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工具折射“智造”之变 2024-06-07 

  

白田田 陈思汗
  游标卡尺、显微镜、墨斗……当前,一些传统生产工具正在被自动化测量设备、视觉识别设备、激光导航设备等新型生产工具取代,生产制造变得“更顺滑、更高效、更精准”。
  今年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掀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新型生产工具不断涌现,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件件消失的工具,折射中国“智造”大变迁。
  一个游标卡尺可以“以小见大”。过去,工人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毛坯尺寸,用百分表、千分表“找”原料和机床的位置关系,将误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靠的是经验。
  在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游标卡尺等传统工具没了用武之地。工人将一块块原料和托盘放到生产线入口的三坐标测量机上,设备自动找正。三坐标测量机将位置数据“告诉”机床,确保实物位置和机床加工位置匹配,不仅精度提高到0.005毫米,而且放歪了也没有关系。
  除了游标卡尺,纸质的工艺流程卡也不见了。如今,工艺流程卡上的内容全部进入信息系统。工人只要把原料放到交换台,接下来的工作都交给“大脑”——中控系统,由中控系统将指令发送给机械臂、机床等硬件。而且,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上的机床全部联网且自动更换刀具,系统识别哪台“有空”、哪台“忙碌”,及时“呼叫”机械臂将工件运送给“有空”的机床。单台机床的有效切削时间由原来的55%提高到90%以上。
  墨斗,是年轻人并不熟悉的物件。作为传统木工行业里的必备工具。当精度要求在5至10毫米,靠墨斗画线就有点力不从心。实际操作中,工程师需要不断调整才能达到精度要求。同时,有的新能源电池工厂是无尘车间,不允许将墨斗带进去弹线;有的汽车发动机库房有上千个库位,如果都在地上画线、贴磁条,既不方便也不美观。
  随着激光导航、视觉导航等新技术发展,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墨斗,而是一个个端着笔记本电脑,对工业移动机器人AGV进行线路设计和调试。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智能物流等专业的工程师占到人员数量的一半。在一些设备调试场地,工程师在电脑上“建图”,操控激光导航AGV自动行走,运行轨迹的精度可以达到5毫米。地板上不用墨斗画线,也没有磁条和二维码。
  最新款AGV还与5G、卫星导航等技术结合。在一家钢铁厂,他们生产的AGV在室外依靠基于北斗的卫星导航,再通过5G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中控室,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AGV运行位置和状态。从墨斗到北斗的“智造”之变,仿佛穿越了工业化的悠悠时空……
  (本文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24年6月3日1版)