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80期   2020061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

何小平
  接触到李娟的《羊道三部曲》源于《意林》中的节选文章。马陷落沼泽在草原牧场上应该比较常见,书中叙述得非常生动,李娟心急火燎却又一点儿忙帮不上,而卡西这个少数民族女孩(当时还不知道背景)有条不紊做了很多事,天快黑时仅有的两个男人(后面才知道其中一个——斯马胡力,还不到二十岁!)回来了真正开始救马,尤其是马获救后作者发的感慨:“他们的确没我那么着急、难过,到头来做得却远远比我多。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悲伤徒劳无用,知道叹息无济于事,知道‘怜悯’是居高临下的懦弱行为。他们可能还知道,对于所有将死的事物不能过于惋惜和悲伤,否则这片大地将无法沉静,永不安宁。”
  小说既然名为“羊道”自然要写牧场。可是开篇《荒野来客》在吉尔阿特,站在最高的山顶上四面张望,也看不到一棵树,看不到一个人。光秃秃的沙砾坡地连绵起伏,阴影处白雪厚积。遥远而孤独的羊群在半山坡上缓慢蔓延,倾斜的天空光滑而清脆。这已经打碎了部分美好印象,但是,即使这样,作为春牧场,“这样的温暖与坦阔深深安慰着从遥远寒冷的南方荒野跋涉而来的牧羊人们的心灵”!
  小说类似于散文随笔,看似漫无目的,但作者笔触细腻,言语生动有趣。小说记录的是作者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家庭放牧、转场迁徙,记录各种生活琐事:捡牛粪(其实就是取燃料,条件好一些的夏牧场就是砍柴)、扛冰(其实就是取饮用水,在夏牧场就是提水)、做饭、放羊、挤奶、做奶制品、洗衣服、做客、赶“拖依”(大致就是白天宴会、晚上篝火晚会的意思)、进城……根据时间主线,分三大部分:春牧场、前山夏牧场和深山夏牧场。
  牧场的家务劳动春牧场名为“春”,带给人希望——温暖、万物复苏。实际上条件还是十分艰苦。从上述开篇可略见一斑。寒冷,一旦不在太阳底下,寒意瘆人;匮乏,草皮稀薄,羊也要走很远才能吃饱一些,而羊吃不饱,产奶也少,人也没得吃;取水很难,要翻过几重山包,去阴面河道背冰,斧头重重地劈在厚厚的冰层上,起初只有几道白印子,劈下大块的冰,要装在编织袋中背回去,一路走,冰还会化,毕竟路太远了,冰水渗进衣服。“马陷落沼泽”就是在背冰回去的路上看见的,李娟心急火燎急着去救马,而卡西(后来知道她才十五岁)坚持把冰先背回家,后来的事实证明,她俩就是去了也没用,而且今天一天的饮用水也会没有了,大家连茶都没得喝(牧民没有茶喝可是大事,存的馕还有的吃),除非重新出遍力。烧火的牛粪也要满山地捡了背回去,这个活儿还算轻省活儿,几岁的孩子也是要背半袋子出工的,即使不算很沉,但路远无轻重。就这两样家务活儿,在李娟的笔下,已是很沉重了。
  热情好客的牧人寒冷,从春牧场一直到前山夏牧场,也渗入了我的感知;迁徙转场时的暴雨,也浇得我狼狈不堪,冻得我僵硬。这种哆哆嗦嗦的感觉直到深山夏牧场吾塞才消失,终于感觉到理想中的青青肥沃草原。艰难危险的转场路途中,沿途的住民(也都是短暂的)奉献的酸奶最是温暖人心。哈萨克牧民有一个传统风俗:知道有路过自己毡房的迁徙转场的驼队(没看错,搬家必须靠骆驼,而且从骆驼的数量可以看出这家人的富裕程度),要主动远远地上路边迎候,献上酸奶,即使冰凉又酸,也足以抚慰疲惫的旅人。
  劳动者最光荣牧民出的都是力气活儿,力气活儿也要巧劲儿。每天牧羊归来,都要数一遍羊,赶小羊进圈。对李娟来说,真是比打查巴袋还苦的活儿——数不清羊不说,羊也不肯听她的指令乖乖进圈。这很气人,不是吗?哈萨克牧民的孩子很小就学习劳动。六岁的男孩胡安西要捡粪、赛力保六岁的大女儿要一次提两桶水;每晚赶羊入圈时,小孩子们也负责看住一个方向,而且默默地学习数羊,辨认自家的羊。对孩子来说,劳动无比神奇,劳动中的大人们也极富魅力。他们已经把看到的一切烂熟于心,等长大了,一上手,定会做得自然而然,熟门熟路。李娟的妈妈曾给她说过“擀毡的时候好看的像跳舞一样”,等李娟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方知其中滋味——循环不绝,高度的协调性加之极富节奏感的力量的迸发,看起来真是美的,但劳动强度之高,只有几个男人同时才干得了,劳动完后手肘都会撞破,并生出茧子。劳动美的深处都是毫无保留的付出。
  土电话在草原上放牧,难免有一只两只羊会跑错人家,而牧民们记自家的羊非常清楚,当天晚上就能发现。就会放出消息,主人家就会来领走。听起来很简单吧,可在没有电话手机的情况下,消息是怎么放出的呢?“土电话”!草原上虽然人迹罕至,可一天总是会碰上一个两个,只要见到人,每个人就会把自己所有的消息分享一遍。运气好的话,你头天晚上刚放出去消息,第二天就会有回音。
  时代在进步,草原上的新科技也多了,可是食物不是那么香了,分离机代替了手打查巴袋,劳动强度是大大降低了,可是奶油分离得太干净,失去了香味;游客也多了,塑料垃圾也多了,草皮破坏得厉害。就像李娟说的,她只跟扎克拜妈妈家一段时间,很快会离开,并不能真正融合到牧民的生活,开始她还爱发感慨爱评论,然后就只是记录了——你若不是真正身处其中地生活,所谓的感慨、评论还不如一阵风吹过。
  小说会看完的,我的读后感也是写不尽小说的妙处的,就用李娟眼中的景象收工吧:
  漫山遍野,羊群散落吃草,但回家的路上,羊群却从有限的几条细细的羊道爬上坡,一只跟着一只,在山脊上排队回家。夏牧场绿草茵茵,衬托出白白细细的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