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31期   2018073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践行军民融合 深化改革创新 助力航空强国

——中国航空工业非航空民品产业40年发展之路

2015年3月31日,中国航空工业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正式上线。

天马生产车间。

“爱飞客”航空俱乐部系列飞行体验活动石家庄站现场。

宝胜的电线电缆市场覆盖面与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大。

深南电路克服众多工艺技术难点,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在非航空民品产业领域始终坚持军民融合,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困难与挑战:

非航空民品40年发展历程

伴随着我国军工企业的曲折发展和军民品发展方针的变化,航空工业非航空民品产业突破重重困难、应对重重挑战,在艰难中竭力奋进,逐步从被动生存到主动作为、从产品研发到产业发展,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非航空民品40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生存而战的重新起步阶段(1978~1988年)

197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从这时起,军工企业重新开始大规模发展民用产业。

从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军品订货大幅下降,军工企业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我国处在“短缺经济”时期,民用产品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航空企业开始积极利用军品富余生产能力,向民品“大转、快转、全面转”,以较少投入开发了大量民品。这一阶段,“军转民”迅速铺开,航空企业开发的自行车、洗衣机、电风扇、摩托车等几百种民品投放市场,缓解了社会的物资供应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工企业职工的生存问题。到1988年,民品产值为39亿元,占总产值由1978年的6%上升到1988年的74%。

第二阶段:规模化经营逐步形成阶段(1988~1993年)

1988年,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制定了“航空航天为本,军民结合,军工第一,民品为主,走向世界。”的工作方针,确立了“军转民,内转外,攻关加合作”的发展思路。航空企业开始实施军民分线生产,并逐渐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开展合资合作、技术引进,加强技术改造。此间引进了摩托车、制冷产品、大客车、微型轿车、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称重传感器等15种民用技术,形成了摩托车、大客车、电冰箱、汽车零部件、空调压缩机、纺织机械等一批支柱产品,组建了金城铃木、金城有限、华昌电器等一批合资公司。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进一步解放了民品开发人员的思想,非航空民品的规模化经营有了质的提高,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制冷设备三大支柱民品产业。1993年,飞亚达在深交所上市,成为航空工业以民品为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到1993年,民品产值达到107亿元,占总产值的71%。

第三阶段: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促发展阶段(1993~1999年)

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提出“突出主体、加强两翼、发展经济、振兴航空”的发展方针,实施“大集团、大产品、大商贸,高科技、高效益”的发展战略,并于1994年出台促进民品产业发展的“腾飞计划”。这一阶段,航空工业开始深化国企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合资合作,形成多元资本,启动“走出去”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金城摩托车在南美、南亚组建合资企业,部分经营民品的企业纷纷进行改制,成立了很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以此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灵活管理机制。1996年,以军民结合业务为主的力源液压在上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有“番号”的上市公司。到1999年,民品产值达到263亿元,占总产值的75%。

第四阶段:向高科技产业迈进的九年(1999~2008年)

1999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航空工业第一、二集团的一大批产品,如哈飞汽车、昌河汽车、金城摩托、庆安压缩机、贵航汽零、新航汽零、天马液晶显示器等成为非航空支柱民品。与此同时,开发了太航汽车安全部件、成飞磁悬浮列车、柴油电喷装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军民结合强的产品。到2008年,非航空民品收入达到538亿元,占总收入的36%。

第五阶段:以内生外联打造产业集群阶段(2008~2016年)

2008年,航空工业重组整合。当时,为有效应对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空工业按照“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积极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在全国的产业布局。在非航空民品方面,通过实施集团公司总部|“放心”“放权”“放行”及各单位“放手”“放胆”“放量”发展,发挥军民技术同源的优势,延伸航空产业链,形成了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及矿业化工、锂离子动力电池、传统优势产业、大型成套装备、新兴产业等九大重点产业。这一阶段,非航空民品一方面通过内生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实施并购迅速提升行业地位。比如,并购美国耐世特汽车零部件企业,使集团公司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并购日本NEC液晶面板业务,使天马在显示领域的技术优势得到有效提升,成为国内中小尺寸面板领域的领军企业;并购陆平、兰田、开乐等专用车公司,整合形成集团公司专用车产业,在多个细分市场位居国内前列。到2016年,非航空民品收入达到1238亿元,占总收入的33%。

