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包粽子 2024-06-07 

  

  徐峥文
  仲夏时节,端午节如期而至,又到了忙忙碌碌包粽子的时候。说起粽子,那可是中华美食的代表之一,从古至今,深受国人的喜爱。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包粽子更是仪式感十足的过节方式,在中华大地已经流传数千年之久,经久不衰。
  那一年的仲夏,我们是在美国中西部的一座小县城度过的。县城拥有一所综合性的高校,23岁的女儿就在此地留学,她总是抱怨单调乏味的西式快餐不合口味。于是,我和妻子决定在端午节包粽子,借此改善饮食,同时也能够一解乡愁。
  老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在美国包粽子,首先会遇到缺少原材料的难题,尤其是缺少粽叶。粽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粽叶的包裹,粽子怎么能够成型?又哪里来的粽香味呢?然而,当时的美国网购还未曾兴起,小县城仅有的几家超市,根本就没有粽叶出售。最后,还是女儿驾车行驶上百公里,在另一座城市的犄角旮旯处,买回一把粽叶,终于解决了燃眉之急。
  五花肉的来源也是费尽了周折。我们是南方人,讲究在粽子里搁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猪肉的香味与粽叶的香味融合后,粽子就会鲜美无比。但是,美国人吃不惯五花肉,超市里也绝少有带皮的五花肉出售。好在女儿的同学约翰家是当地的农场主,他送来了自家屠宰猪后留下的一块五花肉。我们如获至宝,直至将那块五花肉洗净切成小块,再细细码上各种调味品后才放心。
  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接待了女儿的好多同学,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无比向往,期待着能品尝到那种“用叶子包起来的,里面有肉”的中国美食。于是我们一家三口齐上阵,我来教他们包粽子,给他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端午包粽子的习俗,女儿担任翻译。一阵忙碌下来,洋学生们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只见有的个头很大,有的个头很小,有的线没有缠紧,有的还露出了肉馅。尽管不尽如人意,但也算是达到了“形似”的标准,大致都有了粽子的模样。当香喷喷的粽子端上餐桌时,约翰第一个尝鲜,才尝了一口他就迫不及待竖起大拇指,感慨道:“中国的屈原非常伟大,中国的粽子就是好吃!”
  在异国他乡,粽子让我们感受到家的味道。在这里,我们追忆故乡的端午节,也让外国友人了解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粽子是我们对家园的眷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