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效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4-06-25 

  

  本报讯 连月来,航空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科技攻关、提质增效、小改小革,激发创新动能,蓄足发展势能,持续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航空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航空工业成飞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坚持以“弘扬劳模精神,引领创新发展”为宗旨,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平台、给资源、强赋能,动员广大职工对标先进、创新创效,在科研生产经营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十有”标准,聚焦首责主责主业开展“技能吉尼斯”,在职工队伍中营造浓郁的比学赶超氛围,通过赛学融合、小改小革,提炼命名先进操作法并进行推广培训,极大提升生产效能和质量水平。工作室还切实发挥育才功能,通过校企、军企联动,分层分批培育技能骨干,构建大国工匠预备役,打造新时代航空“匠星”集群,强力支撑新质战斗力提升。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测试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评技术组,是一支由22人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软件组承担多型试验机的数据处理工作,并同步开展软件数字航空专项、专项工程、型号技改等多个项目,开展信息化系统构建,完成试飞外场专项数据中心等重点条件建设项目,通过CNAS审核。软件组以优秀成绩荣获试飞中心“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全体成员深感航空报国的骄傲和自豪,勇当先行者,继续以忠诚奉献谱写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新篇章!
  中航技“罗阳青年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在航空军贸一线,积极开展岗位建功、创新创效活动,为军贸事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驻外代表坚守海外、直面竞争,推动市场开拓、密切客户关系;市场营销团队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走出去、请进来”,需求牵引发展、精准定向营销;服务保障团队栉风沐雨、恪尽职守,完善体系机制、树立国际形象。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航空军贸人风雨无阻,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践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献礼祖国75周年华诞。
  航空工业沈飞聚焦首责主责主业,担当起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国家队”职责,通过厂际立功竞赛共同突破关键制造技术,不断扩大先进技术在保证产品优质交付中的应用。同时,牢牢抓住“又好又快又省产品实现”这一主线,深刻把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大机遇,及时梳理和解决产品交付及生产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瓶颈问题,坚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保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在创新创效活动中,航空工业陕飞钳焊厂职工刘家豪所在的“黄卫技能工作室”成员们开动脑筋,在陕飞广泛开展各类劳动竞赛、组织突击队攻坚之际,改进研发弹簧簧体手工成型装置。多种不同组合方式让这个成型装置完成了不同规格拉簧、压簧等簧体的手工绕制,有效解决零件加工时每种夹具只适用于一种规格弹簧的问题,提高非标弹簧加工效率,每年可为陕飞节约生产成本30余万元。
  航空工业一飞院开展以“创新驱动体系支撑人才保障争创科技先锋号”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为验证飞机设计能力边界,航电所成立以任务系统团队为主的试验试飞保障团队,在兼顾科研任务的同时,连续奋战,开展大量试验、数据分析工作,并与相关单位合作,攻克了技术难题,保障了试飞验证工作圆满成功,飞机能力边界得到进一步验证及拓展。
  在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和灭火实战中,“鲲龙”AG600以其良好的灭火效能和快速出动的能力赢得了广泛关注和肯定。为满足多次灭火任务,保证飞机出动效率,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及各相关研制单位创新采用了“不停车注水法”,可在不停车的状态下8分钟内注满12吨水,再次出动时间小于12分钟,且可多次往返水源地与火场之间,有效提升灭火执行效率。
  航空工业新航以强化交付配套保障、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开展劳动竞赛。各生产单位完成生产指标的梳理并建立指标完成所需的资源台账,拉动资源;各业务支撑部门根据生产单位的需求,解决生产现场瓶颈点,各参赛主体化整为零、精准发力。新航还与航空工业沈飞联合开展“凝聚共识再突破携手奋斗建新功”厂际立功竞赛,以保证均衡稳定交付优势装备和提升用户满意度为目标,确保关键器材及时配套率满足科研生产需求。
  航空工业西飞民机围绕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开展主题攻关竞赛,设立“‘新舟’青年创新基金”,掀起了科技创新热潮。西飞民机以设计、生产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创新成果大比拼等创新创效活动,多项创新成果在生产中推广使用。通过2024年“新舟”青年创新基金暨创客空间工作启动会发布科技创新能力优化提升方案,15个立项项目正在科研生产的不同维度推进,在推动航空强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火热实践中书写了航空人拼搏创新的奋斗故事。
  3月以来,航空工业金城所属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持续开展劳动竞赛活动,JC-IAO5500项目即是其中重要一项。作为首个大载重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和超大型机巢系统研发项目,JC-IAO5500项目具有战略意义。项目组先后完成系统方案设计、初样机试制与首飞验证、正样机小批量生产、超大机巢研制、地面指控系统开发等工作。经过半个月的研发试验,该项目于近期在溧阳长荡湖机场成功实现八机首次联飞,多机编队的两种控制模式得到有效验证。(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