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志,至所未至 2024-06-21 

  

(上接一版)
  HH-100的机体研制实现了轻重量与低成本的设计思想,结构设计简单可靠且传力直接。在这款机型上,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比例超过35%,实现了国内首次采用10米级大尺寸共固化复合材料加筋机翼壁板、大尺寸复杂外形共固化整体机头罩等多项领先技术。复合材料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机体结构轻量化,还可提供诸如抗疲劳、抗振、耐腐蚀、耐久性和吸透波等其他传统材料无法实现的功能特性,极大地提高HH100使用效能,降低维护成本。
  架起空中支线物流网络
  HH-100成功实现首飞。但飞起来,还要飞得安全,这同样是HH-100在设计之初就定下的目标:高可靠性、可以高频次地起降执飞物流运输;具备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能力、在低温、高湿等多样化地域场景下的使用能力。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组成,除了备受关注的、完成首飞的无人飞行器平台外,另一重要部分便是指挥控制系统(地面站),链路规划席位、任务规划席位、飞行控制席位分列其中。无人机飞手正是在“地面站”中操控HH-100完成首飞。而HH-100的起降和飞行既可全程由自主飞行控制系统来完成,也可依托人工操控。
  不止于此,依托高可靠性任务规划系统,未来地面站中的一个机组即可同时指挥、操控多架HH-100的飞行,并可实现智能化组网,将物流的信息、空管的信息、飞行的信息进行融合,智能化地为每架HH-100分配货物、制定飞行计划。而随着更多的HH100飞起来,它们也将连成“空链”(Air Link),架起一张可覆盖祖国大江南北的低空、高速、无人
的空中支线物流网络。正如HH-100机身上印着的“至所未至”那般,使货物通过“网络化的智能空中运输平台”高效安全地运送到所要达到的地方。
  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的研制,采用了“主机+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的快速开发模式。西飞民机依托在“新舟”系列飞机气动力设计、结构设计上取得的成果,加快HH-100的研制进度、降低研制费用,同时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创新中心,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协调创新,推动无人机研发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HH-100的机体结构、系统成品等,除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内部单位参与配套,还有着民营企业的支持,参与了机翼、发动机短舱的部件制造。这样的协作,既是西飞民机成熟供应链体系与生产保证体系的体现,更是我国工业制造能力整体实力的缩影。而这些能力与实力也将在HH100设计定型后转化为快速生产交付能力,将这款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投入批量生产,更好服务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进入无人运输领域的切入性产品,HH-100的首飞成功检验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吨级商载的无人货运系统上的研制能力,其间掌握和积累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关经验,为后续2吨级、5吨级、10吨级及以上系列化产品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紧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无人机研发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