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81期   2020062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航空工业通飞:

“飞”越千山万壑“播”种绿色希望

本报通讯员 常晶晶 戴海滨
  6月5日,随着航空工业通飞所属荆门通航两架运5飞机安全调机返回湖北荆门,标志着历时两个月的陕西安康春季飞播造林飞行保障任务圆满完成。今年陕西省林业厅安排安康市飞播造林作业面积19.5万亩,涉及6县区15个播区,飞行111架次,作业时间112小时。
  飞播造林是指利用飞机作平台,在宜播深山、远山区,将树种撒播到宜播地上,利用林木有天然更新能力的特点,借助自然降雨和适宜的温度,使种子生根发芽、成林成材,从而达到扩大森林资源,增加林木植被的一种高效、优质的科学造林方法。飞播造林是一种既节约成本,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人力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大面积实施造林的行之有效的造林方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省劳力、收效大的特点,特别是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劳力缺乏的大面积荒山荒地,具有比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更强的造林优势,是早日实现荒山绿化的有效办法。
  但飞播造林绝不是将种子从飞机上撒出去落地那么简单。种子,从机舱到大地的飞行旅程不过几十米,可为了这短短的放飞旅程,“飞播人”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实施过程。每次飞播都分为多个播区,每个播区又被切割成一条条40米到50米宽的播带,怎么飞、如何播,很有讲究:如果飞得不直,地上长出的绿带就是弯曲的;飞播时漏掉一带,生物链就可能会断裂,一大片植被都成活不了,因此飞机必须沿一定航线和高度把种子均匀撒播下去,每平方米落10~15粒种子也需精细测算。飞播通常都要进行超低空、贴山脊飞行,要飞得非常准、非常稳,既要精确定位,还要定点定量,对飞行技术水平要求极高,飞行强度也很大,往往都是要追云逐电,赶雨抢风,飞播任务不完成,人就不能撤。
  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有的是飞机机舱内蒸笼般的憋闷,“轰隆隆”的噪音不绝于耳,开展超低空、贴山脊飞行更是颠簸异常,犹如翻江倒海……这便是飞播造林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但正是由于他们不畏艰险飞越千山万壑,才为国家青山绿水建设播种了绿色希望。
  为响应国家青山绿水建设号召,荆门通航早在1999年,便利用自身积累的农林作业经验和优势,开始在陕西执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陕西省飞播造林任务。这一干就是21年。21年来,荆门通航先后转战延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特别是陕南安康及商洛两市飞播造林任务约占陕西飞播面积的2/3左右,累计飞行超过8000架次,飞行时间超过8500小时,作业面积超过1000万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名列陕西飞播第一)。
  荆门通航21年的飞播造林,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汉江流域和丹江流域造林成果,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提升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