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199期   2017090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奔跑吧,我的班组!

——记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中外翼发房班

本报通讯员 朱瑾

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中外翼发房班组员中拥有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老前辈,也有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90后”。在攻坚克难中,他们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只争朝夕抢时间,主动承担生产任务;劳动竞赛中,他们拧成一股绳,先后荣获陕飞公司“六型”示范班组、“攻坚先锋”、十佳班组长、“担当先锋”等诸多荣誉称号。在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满怀激情的他们正全力奔跑,用拼搏的汗水在前进道路上让自己熠熠发光。

细致严谨的“耐心活”

发房班主要承担着运9数字化生产线发房前段、尾舱、桨帽等十几个组合件的装配工作,承担着制约部件交付的“卡脖子”工序。一样零件上的铆钉虽然只有十几颗,但需要更换3到4种窝头、3种锪窝钻、2种特殊顶铁,还要用到掏孔钻、手压钳等专用工具,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项细致且需要足够耐心的技术活儿。

过程复杂、协调问题多,还需要做好相关单位排故配合,时常往返奔波于南、北两个生产区开展交叉作业,这是发房班日常工作常态,繁琐而枯燥。实践出真知,无数次的攻关,使发房班从众多“棘手活”中总结出了宝贵经验,积累了很多适用性强的操作诀窍。

某型机排故任务中,需立即更换发房前段内的灭火管卡箍。班长肖涛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急奔生产现场,确定了解决方案:卡箍安装在发房前段50厘米处,双手要从直径不到15厘米的减轻孔内伸入更换。空间极其狭小,考虑到视线被手遮挡,他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更换卡箍部位,必须凭借记忆摸索和双手触觉进行操作。为保证一次换装成功,肖涛带领发房班组员们耐心尝试,反复进行试拆、试装。直至凌晨2时,该机排故任务终于完成。

攻坚克难练“绝技”

“有困难找肖涛”,这是发房班组员们常说的话,小到零件缺件,大到技术攻关,哪一项工作也离不了他的参与。

工作中涉及的关键工序较多、施工难度大、协调关系复杂等困境,操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处理难点的能力,稍有不慎就很可能造成超差。某型机发房尾罩与尾舱对合难度极大,要求尾罩必须要和尾舱四框完全贴合,但安装过程中尾罩极易发生变形。面对强行装配会导致零件损伤,若造成零件返修,按照常规组装零件已经行不通了。肖涛和班子里的老师傅们冷静思考、认真分析,找专家、工艺、设计人员针对装配难点开展技术探讨,从整体外形到尾仓外形,从里到外研究了个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持续的思想碰撞和交流,解决思路愈发清晰,在自制了一个小样块儿并放入发房尾舱里,反复论证、试验后,这一技术难关终于被成功攻克,发房尾舱和尾罩航向尺寸完全达标。

活力四射的“90后”在工作中毫不示弱。年青帅气的刘晨曦就用出色的工作业绩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短短三年工作生涯,就从学徒摇身一变为师傅,把负责装配的青工培养成为公司级青工比武亚军。

正如肖涛说的那样:“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一块金属,只要把自己发光的一面排列组合好,汇聚起来就都能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