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21期   2018070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践行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落实新时代雷达强军首责

航空工业雷达所举行党建活动。

航空工业雷达所研发中心二期工程奠基仪式。

航空工业雷达所 所长 邹伟锋

党委书记 张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全党同志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航空工业雷达所在新时代秉持的初心和肩负的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 铸造国之利器

航空工业雷达所于1970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1967年,负责国防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组织制定的“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得到党中央批准。方案的核心是大力发展国防科研,机载雷达研究所也在编制系列。这个研究所也就是3年后成立的雷达所。由此可见,雷达所成立之初,就被注入了奉献国防、致力强军的基因,就担负着先进机载雷达理论研究和装备制造的初心和使命。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雷达所始终秉承雷达强军初心和使命,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推动机载雷达技术从单脉冲跨越到多普勒,跨越到有源相控阵,实现有源相控阵雷达在今天多点开花,为战鹰铸造眼睛,为部队铸造胜敌利器,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现在,雷达所科研生产能力得到长足进步,进入改革发展、科研创新、生产交付新阶段,为国防和军队贡献力量的能力变得更为强大。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极大丰富拓展了党的建军理论的科学内涵,明确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由大向强的目标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建立世界一流军队,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好科技兴军战略。党和国家的要求,就是雷达所努力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雷达所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落实科技兴军战略,继续走好雷达强军之路,这也正是雷达所科技立所的本质要求。因此,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雷达所要在全党的统一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作为国防军工单位,雷达所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和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努力奋斗;作为航空工业成员单位,雷达所要为集团公司确定的强军、强国和创新三大使命而努力奋斗。

践行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

落实新时代雷达强军首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对雷达所来说,更是如此。任何一项新技术、一个新型号、一种新体制,往往需要无数的努力和汗水、无数的付出与艰辛、无数的加班与熬夜,才能获得成功。雷达所践行新时代强军首责,落实科技兴军战略,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敢于担当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担当拼搏是一种精神,是从岗位责任、职业荣誉、民族情结、党员义务而激发的担负责任、担当重任的精神,是一种面对任务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是一种行动,对组织交代的任务,能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雷达所在多年的型号攻坚中,形成了雷达所人熟知的“神鹰精神”,这是一种无我无畏的担当;为了型号成功,多少人多少年不分昼夜,“咬定青山不放松”“卧薪尝胆拼命干”,然后在万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一个又一个竞标胜利,这种担当精神是雷达所永远的精神财富。

在雷达所坚持科技兴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对于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秉持“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的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回应党和国家期许、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回应职工期望,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要敢于较真碰硬、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层层负责、人人担当、埋头苦干,努力在各领域各岗位干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勇于奉献付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党章要求,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雷达所处于航空工业这一伟大行业,从事的是先进机载雷达理论研究和装备制造这一伟大事业,伟大行业和伟大事业需要有无数勇于奉献付出的人。雷达所人选择了军工单位、航空事业、雷达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和付出,这是强军首责的本质决定的。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岗位职责与党的宗旨、任务相结合,开展科技创新、确保生产交付、投身市场开拓、推进管理变革,落实好强军首责,履行好强军兴军使命;主动站在党和国家需求、部队视角、对标战斗力标准来想问题办事情,以高度的自觉把爱党爱国之情转化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岗位上干出成绩,为战机提供先进的、优质的雷达,为建设一流军队贡献力量,为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善于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时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尽早取得突破。雷达在现代化军队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集众多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是军队打胜仗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应该树立创新才能生存的忧患意识。近半个世纪以来,雷达所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安逸享乐;要看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比不上竞争对手、赶不上国际先进,要看到我们对下一代雷达技术探索所处的现状,要看到我们与党和国家要求还存在差距;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坚持科技先导型发展模式,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创新上下狠功夫,以满足党和国家建立现代化军队的需求。

二是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不能总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雷达所开展技术创新,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处理好与重点型号研制的关系,解决好人员配置、资金投入、成果评价、动力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在原创性技术上取得突破,掌握核心科技、制胜科技。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对雷达所来说,要改变传统国有企业人事管理模式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采取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激发干部职工创新创业的活力。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领导干部和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努力成才、要求成力、积极成才,在雷达所科技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全面从严治党

践行雷达所初心和使命,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因此,搞好雷达所的事业,履行强军首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国资委党委“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年”和集团公司党组和航电系统分党组部署,统筹谋划,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以提升雷达所党的建设质量为目标,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从严治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管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着力强化雷达所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着力打造雷达所文化软实力和战略发展力,提升全所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建设新时代雷达强所提供坚强保证。

践行航空工业雷达所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任务,落实新时代建军任务,就要在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力,探索机载雷达的新技术,朝着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雷达与电子系统研究所目标阔步前进,推动机载雷达装备跨代发展,为我国航空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