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创新力量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尖兵” 2024-06-2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高度重视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自2014年5月启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以来,先后印发了多份相关制度文件,开展了系列工作。集团公司党组领导亲自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关心支持工作室发展,逐步形成了党组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领衔、职工参与的工作局面。1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共创建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近200个,有效发挥了工作室的创新先锋和标杆模范作用。
  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攻坚克难的合力。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全面领导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多措并举强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彰显新时代工会新作为的核心价值,以服务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宗旨,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火热实践中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十有”标准的定位。以打造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队伍的“方向标”为目标,统一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标准。突出“十有”基本条件,即有先进领衔、有创新团队、有任务目标、有创新实践、有人才培养、有场所设施、有专项经费、有管理制度、有活动台账、有检查考核。各级工会组织与企业党政主动协商,争取更多支持、调动更多资源,在政策、场地、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给予充分保障。
  锚定瓶颈问题,紧盯技术攻关的难点。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技术攻关、技能传承、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运用创新工作室的独特优势,聚焦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任务。特别是针对“卡脖子”问题和“短板”领域,各创新工作室深入生产一线,解决现场难题,对技术瓶颈开展攻关,进行工序优化、技术攻关、质量改进,攻克了一系列生产技术质量难题,有力保障了型号研制任务顺利实现。同时,打造平台共享创新成果,加速成果推广和转化,推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质生产力实现进一步提升。
  培养创新团队,打造人才辈出的基地。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团队建设,依照“知识结构互补、技术门类集成、年龄形成梯队”的要求进行配备,确保团队成员具有联合攻关、集成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劳模在培养年轻人才、提升团队素质方面的辐射效应,通过开展“劳模专家大讲堂”“师带徒”“实操培训”“一人一讲”等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素养全面提升,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迭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工匠人才不断涌现。
  强化基础管理,健全完善管理的机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探索劳模创新工作室规范化运行、成果转化应用、人才队伍培养等一系列管理机制。规范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申报、验收、挂牌、复验等工作流程。夯实工作内容和措施,确保工作室的创新立项、课题攻关、业务培训等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跟踪、有落实、有总结、有考评、有激励。完善学习培训、档案管理、研讨交流、奖励等制度,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技术研究日常化、技能提升持续化、活动内容多样化。
  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引领职工创新创效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把握新时代工运主题,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