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46期   2018091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战神”扬威 亮剑空天

本报记者 李梦依

改革开放为中国航空工业革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40年来,航空武器装备的更新迭代也不断推动着国防军事建设的高速发展。随着轰6K等远程精确打击装备交付部队,标志着我国空军空中远距精确打击能力逐步形成,我国轰炸机事业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轰6K飞机的批量列装,加快了我国空军由“战术空军”向“战略空军”转型的步伐,健全了我军“三位一体”战略打击能力,使我军首次拥有对第二岛链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频频实战演练“战神”卫国

轰6K飞机是在西方势力对我国严密技术封锁的条件下,根据我国的战略需求,围绕提高飞机作战效能的关键要素,对飞机平台、导弹武器、机载电子系统进行集成设计,创新研制的我国第一型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中远程轰炸机。

该型机是我国唯一可打击第二岛链、覆盖南海全域的作战飞机。自装备部队以来,开展了全疆域多方向的实战演练任务,以“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炼”为指引,以临战状态为要求,高强度安排训练科目,出色完成了各类作战任务。2014年,“执行九段线战巡任务”,有效震慑了周边敌对势力、宣示了领海主权。

2015年春节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空军轰炸航空兵部队,亲自登上轰6K飞机,坐进驾驶舱,手握驾驶杆体验操作。2015年3月, 轰6K飞机飞越巴士海峡,突破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首次在西太平洋上空留下了中国空军的航迹,以实力维护了我国的核心利益。2015年9月3日,9架轰6K远程轰炸机组成气势恢宏的空中梯队,列阵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这是轰6K轰炸机部队首次公开亮相。此后,轰6K又多次在西太平洋训练等活动中执行重要任务,在相关海域飞越国际水道,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实战实训,潜心砺剑。4年来,中国空军列装的轰6K轰炸机航空兵部队实现了常态化赴西太平洋远洋训练、常态化警巡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绕岛巡航、常态化战巡南海,神勇亮剑空天, 投送大国之威。

打破研制壁垒“飞豹”冲天

如今轰6K的辉煌,让人不禁回忆起1988年12月14日, 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双座、双发、超声速歼击轰炸机——“飞豹”歼轰7一飞冲天, 宣告了中国第一代超声速歼击轰炸机的诞生。

在此之前,我国在役的飞机,有的是在国外原准机的基础上测绘仿制而成的,歼轰7是我国第一架在没有原准机的基础上,完全自行设计的飞机。因此,歼轰7飞机的成功首飞, 在我国航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事实上,歼轰7飞机的研制之路, 充满了艰辛和坎坷。20世纪60~70年代,面对国外航空武器飞速发展和我国航空装备相对落后的严酷现实,中央军委要求工业部门研制一型平时对敌有强大威慑力、战时能打赢现代化战争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制过程历经“三起三落”,流失了几年的宝贵时间, 但可贵的是歼轰7飞机的研制始终没有被搁置。航空人挺过了磨难,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歼轰7飞机的研制。歼轰7飞机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口,为中国的轰炸机研究打开了发展的道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参照苏联伊尔-28轰炸机,改进设计并试制生产了轰5喷气式战术轰炸机,可在各种复杂的气象、地理条件下执行前线战术轰炸及攻击任务。轰6是中国在引进的苏联图-16轰炸机的基础上仿制的中型轰炸机,1969年实现量产,至今为止,轰6改进型仍然是中国轰炸机的主力。

从轰5、轰6,到歼轰7、轰6K, 中国在研制轰炸机的道路上经历过困境,也承受过失败。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踪发展到自主研制,在武器装备方面实现了重大跨越。轰6K飞机的列装和应用,构成了中国空军的主要打击力量,使中国空军在信息化条件下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全疆域覆盖打击能力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为空军实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要求提供了可靠可用的大国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