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21期   2018070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心系农民“一家亲”

——航空工业洪都精准扶贫攻坚之路

本报通讯员 胡桑

“今年就要脱贫了”,团林村村民李洪凯在向记者介绍正在规划的菌菇种植项目时激动地说道。2015年,航空工业洪都在航空工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定点帮扶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乡团林村,并委派公司党员干部担任团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一家亲”

团林村地处江西省余干县城西5公里,含3个自然村,共计750户。其中党员62人,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30余户,涉及120余人。全村无支柱产业,收入来源主要是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等,年人均收入约3000元。

2015年9月11日,当洪都扶贫工作队第一次进入团林村时,沿途醒目的脱贫攻坚标语映入眼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造福百姓”这些标语通俗上口、有温度又有力量。

随着工作队驻村时间越来越长,大家对这个村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近几年团林村的青壮年大都劳务外出,剩下的只有老人、妇女、儿童,几乎没有劳动力,导致扶贫工作的开展异常艰难。

“你好,老李!今天我们过来认个门,以后就是‘亲戚’了。”扶贫工作队一进村,便开始逐一了解村里的情况。为了摸透村情、吃透民情,队员们走村串户实地踏查、逐一问诊,全面了解各户家庭成员、收入来源、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仔细询问群众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并征求对扶贫工作的建议。

通过不懈努力,扶贫工作队迅速掌握、摸清了精准帮扶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32户、118人的建档立卡工作以及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的采集、录入,最终明确了洪都公司与其中12个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

精准扶贫 教育先行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团林村经济脱贫的同时,教育脱贫则更为重要。团林村的希望小学,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学生加上老师不足百人。“正值盛夏,炙热的风从窗户吹到教室里,学生们热得满脸的汗水滴到了课桌上。”工作队的队员们看在眼里、愁在心中,“公司正值搬迁时期,应该会有一些物资来解决小学目前的困境。”队员们随即回到公司,寻找可以利用的物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带着满满一车的物资回到团林村,不仅解决了村委会办公设施匮乏的问题,还找到了40多个吊扇,改善了团林小学教室和办公室的学习和办公条件。

当看着孩子们用上崭新的文具、听着课堂上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时,扶贫工作队队员张弦抹了抹眼角,“我忘不了孩子们的目光,这种目光对我来说也许只是将来的一种回忆,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除了改善团林希望小学的教育环境,扶贫工作队还在洪都公司党委的支持下,联系公司下属四个分党委与团林村6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引导孩子们树立理想信念,并让航空情怀的种子在他们小小的心中扎根、生长。

精准扶贫 产业“造血”

2017年洪都加大驻村工作力度,全年“第一书记”共计驻村工作时间208天,坚持定期走访贫困户,为所有贫困户村民办理医保和重大疾病补充医保,解决了贫困户医疗上的后顾之忧,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在扶贫工作队入驻村后,他们积极筹措帮扶资金,用于帮扶村的建设、慰问贫困户和资助贫困学生,并协调乡、县资金110万元用于团林村道路的硬化和自来水入户项目。针对贫困村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条件,积极争取菌菇种植产业扶贫政策,并自筹资金迁移项目周边电缆,保障菌菇大棚的搭建,帮助贫困户尽快加入产业合作社,进行劳动分红。目前,村里所有贫困户都享受到了十大扶贫工程内的相关政策,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脱贫致富关键靠产业支撑,能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才能为贫困户带来实打实的长久收入。2017年12月28日,洪都公司、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余干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将洪都公司现有航空木模、木质包装箱(含钢木包装箱)业务落户至余干县创新创业产业园,由民营企业江西金科力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商进行产业承接,按节点完成搬迁和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余干县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探索“政企”联合扶贫模式,随着项目的逐步落实,将与团林村的扶贫工作起到联动作用,把简单的输血式扶贫提升为造血式扶贫,从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的扶贫转移。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关键时期,但距“十三五”末实现脱贫的目标要求还剩下“最后一公里”。要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只有心系农村,心系农民,坚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