第六阶段: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向“三同”“三高”产业拓展阶段(2016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思想,特别是2015年以来,军民融合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的发展模式逐步向以军民融合为目标、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转变,进一步聚焦航空主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航空工业党组提出,非航空民品要坚持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的“三同”原则,聚焦高端装备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高附加值服务化的“三高”方向,打造由航空优势技术和优势资源推动的产业集群,支撑航空防务,引领智能制造。为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方向,非航空民品重新划分为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电力电气、通用与专用装备、能源与材料等五大产业。按照|“三同”原则和“三高”方向,非航空民品重点培育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工业级无人机、空管装备、虚拟现实、智慧交通、先进投影仪器、特种机器人、天脉操作系统、无人值守智能应用等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对汽车零部件、显示业务、电路板、连接器、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积极实施高附加值战略,加速高端布局。到2017年,非航空民品收入达到1459亿元,占总收入的36%。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航空工业民品在各个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环境、军民融合导向,以及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也在不断调整民品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以及实施方案。几代航空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为什么干”“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民品这三个基本问题。思想观念逐步由被动解决生存干民品,向主动创新寻求新动能发展民品转变;发展思路逐步由规模为主多元发展民品,调整到质量效益为中心的“三同”“三高”聚焦发展产业;发展模式逐步由项目式发展向产业化经营转变,重点产业建立起了专业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

回顾民品40年的发展历程,是广大干部职工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实践,是航空报国、军民融合的使命担当。

辉煌与荣耀:

非航空民品40年发展成效显著

40年来,非航空民品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有力支撑了航空产业的发展和航空工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0年来,航空工业非航空民品的规模迅速提升,效益同步增长,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17年,集团公司非航空民品实现收入1459亿元,占集团公司收入的36%;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收入规模1亿元以上企业利润率4.3%,其中20家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利润率达到5.5%以上,均比前几年有大幅提升。在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同时,集团公司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非航空民品的行业布局不断优化。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支柱类产业行业地位不断提高,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虚拟现实、先进投影仪器、智慧城市等培育类产业的核心能力持续提升,专用车、制冷设备等转型类产业的质量效益得到较大改善,地产、粮贸、资源等退出类产业正有序清理,非航空民品向高端迈进的特征日益显现。

领军企业逐步涌现,行业地位不断提高。

40年来,非航空民品涌现出一批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及产品,在细分市场的行业地位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共有近10家企业进入所在行业排名前十位,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与拉动作用。其中,深南电路印制电路板系列产品的整体排名上升至内资第1、全球第19名。中航光电的光电连接器产品位居全国第2、全球前15名,成为集团公司践行军民融合战略的标杆。天马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及液晶显示模块居全球第5,已经成为国内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业务的龙头企业。精机科技的调角器、宝胜的电线电缆稳居国内行业排名前2,并且市场覆盖面与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大。耐世特在汽车转向系统细分市场排名全球前5,传动系统排名全球前3,同时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并排名60位。

强化军民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三高”产业。

坚持“三同”原则和“三高”方向,积极协同内外部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虚拟现实、民用工业级无人机等领域取得了新进展。智能装备方面,改革组织模式,协调制造院整合内部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力量,于2017年成立了智能制造装备中心,为航空专用装备发展奠定基础。虚拟现实方面,成立了航空工业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汇聚行业内外产、学、研、融、用各方资源,构建研发、应用、双创和资本运作四个平台,围绕航空武器装备模拟仿真传统市场的同时,主动拓展智能制造和其他民用行业市场;依托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围绕军民融合产业拓展规划,以重点开发项目为抓手,以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零组件研发为重点,带动集团公司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组织了航空工业虚拟现实成果展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集团公司虚拟现实的研究成果,吸引了集团公司内外对虚拟现实的广泛关注,并提升了集团公司在虚拟现实产业的行业位势。工业级无人机方面,发挥技术优势,与顺丰合作的新西兰P750公务机改无人货机项目顺利推进,2017年完成首飞,受到广泛关注。

着眼民品产业的未来发展,不断梳理航空优势技术能力,明确产业拓展重点领域,努力实现军用技术民用化、民用技术产业化。以军用航空核心优势技术为出发点,以可衍生的战略新兴产业为落脚点,开展军用航空核心优势技术衍生谱系梳理工作,形成了“1+3+6”技术衍生谱系体系。在天脉操作系统、激光投影机、中航电测无人值守智能应用、智慧城市等军转民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突出核心技术优势,打造高技术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加速实现产业化。

