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02期   2017090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乔家大院的晋商文化精神

航空工业上电 方超敏

初升的太阳把一抹温暖的光辉撒向乔家大院门沿前的台阶上,时光的打磨让这座古老的建筑安静地坐落在这座城的角落里。它曾经威严气派,曾经车水马龙,它承载着一个家族的荣耀,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兴衰。而现在,它就静静地躺在这座城里。岁月熄灭了曾经红火的灯笼,褪去了往日浮躁的喧嚣,收起了彼时热闹的人情世故,黯淡了当年多情的海内富饶。

踏进大门,一条气势恢宏的甬道把整个宅子划分成许多个独立的世界。作为民间建筑的乔家大院,由于受制于当年的政治原因,不能有僭越之感,因此,看起来比另外一个方向的王家大院略显低调。但是,当你真正徜徉在这里,每一个被划分的独立世界都是一处洋溢着中华古典建筑学、拥有一流构建的谋篇布局之地;让你领略古典文化气息和晋商的自信,站在这里心胸开阔,敢于驰骋华夏大地的豪迈气概顿时升腾。
院内无数的飞檐指向天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无一不漫延着开拓向上,纵横四海的气势。钟鸣鼎食的乔家人虽然已经散去,但是在这些建筑中依然存有晋商的精神。它们的气韵不同荣国府一般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财富的滚动和积累,靠的是永不停止的创业和开拓。很多的大宅深院都在墙壁里埋下铁片和铜钱,这里的每一块砖,都通过乔家的家训与家风粘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堵精神的铜墙铁壁。砖墙在历史的长河里变得斑驳,而这里晋商的精神和风气在文化的洪流里永存。

乾隆《太谷县志》记载:“民多而田少,竭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故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土俗殷富,实由此焉。”我回忆着积累在脑海里的官方记录,越佩服乔家乃至整个晋商群体的治家之风。拥挤和贫困的土地,没有让他们你争我夺,蝇营狗苟;没有让他们忍饥挨饿,自甘潦倒;没有让他们埋没终身,聊以糊口;更没有让他们揭竿而起,破门入户。他们将自己的智慧与勤劳用在了一条从商的道路上。乾隆初年,一个来自祁县乔家堡村的农民乔贵发,来到了口外一家当铺里当了伙计。从此,开拓创业的家风在口外的土地里生根发芽,在漫长的奋斗岁月里,这个家族从未停息。乔贵发和他的后代们的奋斗,不仅仅兴旺了一个家族,他们开设的“复盛公”商号,乃是整个包头市的商业基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下不能祸。”“勤俭持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读书起家之本,忠义传家之本。”自古商人多以“在商言商”标榜自己,并以此来粉饰自己的唯利是图,也因此,传统的儒家文化里对于“商”有着天然的蔑视和嘲讽。但是在这里,我看不到传统文化与商人文化的对抗,看不到奸巧钻营和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乔致庸治理下的乔家,以经商者先立人,唯忠义者是商本作为标准,进一步补充了传统文化里对于修身、齐家乃至治国的理论,并且把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和家族精神,开拓和进取结合起来。如此,众多美好的品格就纷至沓来了——勤俭,诚信,包容,克己,而这些,也一路伴随着这个家族走向辉煌,纵使历史的发展曲折回环,天灾人祸的拜访络绎不绝,而这个家族,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聚散流沙,风起云涌。

我带着内心的崇敬,悄悄地走出了乔家大院。而这座宅院,一如旅程的开始一般,安静而深远。我的笔轻轻地写着对乔家浓烈深情,化作内心飞扬的歌:

西口外马蹄声渐落

瞭望九州表里山河

内心驰骋呼唤你我

五十弦盖不过风朔

无声中交汇了魂魄

倔强领略天地广阔

时光的婆娑,葬了什么

富贵在跋涉间交错

驼铃声里话失得

九万里车辙,笔意惊蛰

洒热血填满千山万壑

开拓我族江河

浩然如旭日喷薄

驱散这天地萧索

独自弹剑而歌

昂扬似火

男儿承一喏

撑其血肉的骨骼

克己擎天不摧折

这一路功过

是非对错

自来豪杰当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