他谈到“慷慨大方与人道均是对别人最有用的品质,两种品质看似密切相关,但总不为一个人所具有,人道是女人的美德,慷慨大方是男子的美德”。会深深感受到对这些细微之处的甄别的特别意义,给粗犷的情感注入了更多的细腻。
  个人品质对个人自己幸福能产生何种影响?对他人幸福能产生何种影响?如果前面的论述为“长征不是难堪日”,此问题则是“战锦方为大问题”。亚当·斯密给予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与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免受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促进他人的幸福。”这是亚当·斯密在全书即将结束之时馈赠给读者一份最富价值的礼物,这是给在寻求幸福的旅途上的人们最富正能量的鼓舞。
  当我再次合上《道德情操论》最后一页时,静静地想,自己为何如此偏爱它?大概是因为亚当·斯密的论述穿越时空的边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因为亚当·斯密思想深邃、逻辑明晰、思辨有力,深怀仁爱之心打动了我。亚当·斯密讲述的道理无需参悟,皆是有迹可循,我们沿着他的足迹就可吸收他的智慧所散发的养分。我想更大的理由在于:阅读它,自己广受其益,它给我指明了修身之路,指出了修身之法,让我深深被谨慎、仁慈与正义三种美德的魅力所吸引,我愈发自信地为自己幸福、为他人幸福进行终身探索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