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从1993年飞亚达上市开始,航空工业发展民品一以贯之地坚持市场化方向、资本化运作、专业化整合。非航空民品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借助资本的力量规范公司治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整合上市。坚持贯彻专业化整合思路,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以资本为纽带,整合集团公司内部专业重复、力量分散、低水平的业务能力,提升战略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产业化发展。在航空工业28家上市公司中,非航空民品为主的上市公司占到15家。二是多渠道融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保证核心控制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吸引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投资,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天马在投资建线的过程中,发挥身处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在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生产线建成后,在为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的同时,政府投资也可通过回购等形式逐步退出,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快速发展。三是国内外并购。着眼于主业核心能力提升,利用资本的力量,国内完成了中航光电并购西安富士达及深圳翔通光电、中航电测并购上海耀华及石家庄华燕等,国外完成了对耐世特、瀚德、大小KOKI、海力达等企业的并购。

非航空民品企业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分配方式。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面,中航光电、中航电测、耐世特、贵航股份等已经或正在实施股权激励。在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方面,中航联创实施了骨干员工持股。在科技型企业分红权激励方面,西安翔迅、洛阳隆盛、洛阳伟信等科技型企业实施了岗位分红权激励,制造院、光电所等科研院所实施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按照非航空民品企业实施“贴身经营”的要求,中航空管装备等非航空民品企业在成立时就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此外,深南电路探索推行了“动力机制变革全覆盖”,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对核心骨干实施业务目标导向激励,对一线员工实施薪酬总包,通过分层分类的激励方式,解决了企业的有效激励问题。

积极搭建平台,双创工作取得新成效。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战略部署,在积极推动“航空工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构建集团公司整体“双创”体系,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国务院领导、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2014年,航空工业成立了专业化平台公司——中航联创,倾力打造“中航爱创客”品牌,推动航空优势技术与民用产业需求相融合,与全社会创新创业主体一道联合创新、联合创业、联合创造。2017年,航空工业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明确了“五类双创基地”和“三大网络平台”的建设内容。在“中央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双创工作成就展”中,国务院领导参观航空工业展台并对集团公司双创工作给予肯定。除“中航爱创客”外,在通航领域,以“爱飞客”为载体,积极探索“通航+”旅游、教育、文化的产品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集团公司各级单位涌现出陕西航空企事业单位“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青岛前哨国家科技孵化器、中航国际“微创新”等多种双创模式。

光荣与梦想:

非航空民品下一步发展思路

在上世纪90年代最困难的时期,非航空民品为航空工业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面包车保住了直升机”,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中将的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肯定了非航空民品产业为保住航空军品科研生产体系起到的重要作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集团公司非航空民品成绩显著,但依然面临各种突出问题和严峻考验,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下一步,集团公司非航空民品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立足航空,聚焦主业,推动航空优势技术向以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IM(智能制造)、IOT(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衍生,通过以VC(风险投资)为代表的产融结合等手段,实现航空制造向航空智造、再向航空创造的跨越。

在高端装备方向,加速发展航空专用装备,发挥航空专用装备引领作用。紧密依托汽车零部件、显示、锂电等内部市场资源,积极拓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紧盯民用工业级无人机重点发展方向,重点发挥控制、导航等优势技术领域,以物流运输、环境监测、地质勘探等行业应用为方向,积极拓展政府用户与大企业客户市场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积极向空管装备领域衍生,培育空管装备、系统能力,形成集团公司在空管装备领域新的增长点。

在高新技术方向,加速布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尽快实现产业化。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先进投影仪器等已具备较好产业化基础的重点项目,提高市场影响力。积极培育特种机器人、天脉操作系统、无人值守智能应用等处于培育期的重点项目,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加速孵化伺服电机、新型传感、电控系统等高端航空零部件,开放式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

在高附加值方向,汽车零部件、显示业务、电路板、连接器、电线电缆、锂电等支柱产业实施高附加值战略,加速布局高端、退出低端。紧盯汽车零部件产业行业主流发展趋势,适应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海内外深度协同,快速提升核心产品占比、中高端车型配套占比以及产品配套层级。持续加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发,实现新型显示、高端印制电路板、新型光电连接器等关键电子元器件全球行业领先和持续发展,由制造为主向科技制造型和服务制造型转变。大力拓展航空电缆、海底电缆、核电电缆和高铁特种电缆等特种电缆产品,提升研发能力和国内外竞争力,改善效益水平,做到国内第一。牢牢把握锂电池产业从产品开发到市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转折期,实施新体制,充分发挥锂电研究院的技术创新作用,聚焦战略客户,尽快在乘用车领域、军品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取得突破。

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重组整合10周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集团公司非航空民品产业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精神,为实现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把航空工业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航空工业产业拓展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