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成就 共待花开 2024-06-21 

  

  刘晓言 谢冰莹
  “鲲龙”AG600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项目采用“主承制商—供应商”“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模式,立足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机包括发动机、关键机载系统在内100%由国内自主配套。而作为与飞机平台、发动机共同构成民用飞机三大组成部分的机载系统,更是AG600型号合格取证的关键。
  一架大飞机机载系统涉及航电、飞控、液压、燃油等10多个系统、100多个子系统、约1000项设备。AG600飞机全机有700多个系统设备类产品,直接供应商近70家,许多供应商从AG600型号研制初期到完成详细设计、试制与试验,再到目前产品合格鉴定、系统验证的今天,一直与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各相关专业通力协作、共同成长,为“鲲龙”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淬炼·设备鉴定试验
  设备鉴定试验是指按照条款要求对设备开展符合性验证的试验,其特殊性在于鉴定试验大纲需要局方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试验。AG600飞机需要开展530项设备、合计870余份鉴定试验大纲的编制工作。为了跑出项目研制“加速度”,通飞华南自2023年2月22日起组织涉及结构、系统、动力、航电等专业的42家供应商130余人在珠海进行集中办公,共同开展设备鉴定试验大纲完善、定稿、签署等工作。有分歧当面沟通、有疑问即刻解决,确保设备鉴定试验任务顺利推进。随着设备鉴定试验工作的不断推进,各供应商在需求捕获和需求验证方面逐步与通飞华南“同频共振”,也积累了大量获得局方认可的验证结果数据集,为该类产品后续研制提供了研制参考。在技术能力方面,由于设备鉴定试验无法对产品所需的试验点全部开展试验,通飞华南与各供应商共同进行产品工况仿真,筛选出边界工况,减少试验工况,增加试验的可行性。试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故障问题,都需要进行一一排除解决,大大提升了双方仿真分析及故障模式分析能力。
  目前,各供应商与通飞华南达成了“基于主机使用场景的设备需求捕获和需求验证”的共识,确保已经开展的试验是符合飞机逐层需求分解的,为后续飞机开展系统级需求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破局·软硬件审查
  AG600飞机全机共有244项软硬件,分布在91项机载成品中,其中需要随机适航的201项,软件135项,电子硬件66项,均由国内供应商自主配套开发,规模大、数量多,涉及国内近30家供应商,是国内航空机载软硬件开发行业迎接的最广泛的一次适航考验。
  机载软硬件是飞机功能的实现载体,需要开展并通过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完成阶段四个阶段的工程评审和局方介入评审,对MOC4实验室试验、MOC5机上地面试验、MOC6飞行试验、MOC9机载系统/设备鉴定等各类符合性验证试验和获得型号检查核准书(TIA)的进度都会产生影响。为了不影响型号取证进度,通飞华南根据供应商进度风险等级、承研的配置项数量规模等将机载软硬件配置项的供应商分为关键推进供应商、重点推进供应商、一般推进供应商三类,根据不同类别供应商制定不同等级的推进策略。
  AG600型号推行基于风险的审查策略,是国内首个试点推行的型号。通飞华南根据构型项的新颖性、复杂性、申请人能力以及构型项的研制保证等级,将随机适航软硬件风险等级分为1级至4级,与审查方明确不同风险等级审查项的审查方式,节省审查时间。为了提高审查效率,通飞华南与供应商组成软硬件审查攻关团队,大半年时间里通飞华南与供应商之间多次往返、数次会议,底层需求逐项梳理、评审意见逐条关闭、验证困难逐点击破,同时邀请行业内专家助力审查,全部软硬件配置项实现软件开发阶段评审(SOI#2)批准,进入软件验证阶段评审(SOI#3)主机审查阶段。
  砥砺·民机适航体系
  AG600适航取证的目标对于主机和供应商来说,提供了提升民机设计水平、建立民机设计体系的绝佳机会。双方对标国外先进的民机设备鉴定程序、民机飞行验证程序,对AG600型号所有新研的国产机载设备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检验。对于在铁鸟试验、机上地面试验、飞行试验和设备鉴定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通飞华南和供应商开诚布公,积极协调;对于试飞中暴露的设备问题,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飞行,无论多晚供应商都会配合打通供应链通道,解决备件的替换和调试;对于设备鉴定试验中出现的故障,供应商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遵守试验问题处理流程,及时归零,举一反三,正是双方的“统一行动”才能促进型号的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上相互促进,在道路上携手并进。通过双方日益紧密的合作,供应商进一步理解民机设计的要求,主机对供应商的现状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AG600型号取证过程中,主机与机载系统各供应商的思想、目标和行动始终是一致的,双方合拍共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力量、协调资源、提升效率、攻关难题,大力推进AG600取证工作稳步向前。同时国内机载供应商以AG600型号为平台,在试错与磨砺中培养了宝贵的民用飞机适航思维,积累了向局方表明符合性工作的经验,对建立先进的设计保障体系大有裨益,为形成适用于国内工业体系下特色适航道路奠定基石。
  “鲲龙”的研制不仅带动国内航空供应商逐步建立民机适航意识,在国内首次形成了完整的国产民机适航链条,更推动国产民机适航实现快速发展。从艰难的起步到如今项目研制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鲲龙”研制全线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走在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前列,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通飞华南将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依托“鲲龙”研制带动研制全线着眼国产民机产业高质量的未来与发展,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民机研制“国家队”,为实现航空强国的愿景贡献民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