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81期   2020062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将培训搬到“云”上,覆盖学员更广泛

中国航空报社2020年度新闻传播业务培训打开新方式

  本报讯(记者 郭美辰) “云培训”+现场,今年中国航空报社把传统的线下新闻业务培训搬到了“云”上。6月17~19日,在航空报社举办的2020年度新闻传播业务培训中,有来自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近60家单位的学员在全国各地通过“云端”齐聚一堂,聆听新闻一线资深媒体人的战“疫”故事和经验分享,共同探讨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使命与担当。
  来自国资委、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的专家和记者,紧密聚焦新时代媒体发展、新闻传播特别是融媒体发展,就疫情下的网络及新媒体之变、从央企战疫看全媒体传播和疫情下的采访及特稿写作等进行了系统交流,并探讨了如何在国际视野下讲好中国航空故事、未来媒体的十大挑战等话题。
  航空工业党建文宣部新闻办主任吴基伟,中国航发新闻中心副主任焦静波,中航文化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计红胜,中国航空报社社长孙伟等参加开班仪式,并为航空报社2019年度新媒体先锋奖获奖代表颁奖。
  吴基伟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当下,全球网民数量庞大,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增快,在新的媒体格局、新的舆论形势下,生产具有行业特色的优质内容尤为重要。航空工业作为国家先进武器装备的提供者、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有力支撑,具有先天的、社会群体需求的新闻信息,航空工业是文化富矿,具有产生优质内容的深厚土壤。航空工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推动航空工业宣传工作。面对新的舆论要求、新的传播规律,要准
确掌握“四全媒体”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基本特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新本领、新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富于创造性、把握时代性、增强规律性。
  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以《从央企战疫看全媒体传播》为题,通过大量生动案例,分析了疫情下全媒体舆论战的各种形态以及全媒体传播的关键法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通过对疫情、舆情、社情和商情的变化分析了疫情背景下网络和新媒体产生的变化;《中国青年报》记者杨海通过疫情期间在武汉的采访报道经历,讲解了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策划与采访技巧;新华社对外部特稿社记者呼涛参与过多次航空工业型号报道,她以自身丰富的航空业内采写经历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深耕军工领域报道的央视《大家》栏目编导朱童,分享了军工领域尤其是航空工业“大家”节目的幕后故事,以及纪实影像创作的经验技巧;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师桂笑冬通过对大量经典案例的分析,讲述了短视频现象级传播背后的创作原理。来自中国航空报社的记者编辑就具体传播案例分享了如何用全媒体平台提高航空声量,航空工业规划、中国航发东安的新闻宣传从业人员分享了企业新媒体宣传工作的创作感悟和经验技巧。
  这是一次特殊时期的特别培训,中国航空报社将传统的春季通讯员培训和新媒体专项培训整合,由线下搬到线上,用“云”+现场的方式,覆盖学员更广泛,参与人数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有超过1000人次参与了本次培训,而且线上线下互动非常热烈,大家积极地与老师进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