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读”书 2024-06-07 

  

  刘小骥
  你是不是好久没有朗读了?是不是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专属。其实,朗读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播文字,传播思想,它不只属于小部分人,而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声音啊,虽然是用来听的,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变得有分量,就会在我们的心底,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年少时朗读,难免会拿腔拿调,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声情并茂;可到了一定年龄才发现,实际上用心用情的朗读,是融入了人生故事,共情了人生体悟的,朗读和经典文学作品发生碰撞时,即使普通话不那么标准,即使没有什么高超娴熟的技巧,也依然能打动人心、触及灵魂。
  当你朗读到“那是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是否会想到贫瘠苍凉的黄土高原上,在平凡的世界中生生不息地活着的人们。
  当你朗读到“他感受这海浪的轻柔,又如在摇篮中熟睡的婴儿,远处的海平线和天空融为一体,映射出一片美丽的霞光”,是否能预料广阔无垠瞬息万变的大海上,一位老人面对巨浪翻滚的汪洋与大马林鱼搏斗的场景。
  当你朗读到《红楼梦》中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十几只鸡配着烧的茄鲞,读到元妃省亲时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是否会觉得味道落在纸上成了风格,吃进胃里成了乡愁,刻在心上,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结。
  朗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会体悟司马迁的选择;
  朗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会体悟屈原的选择;朗读《凌云志》,从昝公与航空事业结缘开始到创立自控所的艰辛历程,你是否感悟到他的凌云志、航空情,是否体会到昝公高瞻远瞩、敢为人先的壮阔人生与崇高理想。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当人类遇见书籍,就有了智慧。当朗读遇到文学,就有了信念和力量。希望我们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架起一座座桥梁,能遇见“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泰戈尔,也能遇见“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能遇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也能遇见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的瓦尔登湖;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芸芸众生,遇见大千世界。
  让我们尽情朗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