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99期   20200904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航空蓝

曹诗钰 孟怡甜 秦志保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射入航空工业沈飞的大门,一个个身穿蓝色工作服航空人走入公司厂区,开启了他们的一天。
  几十年来,这片沃土孕育着千千万万的航空人才,“航空报国、航空强国”这句深入人心的口号牵动着无数颗航空报国的赤子之心,他们或许并不起眼,也或许是你在这里工作一生都无法认全的人们,但他们每一天用最平实工作,最简单的言语,最朴实的方式诉说属于他们自己的航空报国之心和爱国之志。
  挑战高温
  热加工是一门“苦差事”。每次作业,孙磊都要身穿厚重、密闭的防护服,用特殊工具将零件从800℃的热成型机内取出,反复敲打成形。脱掉防护服,红色的脸蛋映入眼帘,豆大的汗珠从孙磊脸颊上流下。
  “一个零件从毛坯件到成品往往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孙磊说,落锤稍快、力度稍大,都会让零件产生形变,干这行就靠的是一手硬功夫。
  为了练就这手硬功,孙磊吃了不少苦头。2009年,孙磊从西安航空学院毕业来到沈飞,摩拳擦掌地想要施展一番才华。然而,踌躇满志的他却被分配到了热加工车间。高才生当“打铁匠”,孙磊感觉有些“大材小用”。当时略带优越感的孙磊初次实操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孙磊忙了半天加工出来的产品,被师父老胡打上废品的标签。他红着脸意识到,没有过硬的实力就打造不出合格的产品。
  从那以后,孙磊白天顶着高温,在车间里跟着师傅学习操作,晚上又把自己“焊”在图书室,钻研材料性能。凭借这股吃苦的劲头,不到3个月的时间,孙磊就熟练掌握了拉伸、超塑、热校等多种热加工技术。胡师傅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苗子,于是便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孙磊深知师父对他的良苦用心,他利用碎片时间努力练习,反复琢磨,将这种技术熟烂于心,精湛于手,一次次将堪称完美的零件顺利交付。
  在某型战机进气道零件加工过程中,零件底面总会产生大量褶皱,工人们一时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孙磊决定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然而真正上手时,孙磊明显感觉到吃力,尝试了多种加工方法,产品仍然不合格。捧着手里的废品,孙磊一度陷入了迷茫。他开始琢磨:既然传统加工工艺不能解决生产难题,那就尝试创新加工方法。餐馆面案师傅做拉面的经历给他带来了灵感,经过反复试验,他很快证实自己想法可行,将近似拉伸成型法和渐进成型法组合起来进行加工,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褶皱大幅减少。褶皱问题最终迎刃而解。
  大雁齐飞共鸣时,唯有头雁击长空。他在胡宗琛师傅那继承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指导徒弟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积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孙磊从不吝啬将自己的技能教会他人,即便不是所谓的徒弟,也不遭余力的热心帮助,在某机型项目中,为了使新员工快速成长,工段长把该任务交给了刚从动力运行中心调来不久的员工曹思维来完成,面对相对复杂的零件,缺少经验的曹思维起初不知从何下手,就在他不知所情的时候,孙磊帮助他分析零件结构、加工原理,锻炼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曹思维在孙磊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该项任务的加工。
  从事钣金工11年,孙磊用智慧、汗水、勤劳和坚韧铸就了一把敢于啃下硬骨头的“铁锤”,铮铮誓言都锤炼在零件中,熔炼技能,打造精品。现如今,他已经成长为工厂的技术“大拿”,收获了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航空工业沈飞“工人先锋岗”等荣誉称号,这是他多年苦心钻研、长期积累的结果。孙磊作为沈飞一分子,每当他走入厂房看着厂房内那面红色的国旗他都会暗下决心希望自己苦练内功,抛洒汗水,能为尽早实现“法制沈飞,数字沈飞,精益沈飞”做出突出贡献。
  低温试验
  沈飞公司可靠性试验中心是专门从事各型飞机功能附件科研鉴定和例行试验的内设试验机构,多年来完成各类环境试验不计其数。
