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52期   2018092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胆大”的王俊平与“胆小”的孟建华

本报通讯员 曹承君 周娜

产品有灵魂, 器物会说话。在航空工业华燕精密制造中心的生产线上,有这样一些员工,他们脑海中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 干工作不仅认真细致,还讲究工作方法、追求精品,成为了大家信赖赞美的质量明星。同是磨工的孟建华和王俊平就有着这样良好的口碑。

孟建华和王俊平都是华燕精密制造中心铣磨组的磨工,多年来他们的自检自分准确率每个月都是100%,这数字的背后体现的是“诚信”两个字。所谓自检自分率就是对自己干的零件负责, 主动挑出不合格品,向质检员说明存在的问题,从而杜绝不合格品流转至下一道工序。同时,他们产品的一次提交合格率每个月也是100%,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铸就品质,质量成就品牌”的企业质量理念。

艺高人胆大!王俊平27年的工作时光是守着一台20世纪60年代生产的200AT外圆磨床度过的,加工被称为公司惯导心脏的挠性轴系列产品、扭杆和挠性接头系列产品。用他的话说,他已经和机床融为一体了,对机床的性能了如指掌。摸透了机床脾气的他,能够迅速准确判断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

挠性轴组件与轴承配加工的间隙是0~1.5微米,面对这样精细的零件,王俊平自承担加工任务以来没有出过一件废品。对此, 他总结为:要“胆子大”、留余量、勤测量。

王俊平所谓的“胆子大”,就是要像一名战士一样敢于挑战, 比如轴承环套,大小如芝麻,手指都很难夹起来,磨外圆公差尺寸是0.01毫米,这样微小的零件夹在机床上眼睛都很难判断是否吃上刀。这样的加工任务没有人敢承担,王俊平平均每个月交付500多件合格零件。王俊平还总结出,要想干出合格产品,就要时刻留余地、勤测量。他加工时从不会一次进刀到位,而是一点一点缓慢进刀,不停测量,将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留有修改的余地。

王俊平因为长期坚持在同一机床、同一岗位上不断学习磨练, 独自承担了各种加工难度大、精度高的挠性陀螺扭杆系列、挠性陀螺接头系列产品,已成为一名“磨工大拿”。

与胆大的王俊平相比,多次获得公司“质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孟建华,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归结为“胆子小”。

孟建华说,因为怕出质量问题,所以他“胆子小”。正是因为“胆子小”怕报废,他养成了加工零件前,在放大镜下认真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的习惯,确保在自己这道工序加工时零件的合格率。接着他会认真消化工艺图纸,绝不凭经验干活,在干活中还勤于测量,做到心中有数。

正是凭着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孟建华也练出了过硬的技术。一次,他加工的电子组件内孔公差仅有0.006毫米,他每次进刀量只有0.001毫米,经过中间不停地测量,硬是凭着耐心和过硬的技术使产品完全合格,成功挑战困难并获得成功。

岁月见证,当一名工人20多年能耐住寂寞长期坚持在同一个岗位上,并不断学习先进技术, 提升技能水平,将产品做到极致, 这就是“工匠精神”。王俊平和孟建华优质的工作质量担得起“工匠”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