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4期   2020092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创新淬初心 忠诚担使命

——记航空工业制动“周蕊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报通讯员 刘建军
  一个起初由不到10人组成的青年技术创新小组,从日常业务研讨和“传帮带”起步,到聚焦飞机刹车材料的创新应用与成果转化研制,在至今6年多的时间里,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防技术发明奖、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银奖到取得16项国家授权专利和打破多项国际技术垄断,创新小组已发展成为由40名老中青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队伍,这就是由陕西省劳动模范周蕊领衔、刚刚获集团授牌的航空工业制动“周蕊劳模创新工作室”。
  从“传帮带”做起
2014年以来,随着公司新进员工不断增加,大量新入职员工的岗位知识培训和师带徒“传帮带”工作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新入职员工的成长成才问题,周蕊所在的复合材料事业部决定将公司的技术专家组织起来,成立工作创新小组,以管理、技术、文化沙龙的形式,将新入职员工和青年技术人员集中在一起进行岗位业务技能培养,传授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分享个人在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解决大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010年参加工作的周蕊,作为青工中成长进步的佼佼者,承担起了工作创新小组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为切实发挥创新小组优势,周蕊围绕提升青工岗位业务能力、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培训体系建设以及提升团队技术攻关与创新能力四个目标,制定了日常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立足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党员、技术专家的指导作用,全面提高各岗位人员技术能力和岗位操作水平,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为航空刹车复合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
  发力于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5年,周蕊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动将创新小组正式命名为“周蕊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体现人生价值。
  为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作用,公司将航空刹车材料研制方面的专家、相关管理专家、业务骨干等人员充实到了创新工作室日常的管理体系之中,明确了创新工作室的奋斗目标为“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刹车材料中国品牌”。制动确定以“周蕊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开展前沿探索和预先研究,构建中国刹车材料的创新中心,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刹车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以工作室为摇篮,培育新产品、孵化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引领行业发展,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工作室为载体,提高成员技术创新水平,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以工作室党组织为阵地,发挥先进模范、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为航空工业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队伍。
  创新工作室所在的材料事业部主要承担着公司40余种批生产和新品的碳/碳、碳/陶刹车盘研制生产和技术保障任务、碳毡生产线批量化生产等重大任务。为确保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开展,工作室立足技术创新,在日常工作中对急难险重任务集智攻关。
  创新应用领域,工作室研制的PBO纤维抛放式飞行器记录仪壳体,实现国内工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对此项产品的垄断,填补了我国在抛放式飞行器记录仪研究方面的空白;与铁科院合作开展的400千米/时高速列车用新型复材制动摩擦副研制与应用取得成功;开发的碳基汽车刹车副已实现为奔驰G、法拉利、保时捷911、卡宴、福特ST等24种高档车型配套。
  工作室团队中有集团特级技术专家、一级专家多名,涌现出了杜淑娣、薛亮等一批新的技术青年领军人物。同时,创新工作室完成了公司13项管理创新课题,持续不断的创新彰显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强劲动力。
  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切成绩皆为过往,面对新挑战,创新工作室把目光放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创新工作室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维持“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现有产业格局;以工作室为平台,增大碳/碳、碳/陶复合材料领域的资金、人力投入,改进现有工艺技术,为国家航空制动产业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保障;开发新产品、孵化新技术,将工作室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平台,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温碳基复合材料核心技术能力,大力开发民用碳纤维增强碳基、陶瓷基、树脂基复合材料新产品,将核心技术转化为核心产业,进而转化为资本和平台;打造专业化人才团队,以满足复合材料产业未来的跨越式发展需求;大力引进人才、开展校企合作,加快|“产、学、研”进程,与各大高校与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再结技术创新成果。
  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周蕊劳模创新工作室”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心笃志、持续创新,向着“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制动刹车材料中国品牌”的梦想扬帆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