  赵程是可靠性试验中心机械系统室主任,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高级工程师,从事飞机功能附件可靠性试验工作近二十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多次立功受奖。他带领的试验团队主要从事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湿热试验、温度冲击试验、温度高度试验、淋雨试验、砂尘试验等试验项目,其中的低温试验环境最恶劣,被称为最冷的工作岗位。虽然试验人员穿戴了低温防护用品,但开门的瞬间,冷气扑面而来,头盔、护目镜、手臂会立刻结上厚厚的一层霜,人也会情不自禁瑟瑟发抖,但为了测试数据科学准确,赵程带领团队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将所有的检测项目做完才能离开。低温工作试验比低温贮存试验的环境更加严酷,试验人员需要进入低温箱内在极限温度下对产品进行工作循环操作和参数检测,对人体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通常十分钟厚厚的防护装备就会被冻透,人需要出来缓冲一下再进去,一项低温工作试验有时需要几次工作才能完成,试验难度可想而知。
  有一次,某厂制造的空军备件定货液压油箱需进行低温工作工序验收试验。试验过程中,为了观察产品的工作性能和密封结构的微小变化,赵程同志穿上厚厚的防护装备钻进低温试验箱内,一待就是半个小时,等他从箱子里出来的时候冻到嘴唇发白,变成了白眉白胡子的“圣诞老人”,两条腿冻得已迈不开了步。在他的带领下,这批产品提前优质完成低温工作工序试验。
  赵程从不叫苦叫累,勇担重担,他说他愿意接受挑战,愿意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坚守一辈子。
  走路最多
  入夏的沈阳,气温节节攀升,3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比比皆是,在沈飞公司试飞站试飞跑道上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人如果长时间在此高温环境下工作,无异于置身于烤箱里烘焙。有人戏称这叫“夏天烤串,冬天冻肉。”
  就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试飞站场站室维护队队长周河山,自2001年从兄弟单位调入试飞站以来,一干就是19年。他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巡检飞行跑道,清理跑道上的石子,及其他多余物,保证战机试飞安全。3000米的跑道,他要在试飞前从南至北用脚丈量一遍,试飞中还要巡检一遍。不飞行期间,他和组员们还要每天进行地毯式的搜索。这条熟悉的跑道,在这位53岁的东北汉子脚下不知丈量了多少次,踏坏了多少双鞋。粗略地算一下,自2001年来,19年间他在本岗走了七千六百多万步。多年来,他以自己的这份责任心、这份坚守,成为本岗走路最多的沈飞人。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航空工业沈飞“工人先锋岗”。他以踏踏实实的作风,发挥着一名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周河山所在的维护队承担着飞行跑道清洁、养护,以及跑道外杂草的割除的任务。春秋割花草,远远看去,割草车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里驰骋,很有诗意,却很少有人知道,这诗意背后有多少汗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试飞站,春节后,试飞站党委召开了“战疫情,复工复产,党员在行动”动员大会。会后,试飞站调整人员上班。场站室根据站里的精神要求维护队克服一切困难,确保飞行跑道清洁、安全。周河山一边教大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一边将党员骨干整合,把个人防护与高效生产完美接合。虽然三、四月份飞行少,但,周河山没有放松对飞行跑道的巡检,每天安排人员对飞行跑道进行检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正是他这种“养兵千日有,用兵一时”的精神,最终换来了疫情期间试飞保障零事故的佳绩。
  “梅花香自苦寒来。”周河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高效组织生产,无私奉献,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从2001年到今他累计在本职岗位上走了七千六百多万步,成为岗位上走路最多的沈飞人。
  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航空蓝。孙磊、赵程、周河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航空人,他们用自己的激情和热爱抒写了航空事业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